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思维与智慧启迪:核心素养培育研究成果

学科思维与智慧启迪:核心素养培育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小的方面来说,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在正确、经常地使用该学科概念与表达方式的过程中,习得学科思维,要尽可能减少经验的、日常生活的表达方式,用学科表达方式与思维方式改造日常经验的表达方式与思维方式。学科知识要转化为学科素养,离不开学科情境的介入和参与。掌握了学科的关系与结构,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及学科知识。

学科思维与智慧启迪:核心素养培育研究成果

每门学科不仅有自身的研究对象和概念体系,而且有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说,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差异明显。如西方文化崇尚理性,注重形式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感性直观,注重感性体验。从小的方面来说,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不同,其知识表达形式亦不相同……数学、物理、化学中的符号、概念、公式、方程式,文科论文写作,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表达方式,音乐中的音符、乐谱美术中的线条、色彩,舞蹈中的动作、韵律等,都是一些学科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师除了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外,还应让学生理解各种表达形式、格式及其内在的思维方式、技巧,学会学科式表达与思维,关注学科表达的独特方式及其逻辑性、清晰性,做到合乎规范、逻辑,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想。在正确、经常地使用该学科概念与表达方式的过程中,习得学科思维,要尽可能减少经验的、日常生活的表达方式,用学科表达方式与思维方式改造日常经验的表达方式与思维方式。以历史学科为例,要彰显“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我们就要站在历史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看待历史问题,而不是以今人的视角去臆测古人。具体地说,回到历史现场,就是不仅要回到一定的空间位置,回到事情发生的那个时代或那段时间,而且要设法回到当时当地,回到事情正在发生的过程之中。就是要和历史人物一起经历其事,而且不是作为旁观者,也不仅仅是参与者之一,而是和所有亲历者一起经历他们各自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因此,如果说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那么学科情境则是学习学科知识的载体。从广义的角度讲,学科情境也是学科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科知识要转化为学科素养,离不开学科情境的介入和参与。

综上所述,学科最本质、最有价值也是最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知识包括以下几种。(www.xing528.com)

(1)核心概念与命题。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若干基本的核心概念与命题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们是学科最基本的结构。(2)本质与规律。学科本质是能判断该学科能够成为“学科”的最根本的属性;规律是事物、现象及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3)思想与方法。学科专家提出的对今后学科发展和学科学习最具影响力的那些观念、思想和见解,是“知识”背后的“知识”,是学科的精髓与灵魂。(4)产生与来源。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了解学科及学科知识是什么、怎么应用,在建构主义背景下,通过对学科及学科知识的追本溯源,让学生掌握学科及学科知识的产生与来源对于学生整体把握学科乃至发展学科尤为关键。(5)关系与结构。学科之所以为“学科”而不是简单概念与知识要点的堆砌,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掌握了学科的关系与结构,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及学科知识。(6)价值与精神。学科的价值追求、学科所蕴含的精神虽然难以体味,也难以捉摸,但是对于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即人的后续的学习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

值得强调的是,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材料。超出学生认知能力范围的学科知识,不仅于形成学科素养无补,反而会阻碍学科素养的形成。知识是为素养服务的,过难、过深的知识无助于素养的形成。当然,量力性原则也意味着尊重和开发学生的潜力,过易、过浅的知识无法刺激学生的思维,也无法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同样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