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歌曲弹唱教程:调式和声知识详解

幼儿歌曲弹唱教程:调式和声知识详解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小调功能体系的和声是由主、下属、属三种功能组成的,Ⅱ、Ⅲ、Ⅵ、Ⅶ级四个副三和弦分别归属于这三种功能。

幼儿歌曲弹唱教程:调式和声知识详解

音乐中,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是无法塑造音乐形象的;许多个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或和弦,同样也难于表现音乐思想。在音乐中,音或和弦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结在一起

一、调式 音阶 调 调性 主音

(一)调式

若干(一般不超过7个)高低各不相同的乐音,以其中最稳定的音为中心(主音),按照一定关系联结在一起组成的体系即调式。

(二)音阶

将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相距八度的主音排列起来的序列叫作音阶。

(三)调

调是调式的音高位置。调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主音的标记和调式的标记。如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叫作C大调式;以E为主音的大调式,叫作E大调式。

(四)调性

调(包括主音高度和调式类别)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叫作调性。

(五)主音

在调式中,起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叫作稳定音。各稳定音的稳定程度是不同的,其中最具稳定性、发挥中心作用的音叫作主音。

音的稳定与不稳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某一个音或和弦在某一个调式中是稳定的,但在其他调式中则有可能是不稳定的。

二、和弦

在多声部音乐中,可以按照三度关系排列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作和弦。

按三度关系构成的和弦,由于各音间保持着一定的紧张度,音响谐调丰满,合乎泛音的自然规律,因此,在多声部音乐中被广泛应用。但在一些音乐作品中,也会遇到不是按三度关系构成的和弦,这些和弦对丰富和声的色彩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故也不应被忽视。

(一)三和弦

1.三和弦的定义

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作三和弦。在三和弦中,按三度关系排列时,下面的音叫作根音,或一音,用数字“1”来代表;中间的音叫作三音,用数字“3”来代表;上面的音叫作五音,用数字“5”来代表。

2.三和弦的类型

根据各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三和弦可以分成如下四种类型:

(1)大三和弦:从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从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从根音到五音是纯五度,这样的三和弦叫作大三和弦。

(2)小三和弦:从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从三音到五音是大三度,从根音到五音是纯五度,这样的三和弦叫作小三和弦。

(3)增三和弦:从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从三音到五音是大三度,从根音到五音是增五度,这样的三和弦叫作增三和弦。

(4)减三和弦:从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从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从根音到五音是减五度,这样的三和弦叫作减三和弦。

大、小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因为其中所包含的音程(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都是协和音程。增、减三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因为其中所包含的音程(增五度、减五度)都是不协和音程。在音乐中,协和的大、小三和弦使用得较多,不协和的增、减三和弦使用得较少。

(二)七和弦

由四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作七和弦。和三和弦中的音一样,七和弦下面的三个音也叫作根音、三音、五音。第四个音因为与根音相距七度,故叫作七音,用数字“7”来代表,七和弦也是因此而得名的。

所有七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因为其中所包含的七音是不协和音程。七和弦是按照所包含的三和弦的类别及根音与七音之间的音程关系而命名的。根据音程关系,七和弦分为: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

三、大调式 小调式(www.xing528.com)

(一)大调式

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它的稳定音合起来构成一个大三和弦。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构成大三度关系,大三度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多是明亮、饱满的。

以C自然大调为例:

重点说明:键盘上相邻两个白键的音(E、F,B、C)为半音关系,音数为1/2;其他音(C、D,D、E,F、G,G、A,A、B)为全音关系,音数为1。

(二)小调式

小调式和大调式一样,也是由七个音组成的调式,它的稳定音合起来构成一个小三和弦。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构成小三度关系,小三度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多是忧郁、暗淡的。

以a自然小调为例:

重点说明:a=6的调叫a小调。在其音阶中,5升高半音的叫和声小调,5不升不降的叫自然小调。

以《四季歌》为例:

四季歌

《四季歌》为a自然小调歌曲,其主音(即稳定音)为6。

四、正三和弦 副三和弦

(一)正三和弦

1.正三和弦的定义

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调式中的主音(1级)、下属音(4级)、属音(5级)上构成的Ⅰ、Ⅳ、Ⅴ级三和弦,分别代表着和声的三个功能(主功能、下属功能、属功能),是调式最为重要的三个和弦,又被称为正三和弦。主功能用字母T表示,下属功能用字母S表示,属功能用字母D表示。在自然大调中,它们是大三和弦;在自然小调中,它们又都是小三和弦。

2.正三和弦的功能

Ⅰ级三和弦称为主和弦,是调式中各和弦的中心,具有稳定的功能。Ⅳ级三和弦称为下属和弦,位于主和弦下方纯五度,从下属方向支持主和弦,具有不稳定的功能。Ⅴ级三和弦称为属和弦,属和弦与主和弦的关系最近,对于主和弦的和声倾向性最强烈,给主和弦的支持最大,具有更不稳定的功能。

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集中反映了调式的音响特征。传统的音乐作品总是从稳定的功能趋向于不稳定功能,然后引向更不稳定的功能,最后回到稳定的功能,从而形成T—S—D—T的和声进行的基本逻辑。

依据这一逻辑,正三和弦可以构成三个基本的和声进行:正格进行T—D—T;变格进行T—S—T;完全进行T—S—D—T。

(二)副三和弦

1.副三和弦的定义

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除了Ⅰ、Ⅳ、Ⅴ三个正三和弦外,在调式Ⅱ、Ⅲ、Ⅵ、Ⅶ四个副音级上构成的三和弦被称为副三和弦。

2.副三和弦的功能

副三和弦的结构相对于正三和弦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大调中Ⅱ、Ⅲ、Ⅵ级为小三和弦,Ⅶ级为减三和弦,与三个正三和弦的大三的结构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小调的Ⅱ、Ⅶ级为减三的结构,Ⅲ级为增三的结构,Ⅵ级为大三的结构,与三个正三和弦的小三的结构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因此,副三和弦的运用大大丰富了正三和弦以外的和声色彩。

大、小调功能体系的和声是由主、下属、属三种功能组成的,Ⅱ、Ⅲ、Ⅵ、Ⅶ级四个副三和弦分别归属于这三种功能。其中Ⅱ级和Ⅳ级有两个共同音,属于下属功能和弦;Ⅶ级和Ⅴ级有两个共同音,属于属功能和弦;Ⅲ级与Ⅰ级、Ⅴ级各有两个共同音,具有主、属两种功能性,其中存在导音的,属功能占优势;Ⅵ级与Ⅰ级、Ⅳ级各有两个共同音,具有主、下属两种功能性,其中存在主音的,主功能占优势。

副三和弦充实了每个功能组,改变了原来只用正三和弦进行和声写作的单调局面。副三和弦的运用丰富了和弦的根音关系,在低音部可以形成平稳流畅的旋律线条,加强了低音部的流动感。

以C大调为例的和声进行:

在幼儿歌曲弹奏、和声编配的知识点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是辨别和声的色彩,要么弹奏、编配的前奏和尾奏千篇一律,要么总用歌曲的最后一句作结尾,缺乏创新。因此,教师应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和声时,就加强他们对和声色彩的认知、听辨能力,提高他们对和声的自主编配能力。

和声如何编配才能色彩丰富、听觉新颖?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大量的弹奏练习,提高和声编配能力。为此,应多进行乐曲的听辨练习;多在不同大调式、小调式中进行音阶、和弦的连接;多听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不同音乐节奏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