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沟高垒南侧盐池长城战台考古现象

深沟高垒南侧盐池长城战台考古现象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深沟高垒”长城南侧15米处,东南距七步战台940米,四周有坞城,35米见方。这是目前保留相对较好的一座战台。另外一位将官则图工程牢固,精心监造,不求速度,花了三年时间,才造了一座八步战台。糊涂的皇帝听了这两位将官修筑战台的情况后,立即传旨对一年修起三座战台的将官嘉奖晋升,而对三年修起一座战台的将官处以死刑,并下令将他的心扒出来,挂在八步战台上的屋顶,以儆众将。鸟瞰八步战台及﹃头道边﹄

深沟高垒南侧盐池长城战台考古现象

1912年,甘肃著名文史学者慕寿祺先生曾经来到盐池,考察了盐池县的四座战台,尤其将他考察八步战台的见闻在《甘宁青史略正编》中做了详细记述:花马池敌台位于安定堡和兴武营之间,各战台间相距约五里。八步战台外面有围墙,呈正方形,每面长五丈多,高一丈有余,顶部宽阔,甚至可以走马!战台位于围墙里面正中央,正方形,高约二十丈,底边长三丈,用大砖砌成。南侧有小门,仅可容一人通行,离地六尺无台阶,再沿台阶蛇形而上,后左右再上十级台阶,折向南面豁然开朗,房舍整齐宽敞,四面砖墙,每面墙上有纵三尺横二尺大小的窗户三个。再由东螺旋上行登上台顶,极目远眺,长城大漠尽收眼底!

现在的八步战台已是满目疮痍,20世纪70年代建设高沙窝林场时需要砖石,就拆了战台上的青砖。由于异常坚固,他们用炸药将战台炸毁,才将青砖取了下来。现在的战台周围有坞城痕迹,残存战台四周被坍塌的砖瓦覆盖,高约6米,顶部南侧有圆弧门券洞,从形体上还能感受到它当年的壮观威严!

战台黄昏(由西向东拍摄)

八步战台的门券(由南向北拍摄) 

八步战台(由南向北拍摄)

八步战台:第三次文物普查名称为“青羊井村2号铺设”。位于“深沟高垒”长城南侧15米处,东南距七步战台940米,四周有坞城,35米见方。残存战台外包青砖,内填黄土,底边长15米,残高8米,顶部南侧有砖箍拱券门洞,掉落的砖瓦残块堆积在台体周围。这是目前保留相对较好的一座战台。

八步战台(由北向南拍摄) 

八步战台(由西向东拍摄)(www.xing528.com)

鸟瞰八步战台及“头道边”

八步战台的传说

由盐池县城西去70余里,“头道边”内侧,原有一座高大的军事堡垒:八步战台。战台为方形,坐落在坞城正中,基阔50米,条石垫脚,台高20多米,青古砖甃,拔地而起,南面城下有拱形门洞,入内可拾级而上。第三层中间是房屋,屋内当顶有一只倒悬的铁坠,称之为“铁心”。北角有马路台阶,可以登上屋顶,四面共有小房11间,门均向内开。共有12孔拱圆箭窗向外开。从窗户往外看,一眼望不到边。战台顶部可算第四层,是砖铺平台,四周有砖围的雉堞垛口。这座战台是明朝修筑的,在它东面,还有七步、六步、四步三个战台。不过,比起八步战台的雄伟来,就相差很远。

传说,明朝皇帝为了加强长城沿线的防守,同时派了两个将官在“头道边”内监造战台。其中一位将官是只求快不图好,一年时间修筑了三座战台,这就是四步战台、六步战台和七步战台。另外一位将官则图工程牢固,精心监造,不求速度,花了三年时间,才造了一座八步战台。糊涂的皇帝听了这两位将官修筑战台的情况后,立即传旨对一年修起三座战台的将官嘉奖晋升,而对三年修起一座战台的将官处以死刑,并下令将他的心扒出来,挂在八步战台上的屋顶,以儆众将。这就是倒悬的“铁心”了。因为这位将官死得冤枉,他的心终不干枯,就一直挂在八步战台之内了。

这些战台早已被历史淹没,但关于修筑战台的故事却在当地群众中流传。

(讲述:王占山 搜集整理:张树林

鸟瞰八步战台及﹃头道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