首页 理论教育 望亭董杏浜:追思董家姻缘与历史地名传说

望亭董杏浜:追思董家姻缘与历史地名传说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亭镇南部的吴泗泾村有一条著名的长浜,从南往北全长一千两百多米,现在大家都把这条河写作“董巷浜”,其实追其根源,应该是写作“董杏浜”。张木根遂委托媒婆上门,正式提亲,请把董家二千金董杏小姐许配给张文祥。新郎张文祥头戴礼帽,胸前挂着大红花,骑上枣红马,一路吹吹打打来到光福把董杏迎娶到望亭。时间一长,她们就把董杏家附近的这条河浜称为“董杏浜”了,后来又被误写成了“董巷浜”。

望亭董杏浜:追思董家姻缘与历史地名传说

望亭镇南部的吴泗泾村有一条著名的长浜,从南往北全长一千两百多米,现在大家都把这条河写作“董巷浜”,其实追其根源,应该是写作“董杏浜”。

故事还要从明代说起。那时候这里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户主叫张木根,儿子叫张文祥,两人都擅长做木工,特别做小木工。父子两人做的家具不仅实用,而且美观,谁家儿子娶亲,哪家女儿出嫁备嫁妆,都要请张家父子去做家具。

一次,张家父子被邻居介绍到了光福镇西的董文秀先生家去做家具。这位董先生在当地是有名的私塾先生。他家养育着四位千金:大千金叫董梅,二千金叫董杏,三千金叫董桃,小千金叫董橘。这次就是因为董家大千金要出嫁,所以才请他们来打造家具的。说起这四位千金,可谓个个心灵手巧,同样的底稿,经她们四姐妹手,绣出花样就是比别人的强。她们绣的牡丹花就像早晨刚开,绣的喜鹊好似在鸣唱,绣的龙好像要腾飞,绣的凤凰翅膀能闪出各种光芒。这一切都被在他们家做木工的张文祥看在眼里。张文祥暗暗地想,董家四个姐妹谁家能娶为媳妇,谁家就有福气。张文祥同父亲张木根一起在董家做木工近一个月了,董家的大小橱柜、椅桌条几等个个都出自他们之手。董家四位千金看了他们的手艺,也很赏识。

一天吃罢晚饭,张文祥把内心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张木根:想要娶董家的小姐。张木根觉得儿子很有眼力,第二天上工到董家,张木根就特地见了董文秀老先生,把儿子张文祥的想法转告给他。这些天来,张文祥给董文秀的印象也很好,于是他一口答应下来,说:老大嫁了嫁老二,挺好挺好!张木根遂委托媒婆上门,正式提亲,请把董家二千金董杏小姐许配给张文祥。

到了十二月初三那天,张家门前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浩浩荡荡的娶亲队伍从上午就开始出发了。新郎张文祥头戴礼帽,胸前挂着大红花,骑上枣红马,一路吹吹打打来到光福把董杏迎娶到望亭。十里八乡知道了,都夸这对夫妻是“郎才女也才”。(www.xing528.com)

一对鸳鸯从此开始在一起生活。董杏嫁到张家后,没几天就在院中架起绣绷。附近的小姑娘见了都来围着董杏观看。有几位天天都来,董杏姑娘是位热心人,她看出乡邻的心意,先开口了:妹妹们,你们看到绣花好奇,要想学绣花可以。我可以回去拿简单花样过来,一步一步教你们,你们只要耐心、认真,一定会成功的。大家无不拍手称好。

于是董杏回到娘家,拿了绣绷、样花回来,学刺绣的小姑娘每天准时来到张家学艺。董杏第一步先教她们怎样劈线、认色,渐渐由浅入深。大家学得都很认真。她们往往在绣绷上绣了一片叶子或一小朵花,就走到董杏那边,请师傅指教。董杏也毫不含糊,哪里做得好,哪里针脚紊乱或线条不平整,她都一一指出。几个月下来,不少姑娘就能独立开始绣花了。但她们不放心,不敢在家独自一人操作,还是喜欢拿了绷架到董杏那里一起绣花,这样便于请师傅指点。所以张文祥家场角上,一直能听到姑娘们的说笑声。有一次一位姑娘不知从哪里听来的,突然问起师傅:董嫂嫂,听说您前一天绣好一幅凤穿牡丹,第二天早上一看,牡丹花旁少了一只凤凰,有人还看到那只凤凰飞走了。董杏听了忍俊不禁,说道:“你哪里听到的,这是不可能的。所谓行行出状元,强中还有强中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们今后绣花也可能超过我。只要你们用心,就会越做越好。”

就这样,在董杏带领下,这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绣娘。那些绣娘们,做了绣品交货、取货,都不忘去董杏家坐坐。时间一长,她们就把董杏家附近的这条河浜称为“董杏浜”了,后来又被误写成了“董巷浜”。

口述人:徐泉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