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拉松误区揭秘:女性与老年人成为参赛主力!

马拉松误区揭秘:女性与老年人成为参赛主力!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人对马拉松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认识,比如认为马拉松是极限运动,马拉松会猝死,长跑会短命、玩马拉松就是玩命,等等。对马拉松错误认识的既有不跑马拉松的人、也有跑马拉松的人。国外马拉松女子选手均占到40%~50%,老年选手比例也很高。有时在马拉松赛场上也出现意外伤亡现象,这是事实,但属于个别现象。对女性参加马拉松也有过类似经历。可如今,马拉松赛道上白发苍苍的老者和各种年龄段女性

马拉松误区揭秘:女性与老年人成为参赛主力!

很多人对马拉松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认识,比如认为马拉松是极限运动,马拉松会猝死,长跑会短命、玩马拉松就是玩命,等等。有些问题我在其他篇章有专门论述,还有些问题我在本文集中阐述。对马拉松错误认识的既有不跑马拉松的人、也有跑马拉松的人。我的观点未必就是真理,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在马拉松中、在运动中、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唯有多思考才是真理。是跑马拉松、还是从事其他运动,应当结合自己的身体、生活、工作等综合考量。总体上,人是动物,离不开体力活动,也离不开脑力活动,动比不动好。

美的跑步姿势呀!

1.跑马拉松的人有精神病。有人认为站在马拉松起跑线上的业余爱好者都有精神病,那些不远千里来回搭飞机就只为跑一场马拉松的,更是不可救药。对马拉松不理解是正常的,这只能说明马拉松科普不够。如果大家都完全理解马拉松,就到处都是“疯子”了,那些不跑马拉松、不运动的人反而被“精神病”。跑自己的步,让别人说去吧。

2.马拉松只适合青年男子。1930年出生在日本京都的年子·迪埃利亚是一名女性,1951年在美国大学毕业后留美任教。她44岁时由于感觉登山体力不足,希望通过跑步增强体质,开始接触长跑。两年后她开始参加几乎所有世界中老年人长跑比赛,并不断刷新世界纪录。1976年1月,年子完成人生第一个全程马拉松,成绩3小时25分。1979年,年子的成绩进入3小时内。1980年8月举行的苏格兰国际中老年马拉松大赛上,她成为世界首位跑进3小时的50岁以上女性。1991年退休后,她奔跑的步伐没有停下。直到2004年,年子已高达74岁时,才从全程马拉松退下,但她还坚持练习半程马拉松和其他一些兼具趣味性的跑步运动。全世界像年子这样跑马拉松的女性、老年人很多。国外马拉松女子选手均占到40%~50%,老年选手比例也很高。有的老年人成绩还相当好。例如,加拿大的超过70岁的英裔工程师Ed Whitlock马拉松居然还能跑出2小时54分,超过80岁仍能跑出3小时15分。而印度移民方加·辛格第一次参加比赛时已是89岁高龄。2011年10月16日,在多伦多马拉松赛前,100岁的他表示如能够跑到终点,那种感觉简直如同二次结婚般美妙。最终他成功跑完人生中的第8个全程马拉松,成为全球跑完全程马拉松的最老参赛选手,并凭此被收进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外他还一举打破100岁以上从100米到5000米共8个级别赛事的纪录。

让这么小的孩子参加马拉松好像不太对吧?

如此冲刺当然危险!

3.跑步腿会粗。在中国,很多女性误传跑步腿会粗。姑娘们啊,你们下次留心看看马拉松赛场上的女子选手,哪个腿型粗?其实慢跑是绝对不会腿粗的,尤其是隔天慢跑一次,每次一小时,一年下来你的腿会很漂亮的,粗的能跑细,细的能跑匀称。百米冲刺快跑才会增加腿部肌肉,让腿变粗。你不会、也不想练百米冲刺吧?那就尽管跑好了。

为了得个名次,都累成这样啦!

4.马拉松很危险。跑多远、跑多快、是否过量,个体差异非常大。运动适量,无疑对身体有益。跑马爱好者,由于跑马目的和方法不同,个别人有时会造成一些损伤,在所难免。但不要有什么问题就怪罪于马拉松。任何体育运动都存在风险,不运动可能存在更大风险。体育运动时只能尽量避免风险,无须惧怕风险。有时在马拉松赛场上也出现意外伤亡现象,这是事实,但属于个别现象。这只能怪其平时不练、练得不够、跑步方法不对等,或者是其身体状况不宜跑步,而不能怪马拉松。就像菜刀是让人切菜的,如果有人拿菜刀切人肉、放人血、砍人骨,只能怪罪犯有问题,而不能唯菜刀是问。在马拉松比赛中,成千上万人都能成功跑下来,没有出现意外,这更是铁的事实。

不会吧,368斤重的大块头凯利·格内汀也能跑马拉松?!

5.太胖不能跑。看看男子凯利·格内汀吧,他1971年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东北部,身高1.8米、体重368斤。2011年40岁的他跑完全程马拉松,成为世界上最重的马拉松选手,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

6.晨跑。很多人喜欢早晨锻炼,以为早上空气清新。其实早上空气污染最严重。另外,早晨人体血液黏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黄昏时心跳、血压最平稳,更适合健身。我自己由于受上班时间限制,工作日只能在早晨训练,但周末大多选择傍晚跑。

7.空腹跑。很多人喜欢空腹锻炼,特别是早上,如果不求成绩可能没关系,但如果想提高成绩,最好别空腹跑。运动需要能量,缺少能量会造成头晕、心跳加速、出冷汗等,严重的可能猝死。运动前一个小时,可选择酸奶香蕉和全麦饼干等小零食,它们能让你达到最佳运动状态。

长江边上奔跑(www.xing528.com)

8.周末突击。很多人总说平时没时间,只能周末健身。这种情况就好比一个饥饿多天的人突然暴饮暴食,会给胃带来极大负担一样。“暴饮暴食”式健身同样会给身体带来极大负担。一星期有5天大多是在办公室里坐着,基本没有运动,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静止状态。周末突然安排许多时间集中锻炼,反而打破了已经形成的生理和机体平衡。或许周末健身能提高某些运动技能,可以很容易让人误认为健康水平提高了,但技能提高并不等于健康增强。“突击”运动不等于健身,马拉松贵在延续性。最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周进行3~5次不等的半小时以上运动。

9.带病坚持锻炼。这是最危险的。身体感到不适,应暂停运动或减少运动,否则会加重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特别是老人,本身免疫力就差,生病时一定要停止健身活动。

10.跑到大汗淋漓。不能把排汗量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唯一指标,心率才是更重要的标准。

11.饮水不足或过量饮水。充足水分可增加能量,同时也会减少食欲。每天都要喝几大杯水。如果有条件,在运动的过程中要小口缓咽,每次补水不宜太多。运动完1小时后,再补足身体流失的水分。

没必要跑得挥汗如雨

运动过程宜不时小口喝水

12.运动后马上吃饭、洗澡。运动结束后立刻吃饭或洗澡可能增加身体负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3.跑越多越好。“运动多了会伤身”是古今中外的观念,但这个观念不断被打破。比如对老人运动的偏见经历过深刻的革命,在50年前,如果年过70岁还要跑马拉松,大家肯定觉得绝不可能。对女性参加马拉松也有过类似经历。可如今,马拉松赛道上白发苍苍的老者和各种年龄段女性多了去。跑多少距离算是多,不同人标准也不同,关键看是否有过度疲劳、浑身酸痛等不适,甚至引起肌腱、肌肉拉伤。正确的锻炼方法是大小运动量交替进行。

参加漳州首届民间马拉松的赛前合影

14.喜欢与别人比较。认为别人比自己跑得快就不服,其实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这就像开车,你可以相信自己的水平,但你无法知道其他车辆的性能和其他司机的技术。你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不撞别人,但不能保证别人不撞你。马拉松赛场上任何其他运动员都不是你对手,如果非要说有对手的话,那个对手就是你自己!跑完42.195公里,你就战胜自己,挑战成功,仅此而已。跑再快,也快不过黑人,也拿不到奖金。马拉松只需给自己设立目标,只对自己负责。绝不能在马拉松中迷失自我。

15.马拉松很轻松。有人认为马拉松赛场上有老有少,甚至还有残疾人,所以跑马拉松没什么大不了的。诚然,在关门时间内完成马拉松,我个人认为就算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大多数健康的人都能做到。但那种认为马拉松很容易,不从自身实际能力出发,特别是不经过训练而轻率去参赛的人,由于思想上轻敌,往往容易出事。

2008年跑杭州马拉松,和“跑神”徐远山合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