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祁连山超百公里赛男双喜获奖!感想与快乐马拉松的律师梦

祁连山超百公里赛男双喜获奖!感想与快乐马拉松的律师梦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参赛选手而言,超百公里比马拉松和铁人三项更具挑战性,因此被视为“平凡人的非凡赛事”。第一届“中国·张掖超百公里极限越野赛”于2014年7月25日-27日举行,我这个马拉松迷当然得参加。赛事被列为2014年度全国山地户外运动A级赛事,更被众多参赛者誉为“中国最美百公里”。任何一人因故不能完成而中途退出的,另一人就不具备继续参赛的资格,必需两人同时退赛。因为根据组委会要求,两名队员任何时候间隔距离不能超过50米。

祁连山超百公里赛男双喜获奖!感想与快乐马拉松的律师梦

超百公里山地户外挑战赛是近年来全球成长最迅速的体育赛事之一,“体验自然,挑战自我”的理念吸引了无数跑步爱好者。对参赛选手而言,超百公里比马拉松和铁人三项更具挑战性,因此被视为“平凡人的非凡赛事”。第一届“中国·张掖超百公里极限越野赛”于2014年7月25日-27日举行,我这个马拉松迷当然得参加。

众所周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诗句都是写甘肃的。张掖位于甘肃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有“金张掖”之美誉,古人甚至说过:“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有汉、回、藏、裕固等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国唯一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少数民族,这次比赛的地点就在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草原上。中国登山协会认为,全程赛道为祁连山自然山地,集丹霞、戈壁、峡谷、草原、森林、雪山、冰川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生动、直观、全景式地展示了张掖最有代表性的地质景观特色,长度102公里,最高海拔接近4000米,平均海拔2600米左右,累计爬升接近5000米,是全国乃至世界少有的。赛事被列为2014年度全国山地户外运动A级赛事,更被众多参赛者誉为“中国最美百公里”。张掖计划利用本地独特稀缺的优质地理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超百公里山地户外挑战赛,借此推动张掖市体育探险旅游和体育度假旅游的发展,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持续举办10年,力争加快发展生态体育,着力打造户外之都,培育国内外最美百公里赛事品牌,用3至5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超百公里越野比赛。

赛前和厦门跑友孙福如合影,其他厦门跑友均退赛(陈静 摄)

为确保安全,本次比赛首次采用团体形式参赛,分为男子双人组和男女双人混合组;首次采用晚上9点起跑,这样一出发就是一夜的摸黑,关门时间30个小时,跑得慢的选手得跑两晚的夜路(当然,从节省体能角度看,这比两个白天暴晒好多了);在比赛过程中要40多趟经过冰冷的河溪;参赛者年龄为18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含18、50周岁);报名时必须出具六个月内县级以上医院的健康证明,含心电图、胸透;在近3年内至少完成过2次中国登山协会组织的山地户外越野挑战赛或全程马拉松及类似距离的登山/越野跑比赛;比赛全程强制携带装备包括号码布、计时指卡、比赛路线图、跟踪器、头灯及备用电池、每件重量不得少于200克的风衣、每件重量不得少于200克的保暖内衣、每件重量不得少于200的克保暖裤、毛线帽、救生毯、急救包(药品含治疗的阿司匹林/散利通1盒,扑热息痛/1盒,芬必得1盒,克痢痧1盒,息思敏/扑尔敏1盒,止血纱布1卷,绷带1卷,防晒霜1瓶)、口哨、手机。此外还建议装备电解质饮料、水和能量补给;太阳帽、太阳镜、凡士林……种种迹象表明,这个赛事有难度!虽然每队(两人)报名费高达1000元,但组委会负责所有运动员25-27日的食宿安排,以及抵达比赛起点的交通、赛道所含景点的门票、赛完从终点回宾馆的交通等费用,另外还有各种参赛和完赛纪念品,所以我个人认为分摊到每个队员身上的500元报名费还是合理的。

由于是首次强制要求必须组队参赛,赛前跑友们最关心的是如果参赛过程中,有一个人受伤或高原反应了不能继续,那必须二个人全部退赛?还是另一个人可以继续去完成比赛?有人认为一个人退赛了,那另外一个也跟着无法领略号称中国最美的越野赛道实在太可惜!有人认为花这么多钱和时间去比赛,由于自己的原因连累了队友,退赛的那个队员心里那份歉疚肯定很折磨人。有人建议组委会,若两人中的一名队员出现伤病,将伤病伙伴安排妥当后,另一名队员应准予继续参赛,可以不参与评奖,这样对另外一名队员也是一种激励,至少是多完成一次百公里挑战。甚至还有人认为一个人完赛后发半块奖牌是合理的。但组委会的意见很明确,赛事报名以小组为单位,理应共进退!自始至终必须两个人在一起,一起出发,一起过所有的打卡点,两名队员前后距离不能超过50米,并一起到终点!任何一人因故不能完成而中途退出的,另一人就不具备继续参赛的资格,必需两人同时退赛。

本次比赛的赛道虽处高海拔,但我已在4200米的西藏吉隆县生活了四个多月,所以高原赛道对我反而是优势,难的是找水平相当的队友。倒不是为了拿奖什么的,而是避免两人实力悬殊,节奏不一样,跑得不舒服。经多方寻找,最后跑吧副理事长徐远山帮我找了他以前的学生、目前在福州工作的小苏。顺利报完名后,我特地打电话交待小苏一定要好好训练。毕竟我们离比赛地点都几千公里,去一趟不容易,如果因为训练不到位而完不成比赛,难免会遗憾的。

起跑点设在美丽的七彩丹霞地貌景区内(陈静 摄)

比赛是7月25日晚上9点开始,全体运动员不到8点被运送到海拔1500多米的起点后,再次接受领取参赛物品时已经经历过的对比赛全程强制携带装备的严格检查。在大家做准备活动时,我因为奇装异服接受了央视4频道的短暂采访。接着一起援藏的赵律师和付律师赶来为我加油,和我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开幕式的仪式很简短,8点57分就发枪起跑。出发时我和小苏排在队伍的最后,我交待小苏越野百公里赛其实只“跑走冲”三个字:只要是平路,无论快慢,都得保持跑的状态;只要是上坡,无论有体能没体能,都应该走,不能跑,但更不能停下来;只要是下坡,就应该快速冲下去,不允许慢跑,更不能怕摔倒而用走。

很快天就完全黑了,满天繁星,如此多又如此亮,我唯有在西藏见过。前14公里都在景区内道路绕来绕去,出景区东门后开始连续爬升,虽然坡度不大,我和小苏还是贯彻上坡走、平路跑的方针。第三段赛道溯溪而上,沿岸边的石头路或草地前行,时而左岸时而右岸,不时要趟河。我的感觉很好,因为脚下是小河,天上是银河。这个过程小苏老是要换鞋,而我赤脚奔跑习惯了,穿上鞋如虎添翼,过河速度极快。这个路段,有个别选手在水里摔倒,也有怜香惜玉的男选手抱女选手过河!抱一次还可以,抱几十次真不简单呀!由于是夜间,寻找路标非常困难,我经常停下来左顾右盼。即便这样,我还是得不时等小苏。因为根据组委会要求,两名队员任何时候间隔距离不能超过50米。有一次不知道是我无意中跑快了,还是小苏慢了,间隔了数百米,结果被路上的裁判警告。趟水的路程由于是夜晚,山上流下的雪水温度接近冰点,我泡在湿鞋里的双脚完全麻木,但还是能机械地前行。

天还没亮,小苏的头灯就没电了。找出他的备用电池换上,不亮。找出我的备用电池再换上,还是不亮。但他还是坚持说头灯不可能坏,肯定是备用电池也没电,说完随手就把一整把电池全扔了。我把自己的头灯脱下来让他拿在手上照着路,我们并肩跑。无法并肩时,他多照点,我摸黑凭感觉也能跑。当时我没反应过来其实小苏是给累坏的、甚至是给高原反应的,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小苏检查头灯,说比赛当晚换电池时,两次都给装反了!

到54公里处是第一换装点,海拔3200多米,包括威虎山和莫言这对高手在内的个别选手因高原反应开始退赛了。表面上看赛程过半,其实真正的较量才开始。但这时候小苏体力明显下降,平路也跑不太起来。我只好喊起口令,让他跑一百步,走五十步,如此循环不停。小苏被我整得有点条件反射。由于是夜间,加上小苏高原反应,有一度他把上坡看成下坡,对我说“下坡了,你冲吧”!我说我不冲,你也别跑,走吧!然后他不时从他的双肩包里掏出点东西塞进我的双肩包,以减轻负担。后来我干脆把他的双肩包背到我身上,让他尽量能跟上我。哈,比赛规则没写把队友的包一起背上是否违规呢。如果小苏跑不动了,我能背着他到终点,也不算违规吧。小苏虽然把上坡看成下坡,但他懂得不时从他的双肩包里掏东西塞进我的双肩包,说明他精神没出问题。赛后我了解到,在最艰难的路段,居然有选手把直路走成了弯路,甚至还有个选手高呼“我终于完成比赛了,我要打车回家!”这个选手出现的精神问题,是大脑缺氧加上大运动量后出现的精神错乱,幸好他的队友等到手机有信号时就立即及时拨打救援电话。据说跑友珊瑚在跑香港100公里时也曾出现过类似把草地看成大海的现象。香港100公里是个人作战,还好她不是把大海看成草地。从这个角度看,祁连山超百公里要求团队作战是非常明智的。

天亮以后,四周的美景目不暇接,真是身心愉悦呀!野花遍地,牛羊成群,蓝天白云,人与自然是如此和谐相处。原来我以为只有青藏高原才有的牦牛哈达青稞,没想到祁连山也有啊。20多年前初中地理上学的祁连山,大西北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她现在就在我脚下呢!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我正感慨着,突然发现身后的小苏拿着手机拍起照来了,我立即制止他,“我们是来参加越野比赛的,不是来参加摄影比赛的!再说你这是手机,能拍出啥效果?其他选手有带相机的,到时他们会把这良辰美景都放网上,你去掏就是了。你真要拍,就得到我前面拍!”小苏很听我劝告,虽然他一路上都没能跑到我前面去,但也没再拍过照。

全程最高点是第五个补给点的3860米处,此后的赛道持续在3800米以上,小苏说开始头晕了。看到志愿者身边有氧气袋时,他请求给吸几口氧,但志愿者的回答大出我们的意料:“你跑这么快,吸个毛!”这时候才从志愿者口里了解到我们已经从起跑时排在队伍的最后,追到男双第5名了。小苏好像一下兴奋起来,高原反应也没那么明显了。但他还是求志愿者给他吃点面包、就点榨菜。我正庆幸小苏高原反应的问题过了,可是没一会就下起雨来。高山草甸上的雨特别冷,加上风一吹,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总算体会到组委会强制要求携带那么多装备的良苦用心,赶紧把风衣、保暖内衣、保暖裤、毛线帽全穿戴上。但小苏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拒绝添加衣物。结果他感冒了,每隔两个来小时就从我帮他背的包里掏粒药出来服下。虽然他的越野水平和我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但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很多赛道连路痕都没有,得找到红布条才算没“出轨”(陈静 摄)

好不容易来到下山的路口,脚下却是长达2.5公里的沙石路陡坡。我一口气从3800米左右的山顶冲到3000米左右的河底时,发现河对岸就是补给点。虽然我被淋湿了,感觉全身冰凉,很想喝点热饮,但小苏还没到,我只能躲到路边等他。结果等了20来分钟他才到,原因是坡太陡,他怕摔,不敢冲下来,腿发软、发抖,只能慢跑、甚至是慢挪!到了河对岸补给点,看了公里牌是67公里。我喝了两杯开水感觉身体热起来了,小苏也补给好了,准备继续启程时,他又说两大腿内侧都磨破了,向志愿者要凡士林,但只要来了牙膏,他将就着躲个地方抹好,然后我们继续出发。(www.xing528.com)

没走多远,居然遇到一对男双坐在石头上,我们很好奇他们为何不在刚才的补给站休息,而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外干坐。一问原来是其中一个要退赛了,在等收容车呢!看到我们停下来后,不愿退赛的那个选手向我们诉苦、抱怨,说他的队友太怕死了,他们好不容易追成男双第四名,居然要放弃!而坚持要退赛的那个选手说他刚才在3800米以上赛道时高原反应挺严重就想退赛了,队友不让退。后来淋了雨,现在发烧了,无论如何也得退赛了。我和小苏劝他们安全第一,今年不行明年可以再来。其实,看着他们俩苦大仇深的样子,我真担心他们没比完赛,回头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

赛道旁成群的牛羊(陈静 摄)

小苏知道我们从男双第5变成男双第4后,很想知道能否再追上一队,这样我们就可以变成男双第3站到领奖台上。此后一路问遇到的志愿者,了解最后过去的男双已经有多久了,但答案从半个来小时到一个多小时的不等。我们宁可相信前面的男双就在不远处,所以尽量去追。当然,同时我们也害怕后面的男双会追上来,就算追不到前面的男双,我们也不能大意的。

赶了10来公里、海拔又上升约500米后,到了78公里处的补给点,此时小苏体力进一步下降。好不容易原始森林要穿完了,却又到了更难走的河床冰川。小苏可能因为在南方生活没见过冰川,居然很兴奋,想在冰川上行走,被我及时制止。冰川路段长达一两公里,要是他从冰川上摔入河中,或是摔到石头上,后果肯定不堪设想,不要说什么第3名、第4名了,能否完成比赛都要打问号(天黑后有十几位选手被志愿者带出峡谷退赛)。我在河床上回望小苏时,不慎摔了一跤,还好没受伤。为了避免小苏担忧,我没告诉他这事。

赛道经过的冰川路面

好不容易走出峡谷,又经过一个急下坡,我再次在河床上等了十几分钟才等到小苏,来到了85公里处的补给站。这时小苏一个脚底起的泡让他痛得都快走不动了,就让医务人员挑破包扎。包扎好后直奔90公里处补给站。此时我知道离终点不远了,包里带的干粮用不上了,于是在经过一小村庄看到从破败不堪的石屋里走出的两个孩子时,我招呼他们跑到我身边,把包里所有能吃的都掏出来给了他们,把他们给开心的!我包里的东西才送出没多久,一群人在河边野餐看到我跑过时,热情地招呼我和他们一起喝酒。我忙着比赛,当然没那份闲情逸致,于是婉言谢绝。寒后小苏知道这事时,悔得肠子都青了,说他越到后面越想喝点酒,如果有酒喝,肯定跑得更快。快到90公里补给站时,荒城和大海这对男女混双超过了我们。荒城以其对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的“突出贡献”和“卓越贡献”于2014年成功当选中国田协马拉松委员会会员和委员。他原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他的马拉松可以跑进3小时,进入业余马拉松高手行列。他以马拉松选手和《人民日报》记者的双重眼光看比赛,找热点,写文章,做出了别的记者、别的选手做不到的事。他在《人民日报》披露厦门马拉松作弊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他写文章宣传跑吧马拉松段位,对推动业余马拉松跑者的马拉松段位标准有其独特的贡献;他对海口马拉松风风雨雨艰难历程的报道,是对民办马拉松坚定成长的助推剂。他将他的运动爱好和职业充分结合,做出促进马拉松运动的独特贡献。荒城的越野水平我很熟悉,意大利332公里的巨人之旅都跑下来了,跑这100公里,就像我第一次跑完100公里赛再去跑42公里全马赛的感觉吧?当然,他今天是带着脚伤参赛,相当不容易。而跑在他前面的大海,过了90公里补给站开始上坡时,居然还能一路小跑着上山,这水平实在是大出我意料。诚然,我自己是完全还能跑,但小苏只要上坡还能走就非常不简单了,而大海是女选手呢!

我们上坡没走多远,小苏就说肚子痛了。我心想,这一路上我都上几回厕所了,你一次都没上,肯定给憋痛的!经我一提醒,他赶紧躲个地方上去了。果然大便一通,浑身轻松,他上山的速度明显又快起来。快到海拔3300米的山顶时,我们双双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5年前我赤脚跑北京昌平长城100公里越野赛时,这个记者就采访过我,再次“狭路相逢”,我们都挺兴奋,但他很清楚我是在比赛,所以并没有太多地耽误我,让我们边上山边接受采访,采访完后还不忘告诉我们,前面就开始下坡了,再也没有上坡了。

我们慢慢地来到最后一个补给点,有个工作人员居然是福州来援藏的,他告诉我们还有5公里下坡就可以看到终点。虽是下坡,但小苏已经无法完全跑起来,于是我们走走跑跑。到达终点计时设备处,退指环打成绩,成绩单显示18小时56分29秒,男双第4名。我一看两张成绩证书我的名字都排在后面,就建议工作人员像颁发结婚证一样,成绩证书给哪个运动员,就把那个运动员的名字打在前面,队友的名字打在后面。工作人员采纳了我的建议,他们真人性化啊。

颁奖时只有每组的前3名上领奖名,我们与奖杯失之交臂。当然,我们也拿到了1万元奖金,我们见钱眼开,现场“分赃”,但看着冠亚季军们拿的里面有个3D跑步运动员人像的沉甸甸的水晶奖杯,我决定以后每年都要参加这个赛事,至少要拿到一个奖杯!香港100公里我连续参加3届,最终如愿拿到小金人。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祁连山超百公里赛的3D水晶杯了!50公里组的前3名,可能也是一样的奖杯吧,但既然有100公里,我就非得拿100公里的才过瘾!就像参加公路马拉松,有全程的我绝不参加半程。谁让我小时候学自行车时,脚长到可以踩一个完整的圈的长度时,就再也不愿踩半圈呢。

比赛结束了,我第一次如此轻松地完成100公里,跑完感觉跟没跑似的,更别说任何伤痛。事实上,我们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也至少有一半的路程,都不是用跑的,而是用走的。我们能获奖,只是因为我们始终不曾停下脚步。我开玩笑说,如果让我再从终点跑回起点,我也一定可以在30个小时关门时间内完成。但是想想对小苏来说,这一路真是够艰辛的,数十次趟过冰冷彻骨的溪流,数十次从高山草甸上围挡牛羊的铁丝网上爬过,数不清的让人束手无策的原始森林中倒伏的参天巨树,让人心惊胆战的湿滑冰川,高达35度以上的夜昼温差,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近19个小时的马不停蹄,最后虽然没追到第3名,但终于也没被追成第5名,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骄傲!

赛后我查了完赛选手的成绩,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男双冠军15小时39分00秒,亚军15小时44分54秒,都比我们快3个多小时。季军17小时15分12秒,也比我们足足快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在最后30几公里想追上他们,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我们还是要感谢他们,正是因为我们想追他们,所以才没被追成第5名吧。在终点我也看到男双季军走路都变型了,都这样了,还没被我们追上,他们确实实力雄厚、毅力坚强啊!如果小苏再强大一点,平路能坚持跑着,下坡能冲起来,那么追上他们应该不是太难的事吧。当然,小苏已经足够强大了,尤其是他克服高原反应头晕、感冒、脚底大泡、一直想拍照我却不让拍等等困难,上坡没停,非常难能可贵!今年没追上第3名,明年我会接着追!明年不行的话,还有后年、大后年……然后我又查看了混双组前3名的成绩:冠军15小时21分01秒,比男双冠军还快18分钟。我打听原因,有的说男双冠军跑错3公里,有的说出现高反在山上睡了一大觉。混双亚军17小时55分09秒,也比我们快整整1个小时呢!季军是在90公里处超越我们的,成绩是18小时34分21秒,最后10公里比我们快了22分钟,简直是冲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实力。所有参赛选手男双40队,完赛24队;男女混双33队,完赛19队。总完赛率58%,不及格呢!可见这个赛事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通过这次特殊的双人组合比赛,我享受了一次最轻松的100公里越野,并意外收获了第4名和1万元的奖金,开心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团队作战越野赛,除了要“平路跑、上坡走、下坡冲”外,还要“等、帮”,更见识了混双第3名那种缓坡也能跑的超强实力。不管是马拉松,还是越野赛,永远学无止境,我会继续刻苦训练,争取早日登上祁连山超百公里赛的领奖台,捧回我最钟爱的藏有3D运动员人像的水晶杯!

终点处世界最大的转经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