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歌曲弹唱教程:歌唱发声基础知识

幼儿歌曲弹唱教程:歌唱发声基础知识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确的歌唱姿势不仅是获得良好歌唱发声的基础,同时也是歌唱者塑造艺术形象,树立良好台风,使歌唱表演更加完美的需要。唱歌时,不能允许身体任何与歌唱发声无关的部位有紧张感。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是在近现代中外声乐界得到公认的、被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

幼儿歌曲弹唱教程:歌唱发声基础知识

一、歌唱的姿势

歌唱器官是一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才能使歌唱器官各部分相互配合、协调动作,也才能获得正确的歌唱发声。歌唱发声上的一些毛病常常是由歌唱姿势不正确造成的。因此,在歌唱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正确的歌唱姿势的培养。

正确的歌唱姿势不仅是获得良好歌唱发声的基础,同时也是歌唱者塑造艺术形象,树立良好台风,使歌唱表演更加完美的需要。而端正的姿势、优雅的形体和动作表演是正确的歌唱姿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正确的歌唱姿势

正确的歌唱姿势就好比一个健康的人精神饱满,略微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端正地站立着一样。通常需要做到:头眼平视,上胸敞开,小腹微收;双肩自然下垂略向后,但不紧张;脸部自然、生动,根据歌曲内容调动面部表情。演唱时,整个人处于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状态。

具体来讲,站立时,两腿稍微分开,分开的距离与两肩的宽度基本保持一致,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腿之间的垂直线上。两脚可一前一后站立,女性还可以站成丁字步。整个人的气息要沉下去,呼吸平稳,肩膀放松,精神振奋。身体自然挺立时,腰脊柱和颈脊柱是挺直的。唱歌时,不能允许身体任何与歌唱发声无关的部位有紧张感。除了膈肌的支持点外,身体要像芭蕾舞演员翩翩起舞时一样舒展,这样气息才能畅通无阻地运行,各发声器官才能正常地工作。

(二)错误的歌唱姿势

(1)歌唱者脸部是特别不好把握的部位,当初学者控制不好气息的时候,面部肌肉容易紧张,会出现瞪眼、皱眉、噘嘴、歪嘴等状况,十分影响台风,要注意纠正。

(2)歌唱时耸肩、含胸、腆腹会使歌声得不到气息的支持,从而影响歌声的音质。仰头唱歌会使喉头不能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而低头唱歌则容易压迫喉头,使喉头及颈部肌肉紧张,以致影响声音的流畅。

(3)歌唱时加入动作(主要指手势和身段),应简练、利落、大方,要避免用手或脚打拍子等一些不良动作。

(4)歌唱时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激情,会使歌声苍白无力。

二、歌唱的呼吸

歌唱的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方面。当人体吸气时,横膈膜垂直下降,肋骨向两侧扩张,空气进入肺部;当人体呼气时,胸廓收缩,横膈膜回升到起始状态,空气被挤压出肺部(图3-1)。

图3-1

(一)歌唱呼吸的三种类型

歌唱的呼吸有三种类型: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

胸式呼吸即依靠胸腔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腹式呼吸即依靠下降横膈膜的方式,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即充分调动胸腔、横膈膜、腰腹部呼吸肌肉群的力量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是在近现代中外声乐界得到公认的、被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

(二)歌唱呼吸的训练方法

1.无声呼吸训练

无声呼吸训练有助于声乐初学者集中注意力去领悟歌唱呼吸的要领。无声呼吸训练分为4种:

(1)慢吸慢呼:吸气5秒钟,保持住扩展感觉5秒钟,之后缓慢、均匀、平稳、连贯、保持扩展感觉地呼出气息5秒钟。

(2)快吸慢呼:吸气时短促、有力,吸气肌肉群扩展,之后保持住扩展感觉5秒钟,再缓慢、均匀、平稳、连贯、保持扩展感觉地呼出气息5秒钟。

(3)快吸快呼:以“吸—呼—吸—呼—吸—呼”的节奏,如同啜泣般地快速吸气、急促呼气,腰肌、腹肌不断地做扩张与收缩的弹性运动,并逐渐加快吸与呼的交替频率。

(4)慢吸快呼:缓慢地吸气,使吸气肌肉群扩展5秒钟,之后保持住扩展感觉5秒钟,再将气息短促有力地间断呼出,节奏为“吸—停—呼—停—呼—停—呼”。循环交替地吸气、呼气时,切忌气息时多时少、力度时强时弱。

2.有声呼吸训练

有声呼吸训练是气与声相结合的发声练习,它比无声呼吸训练复杂,也更接近歌曲的演唱。有声呼吸训练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连音练习,断音或跳音练习,连音、断音结合练习。

连音练习着重训练歌唱者保持气息的控制力与连贯性;断音练习着重训练歌唱者运用气息的弹力与灵活性;连音与断音相结合的练习着重训练歌唱者的综合能力。在进行有声呼吸训练时,练习曲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

三、歌唱的发声器官

歌唱的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

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肌肉组织组成。声带位于喉头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而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图3-2)。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来调节。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空气;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出声音。声带在不发出声音时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声带发声,一部分依靠自身机能,一部分则依靠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在进行声乐训练时,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并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以避免不正确的发声练习损害嗓子。

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会厌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作用是保护声门。当我们吞咽食物时,会厌本能地自动盖住气管,以避免食物通过时进入气管。我们喝水时不小心被水呛到,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保证声音流畅地输出。

图3-2

四、歌唱的共鸣

人的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叫作基音,基音并不能成为唯一的歌唱声音,它需要通过人体各个共鸣腔体的共振作用,才能把声音扩大和美化。共鸣是决定歌唱音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共鸣腔体的运用

要想取得较好的歌唱共鸣,首先应注意发声器官各部分的协调配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中间向两头发展,即从口腔到头腔和胸腔,以下是三种腔体的运用方法:

1.口腔共鸣的运用

歌唱的主要声道是咽喉的上下部位,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口腔。这条声道畅通了,声音才能够明亮、集中。口腔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口腔共鸣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基础。在歌唱过程中,口腔共鸣应该靠前,这样就不会影响口腔内其他肌肉的运动,而且口腔共鸣越靠前,振动的声波越远离声带,对声带造成的负担就越小。

利用口腔共鸣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并稍向后拉,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样声带发出的声波就会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咽喉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方即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动。这种口腔共鸣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且可减少咽喉的负担,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

2.头腔共鸣的运用

头腔共鸣也称为“头声”,是人体头腔部位一个固有的共鸣功能。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头腔共鸣的声音位置高,音色明亮、圆润,具有穿透力,是歌唱高音区各音时的重要共鸣。

头腔共鸣是由两眼之间直上头腔,发声时气流由上向后稍移,波动全部头盖,再向前发出。在此期间,软腭向上,下腭向下,喉柱渐靠拢,使大量气息由腹肌向上推,横膈膜的气息屏住而不放出。

3.胸腔共鸣的运用

胸腔共鸣主要包括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胸腔的共鸣。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结实、丰满,是歌唱低音区各音时的重要共鸣。事实上,演唱每首作品都需要胸腔共鸣的参与,只是参与比例不同而已。练习胸腔共鸣时,必须保持整个身体的松弛,胸部挺而不僵,背部脊椎要有力,气息保持深呼吸的状态。

(二)各声区的共鸣及运用(www.xing528.com)

1.低声区的共鸣及运用

一般来讲,当演唱较低的声音时,胸腔共鸣会使用得多一些。如果这时将手放在胸膛上,会感到轻微的振动,这就是胸部的共振现象。胸部和气管等处的共振组成了胸腔共鸣。胸腔共鸣丰富,可以保证低音的丰满、结实、浑厚有力。但也应注意使用要得当,即使在较低声区,如果胸腔共鸣用得太多,也会使声音沉闷、僵硬,从而失去声音的弹性和灵活性,以致影响感情的表达。

要想获得较好的胸腔共鸣,一定要使胸膛容积保持在一个适当的状态上。一般吸气以后保持胸膛最大容积的60%~70%为佳,而且主要放在与横膈相近的胸膛底部为宜,使胸部保持着适当的吸气状态,同时有微微的共鸣感。在发声时,喉头应处在松弛、自然而又较低的位置;声带应处于较松弛而又闭合的状态中。注意小腹的力量应自然地与适当保持的气息搭在一起以达到歌唱的平衡。还要注意声门上部各共鸣器官——咽腔、口腔、鼻咽腔、鼻腔都要处于一种自然而恰当的状态,以配合胸腔共鸣形成丰满的混响共鸣。这时,从声带发出的声波可以舒适地向上、下两个方向振荡,向下振荡得略多一些。

2.中声区的共鸣及运用

歌曲中的大部分音域在中声区,而且中声区的声音使用得也最多,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声区的共鸣运用得当并能熟练掌握以后,无论向高声区还是低声区发展都较方便。初学声乐者应先掌握中声区共鸣,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才能正确地、进一步地学唱高声区及其他一些艰深的声乐技巧。

中声区的各共鸣中,口腔共鸣使用得最多,咽腔共鸣、鼻腔共鸣次之,再次为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因此,首先要注意发挥口腔共鸣的作用。办法是使口腔中的各有关部分,如唇、齿、舌以及相应的咽、喉自然地松开,但主要共鸣部位在口腔的上口盖上。随着焦点的由下向上,声音也从上口盖的前方向上后方移动。注意鼻、眼之间的焦点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喉头轻轻落下的基础上,会厌应轻轻地抬起,以形成口腔后部的共鸣空间。同时,中声区的口腔共鸣也应向下与低音区的胸声建立联系,在共鸣中取得一定比例的胸腔共鸣。只有上下畅通的整体共鸣,才是中声区的共鸣。

3.高声区的共鸣及运用

当声音向高声区扩展时,声带由部分振动逐渐过渡到边缘振动。声音进入高声区以后,喉咽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高声区歌唱时,随着胸内气压的增高、气流速度的增快,喉咽腔的共振现象十分明显。随着声音的继续增高,空气柱的共振明显;同时感到有一个富有金属性管子和共鸣的焦点连在一起。

在歌唱中,这三个声区要很好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声区。要感到全身都在歌唱,在明显感到头声丰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胸部的张开、气管的扩张、咽喉腔的饱满、口腔适度的打开以及鼻咽腔的通畅,这样就可以形成从头到胸三腔一体的立体共鸣箱。

五、歌唱的咬字、吐字

(一)歌唱的咬字器官

咬字器官指的是唇、齿、牙、舌、腭等器官(图3-3)。这些器官我们都比较熟悉,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腭。

图3-3

腭是口腔的上壁,是分隔口腔与鼻腔的解剖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前2/3是硬腭,是以骨质为基础、表面覆以黏膜而成,自身不可运动;后1/3是软腭,其基础是横纹肌,表面也为黏膜覆盖,正中有一垂向下方的突起,称为悬雍垂。当吞咽或说话时,软腭可以向上方运动。

(二)歌唱咬字、吐字的特殊性

歌唱是语言(歌词)和音乐相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歌词则是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重要载体。所以,在歌唱时把歌词唱清楚是很重要的。其中,正确的汉语发音是唱清楚歌词的基础,但歌唱时的咬字、吐字与平时讲话的咬字、吐字是有区别的,具体如下:

1.字音的长短时值不同

讲话时发出的声音一般较短促,而歌唱咬字、吐字的字音却随着歌曲旋律的发展有夸张性的急促和舒缓之分,这就要求歌唱时必须把歌词中的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唱清楚。

2.声区和共鸣的位置不同

讲话时发出的声音一般都在中声区,共鸣部位以口腔、喉腔为主,声音较靠前。歌唱的发音涉及低、中、高三个声区,并要强调发挥整个共鸣器官的共鸣作用,而且相比之下,歌唱时的发音部位一般都比讲话时高,声音也略靠后。

3.呼吸用气的方法不同

讲话时的呼吸一般较自然,而唱歌时的呼吸一般强调吸得稍深,主张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要求有高度控制能力,以适应歌曲中的强弱、快慢变化。

4.口型及开合大小不同

讲话时的口型一般比较自然地横着开合,形状较小;而歌唱时的口型则竖着开合,形状较大。

(三)歌唱咬字、吐字的训练方法

1.口腔活动机能训练

训练学生多练唱一些轻快的、活跃的(最好是一字一音的)歌曲,还可要求学生用简单的练习曲配上较难咬清的歌词进行训练。开始时要用轻声,放慢速度来练唱,注意口型不能过大和有过多不必要的动作,唇、齿、牙、舌和上下腭要松弛灵活。注意每一个字要唱清晰、唱明确。

2.歌唱咬字训练

歌唱的咬字是针对字头而言的,即咬准每个字的声母。声母在歌唱中是否咬得清晰、准确,直接关系到字音和字意是否唱得清楚。由于喉、舌、齿、牙、唇分别在口腔的不同部位,因而在歌唱中通常将这五个部位所发出的声音称为“五音”,即喉音、舌音、齿音、牙音、唇音。

例如:

喉音:g,k,h;

舌音:d,t,n,l;

齿音:z,c,s,zh,ch,sh,r;

牙音:j,q,x;

唇音:b,p,m,f。

声母的发音,唯有灵活掌握“短”“轻”“准”的咬字技巧,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另外,应注意在发声时,口腔内部要先形成发该字韵母时的形态,然后发音。如发“他”字的音时,应先将口腔内部形成开口呼“a”的形态,然后再发出“t”。还可找些声母与单韵母结合的单字,配以简单的练习曲来练唱。

3.韵母引长发音训练

歌唱中的吐字就是将单字的韵母引长唱清楚。“说声母、唱韵母”,意思是韵母是乐音,它在歌词的每个单字中占了大部分时值(指声母、韵母在单字中所占的时值比例),所以加强“唱韵母”的训练是歌唱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唱韵母”的训练主要放在长音中的韵母练习上,如果是复韵母的字,则还需先“归韵”。特别是对一字多音的字,歌唱时应注意口型始终保持不变,气息有控制地将韵母引长唱清楚。

(四)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咬字、吐字应有不同的运用

为了更好、更形象生动地表达歌曲内容,在演唱不同内容、风格、速度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有不同的运用。如:

(1)唱欢快、热情、活泼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做到轻快、敏捷,口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以保证字音清晰。

(2)唱抒情、舒展,速度较慢的歌曲时,咬字要柔和、圆滑,字头的声母相对占有的时值(指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所占时值比例)略长些。

(3)唱激昂、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时,声母的发音要短促,喷吐要有力,同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承接。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在“轻快跳跃”地演唱时,咬字、吐字不能断断续续;在“柔和抒情”地演唱时,咬字、吐字不能模糊不清;在“雄壮有力”地演唱时,咬字、吐字不能生硬呆板。当演唱中外民歌时,还应根据各民族的音乐旋律特点、语言特点、风俗习惯,进行不同的咬字、吐字处理,以表现作品的独特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