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遵守规则是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遵守规则是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子认为,天下做事的人,不可以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把事情做好,那是从来没有的事。规则形同虚设,社会必定混乱无序。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政府和每个公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规则的惩罚。对个人来说,这种惩罚直接表现在规则的约束、法令的制裁上。因此,人们必须按规则办事。将规则定位到个人身上,更是如此。最后,秦穆公获救了,而且还擒获了晋侯。

遵守规则是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墨子言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语出《墨子·法仪》)天下做事的人,不可以没有法度礼仪,没有法度礼仪而事情能成功的,那是从来没有的事。

规则是人类为自己制定的信条,它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因为它在约束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可以使人更加成熟、完美和成功的发展平台。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墨子·法仪》

子墨子言曰:“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

──语出《墨子·法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句话,它很好地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天下做事的人,不可以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把事情做好,那是从来没有的事。即使士人做了将军、国相,也都有法度,就是各种做工的工匠,也都有法规。

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于铁的纪律,企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来源于各级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就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就会屡犯禁令,适得其反,把事情办砸。

宋国一个农夫担心他的禾苗长得太慢,于是自作聪明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望着一田被拔高的禾苗,他很是得意,气喘吁吁地跑回去向家人炫耀:“今天我忙了一天,让田里的禾苗都长高了!”他的儿子一听,匆忙跑到田里去,只见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宋国农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法则,只有循序渐进,顺应其理才能水到渠成。

然而,在我们身边,规则意识缺乏的现象随处可见。小到闯红灯、轧黄线、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大到随意违约、坑蒙拐骗、行贿受贿。对这些现象,很多人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和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要素。法制意识不强和执法力度不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都直接破坏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带给人们错误的信息,助长了人们不择手段实现个人目的的风气。规则形同虚设,社会必定混乱无序。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政府和每个公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

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规则的惩罚。对个人来说,这种惩罚直接表现在规则的约束、法令的制裁上。对整个人类来说,这种惩罚则更严厉:人类违背了规则,于是沙尘暴开始肆虐;人类违背了规则,于是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出现;人类违背了规则,于是赤潮开始出现在近海……

因此,人们必须按规则办事。商鞅立木为信、包公刚正执法、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哪一个不是坚守规则而大获成功的呢?将规则定位到个人身上,更是如此。没有规则,我们将没有安全,没有发展的机会,更谈不上什么成功。是规则和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成长的平台,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吃古通今

吉尔是美国杜邦公司一位比较有个性的销售员。他的自信与能力使他很快便从一线队伍中脱颖而出,在他所工作过的一些企业,他都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

但是在工作中,吉尔特别讨厌填写各式“申请”、“报表”,特别厌恶企业提倡的“数据分析”、“流程表”等,他认为,销售业绩决定一切,客户第一,自己第二,公司排行第三。

吉尔也不喜欢参加各种会议,实在脱不开身时,也是坐在最后一排想自己的事,他不愿意总结自己业务方面的经验教训,更不屑于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对领导安排的事情,或不做或忘记,企业要他回复,需打电话才有回音,而杜邦偏偏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军工出身”的企业,作风严谨得近乎死板,注重流程,强调汇报,希望每一个部分都是可控的,希望每一个销售员的每一天也是可控的。

吉尔的个人风格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距甚远,当同期进入企业的同事不断被提拔的时候,他只好选择了离开。

老夫子点评:

目前,在许多企业中,像吉尔这种类型的员工有很多。这些员工必须认识到:员工应习惯在企业的制度下工作,这是一种职业纪律,更是一种职业技巧,因为公司常常会通过“制度”把资源和荣誉给予员工,如果与“制度”格格不入,那些资源和荣誉只会与你无缘。

链接共享

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

──《墨子·法仪》

工匠们用矩划成方形,用圆规划成圆形,用绳墨划成直线,用悬锤定好偏正。不论是巧匠还是一般工匠,都要以这五者为法则。巧匠能切合五者的标准,一般工匠虽做不到如此水平,但仿效五者去做,还是要胜过自身的能力。所以工匠们制造物件时,都有法则可循。

八 祸起于恶,福源于善

子墨子言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语出《墨子·法仪》)爱人利人的人,天一定降福给他;相互讨厌相互残害的人,天一定降祸给他。(www.xing528.com)

为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为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于是久而久之,为善者必福气临门,为恶者必大祸临头。

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

——《墨子·法仪》

子墨子言曰:“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语出《墨子·法仪》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人只有行善积德,心中坦荡,才能得到好的报应。而作恶多端,多行不义,必然会遭到应有的惩罚。为善者得福,为恶者致祸,《墨子·法仪》中也鲜明地指出了这个观点。

墨子认为,爱人利人的人,天一定降福给他,损人害人的人,天一定降祸给他。“夫奚说人为其相杀而天与祸乎?”为什么说人若互相残杀天就会降给他灾祸呢?墨子认为这是由于天希望人们相互爱护、相互帮助,而不是希望人类相互厌恶、相互残害。

人若作恶,天就一定降祸给他吗?人若为善,天就一定降福给他吗?古人的故事是最好的例证。

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走失了一匹马,岐山脚下的一个农民捉得了这匹马并和三百个人一起吃了它。秦穆公的官吏追捕到了食马的人,想按照法律来处置他们。秦穆公说:“有德才的人不因为畜生而杀人。我听说吃马肉而不喝酒,就会伤及身体。”于是便给酒他们饮。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便拿着锐利的武器拼死相救,以报答给马肉吃的恩德。最后,秦穆公获救了,而且还擒获了晋侯。

还有一个故事。楚庄王大宴群臣,宴会期间突然风起,所有蜡烛都被吹灭了。这时,不知是谁趁黑调戏为群臣敬酒的楚庄王的爱妃许姬。许姬在慌乱中将那个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下来,摸到庄王跟前悄悄告知此事,没想到庄王却站起来大声说:“大家不要受拘束,都把帽缨子摘下来,我们喝个痛快。”大臣们都莫明其妙地把帽缨子摘下来了,庄王这才叫人点燃蜡烛,请大臣们继续喝酒。庄王和许姬都不知道少了帽缨子的那个大臣是谁,但都没有追究下去。后来楚国讨伐郑国时,健将唐狡自告奋勇当开路先锋,进兵神速。庄王召见唐狡,要奖赏他。他说:“君王已给我优厚的赏赐,我今天应该报效于您,不敢再受赏了。”庄王感到很奇怪,说:“我什么时候赏赐过你?”唐狡说:“在绝缨会上,拉美人袖子的就是我,承蒙君王不杀之恩,今特舍命相报。”

好人终有好报,秦穆公和楚庄王的善举都得到了意外的回报。但施恩不图报,好事不留名,对真正的君子来说,为善为恶之所导致的福祸,更多地体现在一种内心的体验和感觉上。

做了一件有利于别人的事情,给人一个迫切需要的帮助,救援了一个需要救援的人,内心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是否会有一些安慰、一些自豪、一些快乐,或者感受到了善良?有,这就是回报。这就是这件事情带给你的一个好报应,也是福的起源。

反之,做了损害别人的事情,伤害了无辜者的利益和生命,内心往往会有一种罪恶感,会感到愧疚。也许这件事情永远都不会被别人知道,但你的内心还是会感到恐慌。因为你隐瞒了别人,却不能瞒过自己。别人放过了你,你却不能放过你自己。这便是良心的审判,良心的惩处。这也是恶的报应,祸的开端。

吃古通今

19世纪90年代英国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

农夫弗莱明在种田,听到不远处沼泽地里传来呼救声,他扛起锄头跑去,见一少年深陷泥沼,挣扎着无力自拔,而且愈陷愈深。农夫赶紧将锄头柄伸过去,将少年拖出死亡之地。次日,少年的父亲伦道夫勋爵驾着豪华的马车来到农舍,掏出一笔重金往弗莱明怀里塞,以示感谢。弗莱明执意谢绝。

在双方推让时,伦道夫看到农夫身后探出的小脑袋,知道是他的儿子后,便问他是否上学了。围观者说:该上学了,家里穷,上不起学。伦道夫说:“请接受我的一份回报,否则我的良知难以安宁。”

在伦道夫的资助下,孩子圆了求学梦,后来成为一位细菌学家。他就是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真是无巧不成书,半个世纪后,英国首相丘吉尔积劳成疾,感染肺炎而生命垂危。在生死攸关时,这种新药开始用于临床,救了丘吉尔的命。

丘吉尔,这位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正是伦道夫勋爵的儿子,也就是当年被弗莱明从沼泽中救出来的那个少年。

老夫子点评:

为善的人并不图别人报恩,只是良心使然,感到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正是因为他们善良,经常做好事,天长日久,在诸多好事中便一定会得到某些回报。撒下善的种子,必然得到善的回报;播下恶的种子,必然得到恶的果实。这不是宿命,而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必然性里所蕴含的偶然性。

链接共享

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墨子·法仪》

做坏事而招来祸害的,桀、纣、周幽王周厉王就是这类人;爱人利人而得到降福的,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就是这类人。爱人利人而得到上天福佑的人有,损人害人而招致上天降祸的,也是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