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歌曲弹唱教程:学习重点总结

幼儿歌曲弹唱教程:学习重点总结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范围内,幼儿歌曲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节奏、节拍、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培养幼儿的拍感时要遵从这样的规定:在歌曲中进行;在动作中进行。在对力度的掌握方面,幼儿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歌唱时对强弱的处理往往不当。因此,在让幼儿了解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其进行嗓音控制的教学。对于音乐结构的内容,乐句与乐段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幼儿歌曲弹唱教程:学习重点总结

幼儿园音乐教学范围内,幼儿歌曲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节奏、节拍、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

一、节奏 节拍

节奏、节拍是音乐的表现要素,二者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作节奏。在整个乐句或乐句的片段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作节奏型。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范围内,需要引导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先密后疏的节奏型、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休止符等。

有重音的或无重音的同样的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重复,叫作节拍。节拍用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用固定音符来代表的节拍单位叫作拍子,拍子用分数来表示。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范围内,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幼儿感觉到拍子,即如何让幼儿有拍感。幼儿的拍感一般包括两方面: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培养幼儿的拍感时要遵从这样的规定:在歌曲中进行;在动作中进行。

二、音色

音色不仅是音乐元素,也是生活元素。幼儿每天会听到数不清的形形色色的声音,而这些声音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与其他音乐元素相比,音色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性较大的一种元素。

一般来说,幼儿园的音色探究活动会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嗓音与人声、打击乐器的音色、生活中的音色、自然界中的音色、机器的音色。

三、力度

强与弱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法。在对力度的掌握方面,幼儿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歌唱时对强弱的处理往往不当。当幼儿没有能力利用其天生的头腔共鸣时,就容易导致强就是喊叫,弱就是无声的表达。因此,在让幼儿了解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其进行嗓音控制的教学。

四、旋律(www.xing528.com)

旋律是音乐的首要要素,通常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序列,是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它由调式、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表演方式等音乐基本要素有机结合而成。

在连续的旋律进行中,由音高的走向形成的各种直线的或曲线的进行,这些进行类似画面中线条的伸展或起伏,故称为旋律线。在各种与音高探究相关的音乐活动中,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分辨音的走向是格外重要的。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范围内,旋律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分辨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级进与跳进。

五、结构

音乐结构的最基本单位是乐句,而被称为完整乐思的则是乐段。对于音乐结构的内容,乐句与乐段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设计音乐结构时,最基本的要素是平衡、整齐与变化,而达到平衡与整齐的基本手段便是重复。因为有重复才使得变化更有意味,变化太多且没有依据则会使音乐艰涩难懂。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范围内,有关结构的内容就在句子的重复与变化、段落的重复与变化之间展开。

关于句子的结构,主要让幼儿理解的是重复句(模仿句)和喊答句。对幼儿来说,重复越多的曲子越简单,越合他们的口味,而辨认句子的重复则是幼儿理解音乐的第一步。模仿句是最简单的重复句,而喊达句则有助于幼儿理解句子的变化。

关于段落的结构,主要让幼儿理解的有:主副歌结构、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六、速度

速度与力度一样,也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法。关于速度的掌握,存在感知与表达两个层面。从感知层面来说,幼儿感知速度的快慢、匀速与不匀速这些内容相对容易。但从表达层面来说,幼儿用歌唱来表达节奏的细微变化与歌唱、演奏的匀速与不匀速等内容则相对比较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