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建设成道德共同体,思想会客成果

学校建设成道德共同体,思想会客成果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重建教师专业生活,努力还原教师职业的专业自主性,李志欣把“校长室”的牌子摘了下来,代之以“思想会客厅”。那段时间,来拜访校长的人,总会带着疑虑的目光看着那块写有“思想会客厅”的牌子,或问学校的老师,或给校长打电话求证,然后才敢推门进入。李志欣在思想会客厅前的墙壁上,又开辟了一个专栏,取名“思想会客”,上面贴着文章,有校长的,有老师的,也有学生的。

学校建设成道德共同体,思想会客成果

李志欣刚到北宋一中时,曾与教师们进行过一次关于专业成长的对话。

“谁的成绩好,谁就是好老师。成绩好了,评先树优都优先,说真的,与其坐下来看看书,还不如多研究研究考试题好些。”

“我也想整理自己的教育思想,可整理出来有什么用呢?想发表吧,没有渠道,还浪费时间。”

……

老师们的这些“真心话”让李志欣陷入了沉思。他在一篇随笔中这样写道:长期以来,一线教师通常认为自己处于知识生产和消费的流水线末端,知识由专家们来生产,而教师的任务只是传递知识而已。很多老师只是期待专家的提炼、加工……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常常能看到一群不想读书学习、不追求个人成长发展、不讲究智慧生成的教师,“忽悠”正在成长、渴求知识、向往未来的生命。这样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于是,李志欣便把“唤醒教师自主成长之梦,走基于‘兴趣解放’的教师发展之路”当成了自己的使命。

“教师最好的教法就是言传身教,就是自己永远在学习、成长中。教师自己不成长的课堂是乏味的课堂,教师自己不成长的教育是可怕的教育,教师自己不成长的生活是不幸的生活。”他说,“我不是角色,应该永远在行动,这是我永远的生活宣言。我的行动就是成长!”(www.xing528.com)

李志欣的周末生活很简单,就是读书与写作。他已经养成了每天必读的习惯,即使再累,也坚持阅读。阅读积累一段时间后,他就会进行梳理总结,把所学与实践对接,形成文字。一个寒假,他每天读书学习时间不少于3小时,读书笔记写了2万多字,撰写5篇文章。

为了重建教师专业生活,努力还原教师职业的专业自主性,李志欣把“校长室”的牌子摘了下来,代之以“思想会客厅”。

对此,老师们纷纷议论,校长是怎么了?是追求新潮,标新立异,还是想彻彻底底地进行一场思想革命?那段时间,来拜访校长的人,总会带着疑虑的目光看着那块写有“思想会客厅”的牌子,或问学校的老师,或给校长打电话求证,然后才敢推门进入。

李志欣在思想会客厅前的墙壁上,又开辟了一个专栏,取名“思想会客”,上面贴着文章,有校长的,有老师的,也有学生的。在专栏里面,校长主要谈自己的管理体会;老师则主要谈教学心得。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他们用最无邪的语言写下自己美好的愿望;当然,也有向校长提意见的。

对于由校长室到思想会客厅的变化,王建军老师在其《学校没了校长室》一文中这样评论:“牌子的变化只是一种形式,发生根本改变的是人的思想。校长应该做这样的智慧引导者,而不要做强势的命令者。校长把广大师生当作成长中的伙伴,师生就将校长视为心中的亲人;校长柔情似水,师生则情深似海。这样的教育,哪有心声不能聆听?哪有心灵不能感应?哪有心火不能点燃?哪有心花不能怒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