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铜族元素在化学活性上的特点及应用

铜族元素在化学活性上的特点及应用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铜族元素的化学活性较低,并按Cu、Ag、Au的顺序递减,这主要表现在与空气中氧的反应及与酸的反应上。银、金则不发生这个反应。可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的微量水分。银盐的一个特点是多数难溶于水,能溶的只有硝酸银、氟化银、高氯酸银等少数几种。卤化银的一个典型性质是对光敏感,在光照下分解:X代表Cl、Br、I。

铜族元素在化学活性上的特点及应用

1.单质

铜族单质具有密度较大,熔沸点较高,优良的导电、传热性,延展性好等共同特性。在所有的金属中,银的导电性最好,铜次之,因而在电器中广泛采用铜作为导电材料,要求高的场合,如触点、电极等可采用银。另外,铜、银之间以及铂、锌、锡、钯等其他金属之间很容易形成合金。如铜合金中的黄铜(含锌)、青铜(含锡)、白铜(含镍)等。有时把铜、银和金称为“货币金属”,这是因为古今中外都用它们作为金属货币的主要成分。

铜族元素的化学活性较低,并按Cu、Ag、Au的顺序递减,这主要表现在与空气中氧的反应及与酸的反应上。

铜在常温下不与干燥空气中的氧化合,加热时能产生黑色的氧化铜。银、金在加热时也不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在潮湿的空气中放久后,铜表面会慢慢生成一层绿色的铜锈(俗称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铜绿可防止金属进一步腐蚀,其组成是可变的。银、金则不发生这个反应。

空气中如含有H2S气体跟银接触后,银的表面很快生成一层Ag2S的黑色薄膜而使银失去白色光泽。

2.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水合铜离子[Cu(H2O)6] 2+呈蓝色。在Cu2+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碱,析出浅蓝色Cu(OH)2沉淀。加热Cu(OH)2悬浮液到接近沸腾时分解出CuO:

这一反应常用来制取CuO。

Cu(OH)2略显两性,不但溶于酸,还能溶于过量浓碱溶液中,生成四羟基合铜(Ⅱ)离子[Cu(OH)4] 2-

[Cu(OH)4] 2-可被葡萄糖还原为鲜红色的Cu2O:

分析化学上利用这个反应测定醛,医学上用这个反应来检查糖尿病

在AgNO3溶液中加NaOH,反应首先析出白色AgOH。常温下AgOH极不稳定,立即脱水生成暗棕色Ag2O沉淀:

Ag2O对热不稳定,加热到300℃即完全分解为Ag和O2。此外,Ag2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容易被CO或H2O2还原为单质银。

Ag2O可溶于硝酸,也可溶于氨水溶液:

3.铜盐

铜的常见氧化数为+2和+1。

(1)硫酸铜 最常见的铜盐是五水硫酸铜CuSO4·5H2O,俗名胆矾或蓝矾,呈蓝色。CuSO4·5H2O受热后会逐步脱水:

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不溶于乙醇乙醚,其吸水性很强,吸水后显出特征的蓝色。可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的微量水分。也可以用无水硫酸铜从这些有机物中除去少量水分(作干燥剂)。

在CuSO4溶液中逐步加入氨水,先得到浅蓝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

若继续加入氨水,Cu2(OH)2SO4即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铜氨配离子[Cu(NH34] 2+,此反应是鉴定Cu2+的特效反应。但含量极微时,此法不宜检出。在近中性或酸性溶液中,Cu2+能与[Fe(CN)6]4-反应,生成红棕色Cu2[Fe(CN)6]沉淀:

这一反应常用来鉴定微量Cu2+的存在。

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在工业上用于镀铜和制颜料。在农业上同石灰乳混合得到波尔多液,在果园中是最常用的杀菌剂

(2)铜(Ⅰ)和铜(Ⅱ)之间的相互转化Cu+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发生歧化反应而转变为Cu2+。但当Cu+形成配合物后,它能较稳定地存在于溶液中。(www.xing528.com)

若使铜(Ⅱ)转化为铜(Ⅰ),必须有还原剂存在,同时Cu+必须以沉淀或配合物形式存在,例如可利用CuSO4或CuCl2的溶液与浓HCl和Cu屑混合,在加热的情况下,来制取[CuCl2]-的溶液:

将制得的溶液,倒入大量水中稀释时,会有白色氯化亚铜沉淀析出:

如果用其他还原剂代替Cu,也可以得到Cu+化合物,例如:

此反应是碘量法测定铜的依据。

4.银盐

银常形成氧化数为+1的化合物。银盐的一个特点是多数难溶于水,能溶的只有硝酸银、氟化银、高氯酸银等少数几种。

(1)硝酸银AgNO3是最重要的可溶性银盐。

固体AgNO3受热会分解:

如若见光AgNO3也会按上式分解,故应将其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AgNO3具有氧化性,可被有机物还原为黑色的Ag,也可被Zn、Cu等金属还原为Ag。此外,AgNO3可使蛋白质凝固成黑色的蛋白银,故对皮肤有腐蚀作用。10%的稀AgNO3溶液在医药上可作为杀菌剂。

(2)卤化银 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卤化物,可以生成AgCl、AgBr、AgI沉淀。卤化银的颜色依Cl—Br—I的顺序加深(白—浅黄—黄),溶解度依次降低。AgF易溶于水。

卤化银的一个典型性质是对光敏感,在光照下分解:

X代表Cl、Br、I。照相工业上常用AgBr制造照相底片或印相纸等。

(3)配合物 在水溶液中,Ag+能与多种配位体形成配合物,如与NH3、CN-等形成配位数是2的稳定程度不同的配离子。

Ag+的许多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可以转化为配离子而溶解,但若向银的配合物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又会有银的沉淀析出。根据Ag+难溶盐溶解度的不同和配离子稳定性的差异,沉淀的溶解和生成以及配离子的形成和解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定性分析中,Ag+的鉴定可利用Ag+盐酸反应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的性质,沉淀不溶于硝酸,但溶于氨水中:

含有[Ag(NH32]+的溶液能把醛和某些糖类氧化,本身被还原为Ag。例如:

工业上利用这类反应来制镜子或在暖水瓶的夹层上镀银。

再如Ag+作用先产生Ag2S2O3,产物迅速分解,颜色由白色经黄色、棕色,最后成黑色的Ag2S。但若过量,则反应最终产生配离子:

[Ag(S2O32]3-也是一种常见的银的配合物,照相底片上未曝光的溴化银在定影液()中形成[Ag(S2O32]3-而溶解:

Ag2S的溶解度太小,难以借配位反应使它溶解,通常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使它溶解。例如,用HNO3来氧化Ag2S,发生如下反应:

从而使Ag2S溶解。CuS同样也可借此方法溶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