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级轮滑教育-第2课前鱼绕桩

初级轮滑教育-第2课前鱼绕桩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首先要通过上述方法练习间隔两个桩杯的“摇头摆尾”,实现“前鱼绕桩”。

初级轮滑教育-第2课前鱼绕桩

【教学说明】

第二课:第二进阶(花式绕桩)必修。

两课时:第一课时45分钟(教学),第二课时45分钟(强化)。

【教学目标】

1.掌握桩上“前鱼绕桩”的基本技术。

2.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完成“前鱼绕桩”。

3.完成双人、多人协调绕桩。

【教学重点】

1.利用重心移动,实现双脚平行滑行。

2.通过“屈膝—扭髋—转体”,实现“摇头摆尾”。

3.保证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教学难点】

1.左侧绕入桩:(向左)屈膝—(向右)扭髋—(向右)转体。

2.右侧绕入桩:(向右)屈膝—(向左)扭髋—(向左)转体。

3.“屈膝—扭髋—转体”技巧。

【注意事项】

1.掌握“屈膝—扭髋—转体”的幅度和频率以及整体协调性尤为关键!其中,“屈膝”和“扭髋—转体”方向相反,“屈膝”的方向和双脚前进的方向一致。“摇头摆尾”指的是双脚在绕桩过程中犹如双鱼戏水。

2.屈膝能带动扭髋和转体,产生动力,动作要协调、流畅。向左的力量来自“(向左)屈膝—(向右)扭髋—(向右)转体”,向右的力量来自“(向右)屈膝—(向左)扭髋—(向左)转体”,而无论向左还是向右产生动力,身体重心都应在双脚之间。屈膝后重心前移会带来动力,“屈膝—扭髋—转体”动作则将带动双脚实现绕桩。

【教学意义】

1.掌握“前鱼绕桩”的基本技术动作,对维持身体平衡,集中注意力,练习膝盖、髋部的协调性,提高肢体语言的表现力有重要意义。

2.双人、多人间的配合,是花式绕桩的根本意义。在校园开展的轮滑课程中,花式绕桩技术的学习和双人、多人的配合表现,是花式绕桩的魅力,同时也承载着训练轮滑舞蹈的基本能力的功能。

附:前鱼绕桩(编码:2202)的教学法

【教学方法】

1.间隔两个桩杯练习“摇头摆尾”——通过借鉴在第一进阶掌握的“推步滑行”双脚平行、双脚距离与肩同宽的站姿,学习“前鱼绕桩”,但与“推步滑行”技术借助惯性向前滑行不同,“前鱼绕桩”需要利用上半身的扭髋和转体带来向前的动力:向左屈膝,向右扭髋,向右转体,平行站立的双脚向左前方滑行;向右屈膝,向左扭髋,向左转体,滑行中的双脚(平行)向右前方滑行。学生首先要通过上述方法练习间隔两个桩杯的“摇头摆尾”,实现“前鱼绕(2)桩”。

2.间隔一个桩杯练习“摇头摆尾”——学生通过练习间隔两个桩杯的“摇头摆尾”实现“前鱼绕(2)桩”,掌握“屈膝—扭髋—转体”的方法,之后便要通过加大“屈膝—扭髋—转体”的幅度和加快“屈膝—扭髋—转体”的频率,实现间隔一个桩杯的“摇头摆尾”。这样,学生就基本掌握了“前鱼绕桩”技术。

3.借助音乐旋律——双人、多人“前鱼绕桩”,跟着音乐旋律和节奏,展现优美身姿,“游”出节奏感,这是花式绕桩独特的魅力。教师要注意检查双人、多人之间的配合度和节奏协调能力。

【教学过程】

一、热身(不穿轮滑鞋

“前鱼绕桩”的热身内容主要是活动膝部和髋部——学生双脚平行站立,左、右脚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由慢到快、先左后右“屈膝—扭髋—转体”,使膝部和髋部充分活动开,然后体会向左屈膝、向右扭髋、向右转体时双脚产生的向左的动力和向右屈膝、向左扭髋、向左转体时双脚产生的向右的动力。学生要在热身过程中体会“屈膝—扭髋—转体”带来的动力以及不同幅度和频率的“屈膝—扭髋—转体”产生的不同的动力效果。

二、单人“前鱼绕桩”

说明: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单人“前鱼绕(2)桩”和“前鱼绕桩”掌握和体会“屈膝—扭髋—转体”,使学生实现“摇头摆尾”。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发出口令:绕二桩练习。——预备。(www.xing528.com)

2.学生双脚平行(斜角)站立。(见“前鱼绕桩”示意图

3.教师发出口令:屈膝,扭髋,转体。

4.学生听到教师的口令后,向左屈膝,向右扭髋,向右转体,产生动力向左前方滑行到第二个桩杯的位置(由于初学,弧线较大)。

5.教师发出口令:屈膝,扭髋,转体。

6.学生向右屈膝,向左扭髋,向左转体,产生动力向右前方滑行到第四个桩杯的位置后转为向左屈膝、向右扭髋、向右转体,产生动力向左前方滑行到第六个桩杯的位置后再次转为向右屈膝、向左扭髋、向左转体,产生动力向右前方滑行至终点,实现“摇头摆尾”。(可重复练习)

7.教师发出口令:前鱼绕桩。——预备。

8.学生双脚平行(斜角)站立。(见“前鱼绕桩”示意图)

9.教师发出口令:屈膝,扭髋,转体。

10.学生听到教师的口令后,向左屈膝,向右扭髋,向右转体,产生动力向左前方滑行,绕过第一个桩杯至BB'位置后迅速转为向右屈膝、向左扭髋、向左转体,产生动力向右前方滑行,绕过第一个桩杯至CC'位置,实现间隔一桩的“前鱼绕桩”,并保持“屈膝—扭髋—转体”的幅度和频率继续绕桩至终点,实现完整的“前鱼绕桩”。

三、双人“前鱼绕桩”

说明: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双人“前鱼绕桩”实现同节奏“摇头摆尾”。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发出口令:预备。

2.两个学生一前一后双脚平行(斜角)站立。

3.教师发出口令:第一位开始。——屈膝,扭髋,转体。

4.第一个学生听到教师的口令后,向左屈膝,向右扭髋,向右转体,产生动力向左前方滑行,绕过第一个桩杯至BB'位置。

5.教师发出口令:第二位开始。——屈膝,扭髋,转体。

6.第二个学生听到教师的口令后,向左屈膝,向右扭髋,向右转体,产生动力向左前方滑行(从AA'位置向BB'位置)。此时第一个学生应在BB'位置迅速转为向右屈膝、向左扭髋、向左转体,产生向右前方滑行的动力滑向CC'位置。(第一个学生始终比第二个学生多绕一个桩)

(教师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一前一后同步“摇头摆尾”,一前一后实现“前鱼绕桩”)

四、多人“前鱼绕桩”

说明: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多人“前鱼绕桩”实现同节奏“摇头摆尾”。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发出口令:预备。

2.多个学生排好队,双脚平行(斜角)站立。

3.教师发出口令:第一位开始。——屈膝,扭髋,转体。

4.第一个学生开始“前鱼绕桩”,滑行到第一个桩杯的位置(AA'到BB'的中间位置)。此时,第二个学生应站到第一个学生最开始站立的位置等待教师的口令。后面的学生依此类推。

5.教师发出口令:第二位开始。——屈膝,扭髋,转体。

6.第二个学生开始“前鱼绕桩”——向左屈膝,向右扭髋,向右转体,产生向左前方滑行的动力。(第一个学生和第二个学生之间差半个桩距的身位)

7.教师发出口令:第三位开始。——屈膝,扭髋,转体。

8.第三个学生开始“前鱼绕桩”——向左屈膝,向右扭髋,向右转体,产生向左前方滑行的动力。

9.教师接着发出口令,后面的学生依次跟进。

(教师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练习,学生的动作一定要和音乐的节奏同步;也可尝试多人花式绕桩的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