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滇缅边界商务条约及分界图简介

中国滇缅边界商务条约及分界图简介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薛福成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向清政府建议主动对英国提出商议滇缅边界界务、商务等问题,并自荐担任谈判代表。《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年一月二十四日,薛福成通过谈判迫使英国作出适当让步,中国得以收回一些已被英国实际侵占地区。条约共20条,第一条至第五条是有关滇缅划分边界的条文,本条约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滇缅边界商务条约及分界图简介

如上述,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与英国签署《中英缅甸条款》,其中条约第三款仅提到中英双方应派员会同勘定滇缅边界而已,但滇缅界务如何划分,在约文里只字未提,英国则趁势不断向云南边境扩张其势力。薛福成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向清政府建议主动对英国提出商议滇缅边界界务、商务等问题,并自荐担任谈判代表。《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年一月二十四日(1894年3月1日),薛福成通过谈判迫使英国作出适当让步,中国得以收回一些已被英国实际侵占地区。这是清廷对外交涉中,被认为是少数成功的例子。条约共20条,第一条至第五条是有关滇缅划分边界的条文,本条约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条约计有:汉英文签署本、换约凭据英文本、英国女王签核本、汉文正约副本。最让人惊叹的是汉英文签署本的封面是红色的,并印上大清国国徽的圆型烫金的龙旗图案,并在此圆型龙旗图案周边写上“大清一统”四个字,相当精美,此条约封底也有此图案。这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清代条约协议近173件中,唯一一件印有此龙旗图案的条约。此约汉文及英文本的末页有薛福成用英文的签字并盖上关防,英国外相劳偲伯利(Rosebery)亦在约本签字以及火漆印。薛福成没用汉文而是用英文签字,笔者发现清代官员用英文在正式约本、界图上签字的除了薛福成之外,另一位是曾纪泽。

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月,薛福成上奏称已在一月二十四日和英国外相劳偲伯利在条约本互相画押用印,并将约本两册及滇缅分界图一份两张(双方亦在图上画押用印)送回朝廷。[4]如前述,正式约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滇缅分界图当时并未和约本存放一起,现已不复见,可能是清末战乱遗失,甚为可惜。笔者在学者吕一燃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中国近代边界史》下卷中发现书上附有一张名为《滇缅界图》的地图,图右上方的说明文字为:“本图是在民国十八年尹明德先生参与滇缅分界研究委员会时,依据光绪二十年中英两国签订的滇缅分界正式界图,重新绘制而成。”但此图右下角也载明本图是引用张凤岐先生所著《云南外交问题》 (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所附的地图。正因滇缅分界原图已不见,所以本图也是目前唯一能和滇缅分界之条约约文互相对照的地图,甚为难得。尤其是滇缅边界地形错综复杂,要了解当时清廷与英国对此段边界交涉情形,以及边界如何划分,若无此张地图,将难窥全貌。(www.xing528.com)

依据原条约第一条至第四条规定,边界线计分四段,但因条文写得甚为冗长复杂,拟以此地图所绘边界线作简单说明。第一段边界线从尖高山起(位于图上恩梅开江分水岭的下方)往西南至萨伯坪,再由此处往南至纳格门坪,再往南至列塞江,再循既阳江、南奔江至太平江止,为首段边界线,边界线东侧属中国,左侧属缅甸。第二段从太平江下方的葛龙江(库弄河)起经南太白江(洗帕河)(图上的铁壁关归中国)再至孟定格江、南碗河,再至南莫江、瑞丽江(图上之蛮秀、天马关、欣隆等地归中国)。第三段则从图上孟卯起向东南之麻栗坝方向走经邦来、本陇至潞江。再循潞江至工隆(图上工隆及工隆渡归英国,科干归中国),边界线再从工隆地方往东南至南卡江,再循南卡江先往南再往东经南垒江再至湄江。依据条约第四条规定,尖高山以北,即北纬25度35分以北之地,即第四段边界暂不划边界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