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乌鲁木齐南山:壮美自然的起点与终点

乌鲁木齐南山:壮美自然的起点与终点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岁月轮回,有些事情仿佛冥冥中注定你我所需,不过是在某些“无奈”中调整心境如流水过石也好,似风入松林也罢晓得“无痕有声,声里有情”便是如果新疆行是一本内容精彩的书,乌鲁木齐市郊的南山便是印制在腰封上的书摘。不久前还在乌鲁木齐热烘烘、浑浊浊的人浪车流中喝着卡瓦斯[1],这会儿车开着开着雪山下的草甸就扑面而来。当我们在北疆绕了一圈回到乌鲁木齐之后,又去了一次西白杨沟。

乌鲁木齐南山:壮美自然的起点与终点

岁月轮回,有些事情仿佛冥冥中注定

你我所需,不过是在某些“无奈”中调整心境

如流水过石也好,似风入松林也罢

晓得“无痕有声,声里有情”便是

如果新疆行是一本内容精彩的书,乌鲁木齐市郊的南山便是印制在腰封上的书摘。打开它,你才能够一窥端倪。

不久前还在乌鲁木齐热烘烘、浑浊浊的人浪车流中喝着卡瓦斯[1],这会儿车开着开着雪山下的草甸就扑面而来。阳光亦跟着透明起来,带着青草香味,像坐在我旁边的维吾尔族阿姨的笑容。她告诉我她是去南山泡温泉的,问我们是否也这样。

我们没有心思去享受温泉,因为一下车发现这里的景区大门上赫然写的是“西白杨沟”,而我们计划要去的是东白杨沟。逆光下,高高的山梁好像一个巨大的人影,似乎带着让人心烦意乱的嘲弄。

然而这里风光如画,我们又大多是第一次来新疆,看看环境也不像没有鸟的样子,索性将错就错,照样雀跃不已。

果然,下车就有鸟。

毛脚燕将家就安在停车场的屋檐下,钴蓝色的身影在眼前来回飞闪,垒窝育雏繁忙不已。牧民的蒙古包四周,黑鸢或盘旋或停留,近到可以用手机拍摄。小嘴乌鸦也很多,在开满紫色报春花的山坡上如顽童般相互追逐,而在那些花上,艳如宝石甲虫们正做着春天的美梦。

真正的惊喜从一根纤细的杨树枝上开始。

那是一只林鹨。论外貌,它比不了那些在南方越冬的树鹨。树鹨好歹还带着几分绿色,而它就像树鹨在黄土里打了个滚。然而,当林鹨一亮嗓子,树鹨立马完败。它那充斥山谷、令人心耳愉悦的歌声,如山风绵延不断又时时变幻无常,就算画眉来了也会甘拜下风。当真是春天的魔力啊!

人不可貌相,鸟亦如此。新疆此行,我看了近200种鸟儿,加了近80条野外目击新纪录,最大的感受正是这一点。

杨树枝并非只是林鹨的舞台,灰白喉林莺也是这场山林歌剧主角的有力竞争者。金额丝雀也来了,它虽然没有动人的嗓音,可凭借自诩的花容月貌,也时时企图独上高枝。穗尽管拥有苗条妙曼的身材,可是已经退出了炫耀的舞台——带着宝宝的它,已全心全意回归家庭生活。躲在路边的石头缝里嗷嗷待哺的小穗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乞食,当妈妈的它哪里还有心思与其他鸟儿争奇斗艳?

游客向左,我们向右。右边有森林,有水沟,有草原,最关键的是还有飞鸟的影子。

可是,你不可能忍住先伏下身子去看那些花儿啊!像暗夜里闪烁的星星,像梦河里翻涌的浪花,像恋人多情的眼睛,它们小小的,但充满了力量和诱惑,仿佛在喊着:“你看你看,整个草原都是我的!”于是我们趴在地上,用匍匐的姿态去仰视看似孱弱瘦小的它们,巍峨的高山随即映入镜头。哦,我懂了,大山才是它们骄傲的源泉!

灰白喉林莺(www.xing528.com)

山高无树,色幽如墨。再仔细看,白云如薄纱轻依,猛禽似魅影划过,刚柔并济,大有来头。那猛禽翼展并不算宽大,却翼指怒张,霸气隐现。它御风极速而至,待我们刚回过神,已在众人眼前近乎平飞而过。我们正惋惜未能看个真切,它却尾羽轻摆,翼指微拧,竟又盘旋而归,与我们正面相向,双肩各有一个令人瞩目、犹如车灯白斑——靴隼雕!我们抑制不住激动,它似乎也很开心——绕着我们的头顶盘旋良久,时不时地还来几个花样转身的动作,恍惚间让我觉得它像一只宠物。靴隼雕是位列我此行目标清单上高难度级别的鸟儿,看得毛发可鉴,心也醉了。

我的目标清单上还有一种鸟儿——白头鹀。在新疆,白头鹀并非太难见到,但是我喜欢它“白了少年头”的模样。小时候常被父母教导“莫等闲”,偏偏我如今就是个闲人,在同龄人事业有成、合家欢愉之际,浪费着大把的光阴。山水有情却不能陪我到老,于是,我只好用青春(如果我还算拥有她的话)来陪伴这些鸟儿。幸运的是,白头鹀如约而至,它的歌声纤细,有着规整的节奏,却在最后连着一个突兀的变调,仿佛终究不肯接受束缚,倔强地,定要唱出胸中的情义。

林岭雀

几只林岭雀从云杉林里飞出。它们的花袍子上画着燕雀般的花纹,色彩虽有些黯淡却堪称素雅。我想起小时候有一户邻居,一家人虽不富裕,衣着却永远素净整洁,让人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觉得舒服。不久,林岭雀停在一株冷杉上,而那株冷杉因为恰好处在河道中,显得尤为特别。我将那株“孤独”的冷杉作为背景,拍了一张又一张鸟友们观鸟的照片。

上天待我们不薄。随着我无意间转动镜头,河谷上方的山峦之巅,忽然出现了一个,不,两个,最终三个高高昂起的头颅。马鹿!还能有比这更激动人心的事情么?在此之前,连看到灰旱獭这种草原上不时翻滚的小肉浪就足以让第一次来高原的我们激动得忍不住喊叫起来,这三只马鹿如此平静而优雅地出现,我们的内心怎能不为之汹涌澎湃?

马鹿的出现将南山观鸟推上了一个无法超越的高点,全队几乎都疯狂了——除了“镜头里只有鸟儿”的刘阿姨。于是对于下一步,我琢磨还是去看看风景吧,好歹门票花了几十块。小七、若晗等几个终究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被我拐到小路上坎坷而行。然而,虽然看到了宛若林中白衣少女的铁线莲,还有塌方的石滩上绽放的粉红报春和众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也听到不少鸟儿的鸣唱,最终却傻了眼——前方的道路被激流阻断了!

那本是一泓清泉,却因为前几日的降雨变成了让人无奈的湍流。有两位先前落伍的队友沿着大路追赶我们,正好看见我们困顿于此,一番大笑,拍摄我等囧状之后竟然舍众人悠然而去。实在是“世风日下,人心叵测”啊!

掉头吧,前路不通,回头便是前路。

我们老老实实地沿着山路前进,打量着这天山的谷地。云在山谷上空飞动,流水在脚下带着寒气奔涌,巨石在河谷矗立,山坡上森林与灌木交错。纵然我见过不少类似的场景,照样心涌豪情,想去那山顶俯瞰众生

脚力耗尽时,隐匿在山谷尽头的巨瀑终于呈现在眼前。高崖之上,银龙探底,震耳欲聋的水声充斥耳膜,水沫如细微之寒冰将周身的暑气吞噬殆尽。那一刻,我相信,有情人眼底是能看见彩虹的。

当我们在北疆绕了一圈回到乌鲁木齐之后,又去了一次西白杨沟。因为我们的司机兼半个鸟导的张师傅听说我们错去了西白杨沟后,要带我们去“东白杨沟”看鸟,结果停车的时候大家都傻眼了——还是原来那个熟悉的地方!后来才知道,景区的名称是政府最近才统一定的,新疆本地鸟友嘴里的东白杨沟其实就是西白杨沟。无怪乎那天事后总结的时候小七跟我说:“咱们来错了也无所谓,他们看到的鸟,我们都看到了。”

其实在那天之前,我们还有一种鸟没看到——三趾啄木鸟。这是我此行的目标鸟种之一,当然也位列高难度的清单之中。正是由于张师傅的“糊涂”,才让我们在历经了两千公里之后,在南山的森林里,循着它铿锵有力的啄木声,已然有些疲惫的身心再度亢奋起来。它起先躲躲藏藏,最终给所有人来了个完美的亮相——8米外,无遮挡,望远镜里3个“爪子”清晰可见。虽然这仅是一只雌鸟,但谁也不能再奢求更多了。

张师傅人很好,车行一路,每当我们陷入困倦之际,他就边开车边留心路边的鸟况,不少鸟儿都是他第一个看见的。在最后一天,我们因故取消了次日的包车。当他听说我们第二天便走,原本没有计划在当天去的一个观鸟点,他中途拐弯就去了,全车人都为他鼓掌。褐头鹀也很配合,在夕阳下,在粉红色花海的背景前,它用璀璨的金色身躯和华贵的头羽,给我们此行定格了最后的永恒回忆。当然,也有点小遗憾,因为车厢狭窄的空间里一时人头攒动,若晗没有看到褐头鹀。好在“朱大师”拍到了最佳的版本,能和她分享。这一路走来,他们俩已成自家人了。所以,我时常说:“观鸟的收获,往往并不在鸟。”你懂的!

南山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岁月轮回,有些事情仿佛冥冥中注定。你我所需,不过是在某些“无奈”中调整心境,如流水过石也好,似风入松林也罢,晓得“无痕有声,声里有情”便是。

【注释】

[1]卡瓦斯是一种土制啤酒,以大麦(也有采用黑麦荞麦)、玉米等谷物、山花蜜和啤酒花为原料发酵而成,其酒精含量仅0.3%~0.5%。它源自俄罗斯,后引入我国新疆,夏季在新疆颇为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