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创新课程与学科教学改革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创新课程与学科教学改革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意识或显或隐地规定、检视、审察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师有什么样的课程意识,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课堂风貌和教学风格。所以,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就是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基于课程意识的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就其来源而言,教师的课程意识来自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定位,特别来自教师对课程与知识关系的理解以及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理解。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创新课程与学科教学改革

课程意识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意识而言的,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战略与战术。从教学目的的角度讲,教学意识一般只着眼于眼前,注重学生一时的得失,要求学生“堂堂清、课课清”。而课程意识则面向未来,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正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所发现的,有的教师每节课都上得不错,学生反映也好,可教学效果却不尽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当把课堂教学“肢解”成一堂一堂的课,看起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体了,也寻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捷径,但当每一堂课都各自为政时,当每一堂课都把自己的完善与完美作为教学目标时,我们得到了“一堂课”甚至“每堂课”的美好,却失去了学科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或许这就是“课虽好但却得不到好成绩”的原因。

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每节课上好,尽管不希望我们的课堂变得平庸与乏味,但至少这样的课堂是正常的,而且是正常的老师所能够驾驭得了的。但对于平平常常的课堂,却不能因此而只达到平平常常的教学目标,还是希望这样的课堂能够实现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备课的“课程设计上”,在上课的“课程实施上”,在作业的“课程评价”上。只要在课堂设计和落实过程中就注入“课程”的基因,我们在把课堂串成课程的过程中才能驾轻就熟。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但我们对整个学科知识结构和系统思维要有足够的了解,还要对“课程”这个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理论体系有足够的认识。

第二,开放与封闭。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讲,教学意识是个相对封闭的概念,一般只着眼于教科书。而课程意识则是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强调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www.xing528.com)

第三,生成与预设。从教学运行的角度讲,教学意识注重预设性的活动,课程意识则强调生成性的活动。教学改革唯有进入课程层面,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从概念本身的内涵来说,教师的课程意识指的是教师对课程意义的理解、课程本质的把握,以及对课程价值的定位,从而将其内化于自我意识系统之中并现实性地指导自我课程实践(包括课程设计、规划、实施等)的课程哲学。它指在一定的课程观指导下,教师对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系统认识,是教师在课程活动中对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及其课程意义的综合反映,包括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个体在课程理念、课程参与、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所持的独特认识。课程意识或显或隐地规定、检视、审察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师有什么样的课程意识,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课堂风貌和教学风格。所以,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就是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基于课程意识的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就其来源而言,教师的课程意识来自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定位,特别来自教师对课程与知识关系的理解以及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