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揪、刮、挑痧疗效研究成果 宁波柿林村传统村落田野调查

揪、刮、挑痧疗效研究成果 宁波柿林村传统村落田野调查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暑痧是最常见的一种痧病,与中暑有密切联系。暑痧的一般症状是头晕、头痛、胸闷、腹胀、恶心欲吐、全身疲倦、四肢乏力,严重者出现高热、昏迷,或者出现面色苍白、流冷汗,甚至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揪痧揪痧,也称扯痧、拧痧、挟痧、抓痧、撮痧等。

揪、刮、挑痧疗效研究成果
宁波柿林村传统村落田野调查

柿林村村民大多以农耕为生,远离城镇和大村庄,缺医少药,村民在高山台地自然环境下,积累了传统中草药知识和简单易行的医疗技术。其中揪痧、刮痧和挑痧疗法是代代相传的几种简单疗法。痧病是一种常见病,民间主要有暑痧、热痧、温痧、风痧、暗痧、瘟痧、乌痧、红痧、绞肠痧、抽筋痧、吊脚痧等病症。而暑痧是最常见的一种痧病,与中暑有密切联系。

暑痧的一般症状是头晕、头痛、胸闷腹胀、恶心欲吐、全身疲倦、四肢乏力,严重者出现高热、昏迷,或者出现面色苍白、流冷汗,甚至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按照民间经验,有几个方法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一是摸四肢是否较凉,特别是双手是否冰冷。二是肋间划痕试验。用大拇指拨动病者前臂手三里部位,可见皮下有明显隆起,呈紫红色,表示有痧。三是用三棱针在手三里部位挑刺,如流出暗红色血液,即可确定为痧症。四是揿压指甲试验。即用右手拇指指甲分别揿压患者的指甲,揿压一下,立即松开,如见患者指甲下血液回流比正常缓慢,且血色晦暗者,也表示有痧症。

揪 痧

揪痧,也称扯痧、拧痧、挟痧、抓痧、撮痧等。此方法在山地的民间被广泛采用。

揪痧前的准备:预备清水一碗,在每次揪痧之前先用清水润湿手指,然后操作。在头颈部操作时一般习惯用清凉油而不用清水。

揪痧的基本手法:施术者五指屈曲,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对准揪痧部位,把皮肤与肌肉夹起,然后松开,在同一部位一夹一松连续做十余次,这时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呈现出痧痕。

揪痧的主要部位有以下几个。颈部:第五颈椎左右各旁开一寸,大椎穴左右各旁开一寸。腰背部:胃俞穴与肾俞穴(左右各一)。胸部:华盖穴及左右第二肋间隙,腋前皱纹上二寸(左右各一)。腹部:肚脐左右各旁开一寸,关元穴及其左右各旁开一寸。

刮 痧

刮痧疗法是施术者用一种特定的工具,在病人体表上的一定部位连续刮动,使皮下显出一道道的痧痕,从而达到治疗痧症的一种疗法。(www.xing528.com)

刮痧疗法前的准备工作:预备边缘光滑的铜钱一枚(铜片、银毫、汤匙均可),茶油或菜花油一汤匙,生姜一块或新鲜辣蓼、桃叶一大把,捣碎后用手帕包好,备用。水一碗。

刮痧的部位和基本操作方法:刮痧时,患者坐在板凳上,施术者用右手大拇指蘸生油,先在印堂穴(额中)按摩十余次,然后用两手大拇指从印堂向两边推向头维穴(两额角),约推十余次;随即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蘸少许生油,在鼻梁正中用捻法轻轻夹拔十余次,夹至鼻梁上呈现深红色为度。再让患者脱下上衣(如天气太冷应在室内生一盆火取暖),从内向外刮上肩部,接着在前颈正中及左右两侧各捻三条痧痕。再从病人胸部沿第二、三、四肋间隙,从胸骨端向外侧横刮,每肋间刮出一道痧痕。继而从背部第七颈椎起,沿督脉从上向下刮至第五腰椎为止,从脊柱棘突旁沿肋间走向由内侧向外侧,一左一右,各刮出四至五道痧痕,以呈红色或紫红色为度。刮毕,蘸些薄荷水清洗一下,再将捣烂的生姜、辣蓼、桃叶汁倒入手帕中,用右手稍用力按遍头、额、颈、肩、胸、背处的痧痕,疗程即告完成。

刮痧结束,患者顿觉精神大好,有的甚至想吃食物。此时可喂些热粥,然后让其静静地睡上一觉。醒后,患者可感觉病情减轻,或不服药亦可痊愈。如今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一般家庭都备着从乡村医院买好的避暑药,如辅以服用藿香正气散、六一散、薄荷汤、香薷饮、生脉散等,疗效更佳。

挑 痧

挑痧疗法是通过针刺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挤出一些血液来,从而达到治疗痧症的一种疗法,也称“放痧疗法”或“放血疗法”。

挑痧疗法即用消毒后的三棱针(缝衣针也可),直刺于肘弯曲池穴,腿弯委中穴,放出紫黑色血液,以泄痧毒。若未见痧筋,用手蘸水稍用力拍之即现。亦可在手足十指(趾)尖或指甲两侧处放少许毒血。此法宜治实热痧毒。

揪痧、刮痧、挑痧疗法都应用了“推拿疗法”中的刮、捻、推等动作,使人体内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达到加强新陈代谢的作用。村民认为通过这些疗法,邪气得泄,正气恢复,病能霍然而愈,且花钱少、疗效好、治愈快、简易可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