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力生产管理的思考-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案例

电力生产管理的思考-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案例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997年正式成立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电站管理局前,仅在水利部万家寨工程建设管理局下设生产筹备处,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施工中供电、供水和通讯的管理。这些要求在万家寨水利枢纽电站首台机组发电时均未达到,生产技术骨干的数量离规定的要求更远。但也要注意到这对电力生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电力生产管理的思考-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案例

在万家寨水利枢纽电站的筹建及6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的过程中,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1.电力生产管理单位的筹建在时间上应有一定的提前量

在水电工程建设的中前期,一般就得考虑筹建电力生产管理单位。电力生产管理单位的筹建,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以便在电站正式投产前,在人力、设备、工器具、运行、检修规程等的准备有充分的时间。

在1997年正式成立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电站管理局前,仅在水利部万家寨工程建设管理局下设生产筹备处,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施工中供电、供水和通讯的管理。电站管理局成立后,在加大新毕业入厂职工培训的同时,采取了非常措施。在1998年5月聘请了三门峡电厂的3位技术骨干帮助加快筹建工作;在1998年8月又聘请了12位运行值长,加强电站运行工作,处理运行中的突发事件。

按照部颁规定要求,电站的运行管理,需提前3年调入人员形成电站领导班子,提前2年配置1/3有电力生产经验的生产、管理的骨干。这些要求在万家寨水利枢纽电站首台机组发电时均未达到,生产技术骨干的数量离规定的要求更远。这给生产管理、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全凭仅有的少数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夜以继日,超负荷的劳动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工作。

2.正确处理工程建设和电力生产的关系

万家寨水利枢纽电站首台机组于1998年11月28日并网发电,在进度上,工期目标提前33天实现。但也要注意到这对电力生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主要工程设备生产周期不合理、机组的抢工期安装,这些均留下了较多缺陷,给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

(2)由于安装工期紧张,遗留了许多该在发电前完成的工作放到了在机组并网投产后去进行。这一方面给完成这些工作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导致了电站运行临时停机修理的次数较多,时间较长,对电站长期的运行效益有一定的影响。(www.xing528.com)

(3)投产达标已在水电建设中有成功的范例,万家寨水电站并未做到。其中,赶工期应该说是没有实现投产达标的重要影响因素。

3.人才培养应和滚动开发相适应

万家寨水利枢纽建设之初就确定了梯级电站滚动开发的目标,相应也确定了为下级电站管理培养、输送人才的目标。而目前创一流电厂工作的实施,将会有较多的运行、管理人员解放出来。在梯级电站能正常滚动开发的环境下,这些解放出来的人员将成为下一梯级电站运行、管理骨干。但目前下级电站——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电站建设的滞后,这就打破了万家寨水电站运行管理人才建设的计划。

4.推进电厂管理创新,适应整个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讲是打破垄断,引进竞争,使厂、网、用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求发展。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应在以下方面努力工作:

(1)促使正常电价的出台,改变目前执行临时电价的现状。万家寨水电站担负着两网的调峰任务,并给山西电网调整负荷潮流。争取调峰电价和备用补偿对公司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在公司化后,注重公司的科学化管理。在公司宏观控制和管理的条件下,给电站管理局充分的自主运行和管理权力。执行电力行业多年来有成熟经验的安全管理、设备缺陷管理、技术管理等制度,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增大资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技术改造,使电厂尽快实现设备稳定、运行可靠,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