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阳村空间形态研究及分形维数分析

双阳村空间形态研究及分形维数分析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相关数值带入公式中计算可得出双阳村的分形维数分别是1.5850、1.7329、1.3997,分形维数值变化较大,说明双阳村的聚落尺度层级之间的相似性较低,其空间形态的尺度层级联系性较弱。图5.21双阳村南北溪流、农田、民居院落、街巷、新建给排水设施等

双阳村空间形态研究及分形维数分析

双阳村位于洱海西岸,隶属于大理市银桥镇,地处银桥镇南。双阳村西倚苍山兰峰,北临灵泉溪,南临白石溪,东邻214国道。聚落内地形西高东低,为典型的山地型聚落。聚落呈南北向长方形布局,东西向设3条主要街巷,南北向设2条主要街巷,沿溪各新建1条主要道路;位于南阳村与北阳村之间的南北向主街,其东面设一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兰峰毓秀”;照壁西侧约50m建有一座二层门楼,上书“瑞挹蘭麓”,是进入聚落的主要入口。聚落内有本主庙、四方街、文昌宫等公共建筑,民居建筑多坐西向东,采用当地木材石材等构筑,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聚落西北侧,紧临灵泉溪有一佛教建筑——灵山寺。传统聚落的原有建筑大多位于灵泉溪与白石溪之间,当代道路沿溪新建,许多新民居也沿溪而建(图5.17~图5.19)。

运用分形理论的计盒维数法,计算双阳村的分形维数,尝试对其空间形态进行归纳、分析,寻找其空间形态的特征。笔者分别选取200m、100m、50m、25m作为栅格单元尺度,计算其分形维数并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其中,选用200m的栅格单元尺度时,单元区域面积为4hm2;当栅格单元尺度降至25m时,单元区域面积约为625m2。将相关数值带入公式中计算可得出双阳村的分形维数分别是1.5850、1.7329、1.3997,分形维数值变化较大,说明双阳村的聚落尺度层级之间的相似性较低,其空间形态的尺度层级联系性较弱。

图5.17 双阳村区位示意图

来源:根据Google Earth底图加绘

图5.18 双阳村平面示意图

图5.19 双阳村内主要节点空间

如图5.20所示,从尺度层级100~200m到尺度层级50~100m,分形维数值逐渐增大;从尺度层级50~100m到尺度层级25~50m,分形维数值降低,其差值变化较大,显示出双阳村的整体空间形态变化较大。不同层级的分形维数相差较大,空间分形层级的复杂程度连续性较弱。尺度层级的变化显示出双阳村的空间形态在尺度层级25~50m时,其总平面图分形维数值最低,为1.3997;在尺度层级50~100m时,双阳村总平面图分形维数值最高,为1.7329;在尺度层级100~200m时,双阳村总平面图分形维数值为1.5850。分形维数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0.3332。综合比较不同尺度层级中双阳村的分形维数,双阳村的空间形态呈现出较高的分形维数值,但相互之间的差值较大。双阳村与南北的灵泉溪、白石溪之间具有较高的自相似性特点,聚落的主体部分与周围环境之间联系较紧密,但沿溪流新建道路旁的建筑,对聚落整体空间形态破坏较大,导致聚落整体空间形态尺度层级降低,连续性减弱。

图5.20 双阳村总平面图分形维数计算(www.xing528.com)

双阳村聚落营建所体现出的环境生态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西倚苍山兰峰、东朝洱海,南、北分别临白石溪、灵泉溪,利用自然的环境构建聚落,传统聚落的边界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2)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形布局传统内部空间,形成主街巷、四方街、公共建筑、民居院落建筑的空间格局。

(3)传统聚落的边界形态与内部空间布局具有较高的自相似性,并具有明显的分形迭代特点和较高的分形维数。

(4)白石溪、灵泉溪内修筑堤坝,并设置了防洪设施。

(5)传统聚落内利用地形高差,形成了自西向东的排水体系。

(6)当代给水管沿原有街巷与排水沟渠方向布局,聚落街巷内新增了检查井,入户增加给水管线、水表等,并在各户院外设置了污水管道等排污设施。

(7)在聚落边界新增了垃圾房、公共厕所等设施。

(8)沿溪流新建的两条道路旁,新建的新民居对传统聚落的整体形态造成影响,降低了小尺度层级的分形维数值(图5.21)。

图5.21 双阳村南北溪流、农田、民居院落、街巷、新建给排水设施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