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转调时和声处理

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转调时和声处理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调指,从某个调性过度转接到另一个调性,并在新的调性上陈述乐思且结束于新调。其次,将中介和弦的音级,功能转换,即使之成为新调中的音级和所属功能。最后,在中介和弦之后接以能够巩固或明确新调的和声进行。为了和新调更好地区分开,伴奏时把歌曲前四小节当作和声小调处理。后四小节音乐直接转入b羽调式,七至九小节的左手全是羽调式主和弦,最后一小节中出现了羽调式的属和弦,这使调性更加明确。

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转调时和声处理

转调指,从某个调性过度转接到另一个调性,并在新的调性上陈述乐思且结束于新调。根据两个调之间共同音或共同和弦的多少,可以将转调分为一级关系转调、二级关系转调、三级关系转调和远关系转调。在为声乐作品伴奏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转调:

(一)平行关系转调

主音相距小三度,有着相同的音阶构成材料,共同的和弦的一对大小调叫作“平行大小调”。例如C大调和a小调。此外,平行大小调还有一个特点——调号相同。如F大调和d小调的调号都是一个降号,D大调和b小调同是两个升号……在声乐钢琴伴奏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关系转调。在实际运用中,转调的一般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中介和弦(也叫“共同和弦”)。我们一般选择新调下属方向的和弦作为共同和弦。

其次,将中介和弦的音级,功能转换,即使之成为新调中的音级和所属功能。

最后,在中介和弦之后接以能够巩固或明确新调的和声进行。这里主要指新调中所特有的音级和终止式。

以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的“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也不再沙沙响”为例,对上述步骤做出具体的说明。

歌曲是从c小调转到平行大调。在确立中介和弦时,我们可以考虑小调的Ⅰ、Ⅳ或Ⅵ(它们相当于后大调下属方向的和弦),结合歌曲的具体情况,我们选用Ⅰ作为中介和弦。

歌曲的开始部分为c小调,其特有的因素明确了调性。中介和弦是小调的Ⅰ,转换后成了后调的Ⅵ,接下来的和声进行中选择了大调的Ⅰ(主和弦),这无疑是对新调最好的巩固和支持。

从大调转向平行小调的情况不太常见。转调时应该选用大调中的Ⅵ、Ⅳ、Ⅱ和弦做中介和弦(小调下属方向的和弦),剩下的步骤则是一样的。

在转调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原调和新调都要有功能完备的终止式进行,以表明音乐是从明确肯定的原调转入明确肯定的新调。

第二,小调使用和声调式,可以使两调的区别更明显,转调更清晰。

在上例中,原调是c小调,第四小节处才有明确的终止式,因此转调应从第四小节开始。为了和新调更好地区分开,伴奏时把歌曲前四小节当作和声小调处理。

(二)近关系转调

与原调相差一个调号的调就是近关系调。如C大调的近关系调有a小调(平行小调)、G大调和e小调(调号相差一个升号),F大调和d小调(调号相差一个降号)。从调性功能来说,它们都是原调的属调,下属调及其各自的平行调。调性关系相当于调内主和弦与Ⅴ、Ⅳ、Ⅲ、Ⅱ的关系在更高层次的出现。

近关系转调的步骤同平行关系转调的步骤一样。首先要明确两个调的中介和弦。以C大调与G大调为例,它们有四个共同和弦——彼此的主和弦及其三度关系的平行和弦。理论上这些和弦都可以作为中介和弦使用,但在实际运用时,我们应该结合歌曲的特点,选择既能明确原调调性又能在新调中具有新的音级和功能的和弦为中介和弦。

在向属方向的近关系转调中,大调的属方向调性是属大调及其平行小调。小调的属方向调性是属小调及其平行大调。它们也有4个共同和弦,但在选择时,我们尽量使用具有新调下属功能的和弦为中介和弦。

如果是向下属方向的转调,则大调的下属方向调性是下属大调及其平行小调。小调下属方向是下属小调及其平行大调。在选择中介和弦时,我们仍然首先选择在新调中具有下属功能的和弦。(www.xing528.com)

(三)次近关系的转调

在音乐中,相差2个调号的调性的关系是次近关系。如C大调的次进关系调有D、b、降B和g四个调性。从调性功能关系来说,它们是原调的重属调、重下属调及其平行调。

次近关系调之间有2个共同和弦。其转调步骤,注意事项和平行关系转调、近关系转调一样,这里以歌曲《虫儿飞》为例加以说明。《虫儿飞》是一首非常好听的电影插曲。在歌曲的转调部分,前两遍在F大调上展开陈述,最后一遍转到G大调。音乐在F大调构成的终止式是:Ⅱ7—Ⅴ。此时,Ⅴ和弦为两个调的中介和弦,经F大调升高三音的Ⅵ和弦(G大调的Ⅴ和弦)顺利进入G大调。

次近关系的两个调在调式音阶上的直接反映是主音相差大二度。由于调性的改变,音乐的情绪和表现力也会随之变化。对声乐演唱者来说,将一般歌曲(尤指群众性歌曲)移高大二度演唱是能够做到的,且移高二度后音乐的表现力得到极大的增强,情绪更加积极、热烈。因此在实际伴奏中,除了歌曲本身是次近关系转调外,很多歌唱演员为了追求更好的演唱效果而有意识地将单一调性的歌曲移高二度演唱。如宋祖英在维也纳举办第一场音乐会时,把开场曲《茉莉花》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五声调式交替

从一个调式中心转换到另一个调式中心的进行叫作调式交替。在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历来存在着丰富的五声调式交替现象。许多民间艺人都会自如地进行调式交替,以丰富音乐形象。在声乐钢琴伴奏中,处理好民族音乐的调式交替是作为一名伴奏必须具备的能力。

同宫系统各调式可以相互交替,但最普遍的是主音为五度关系的调式交替。宫调式和羽调式主音虽是三度,但它们在色彩上对比鲜明,因而最常用。伴奏中,调式交替主要有逐步转换、直接转换和曲终转换三种方式。

1.逐步转换

前调式的调式中心形成后经逐步转换形成后调式的调式中心就是逐步转换。在转换过程中,音乐的调式很难明确。如《盼东方出红日》中“我盼啊盼啊,盼啊盼啊,我盼望东方出红日。盼啊盼啊,盼东方出红日,盼东方出红日”,音乐由徵调式交替到商调式。前四小节是徵调式,调式明确。从第五小节起音乐开始转换,每小节一个乐节,最初音乐还是落于徵。接下来,每个乐节都停于不同的和弦,此时调式已不明确。直到第九小节商调式的中心才形成。

这种交替方式在我们国家的民间音乐里大量存在。转换过程中主要依据旋律的进行选用和弦。

2.直接转换

在前调明确的终止式后直接接入后调主和弦的做法叫直接转换。直接转换中,前后调都有明确的界限,无过度部分,且色彩对比鲜明。常见的直接转换见于宫羽调式之间。如《婚礼场面舞》,音乐采用直接转换的方式进行调式交替。前六小节为D宫调式且有明确的终止。后四小节音乐直接转入b羽调式,七至九小节的左手全是羽调式主和弦,最后一小节中出现了羽调式的属和弦,这使调性更加明确。

3.曲终转换

曲终转换指乐曲已在甲调式结束,但在最后突然换到乙调式终止。这也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种交替手法。如《社员都是向阳花》,这首歌曲第一遍结束时是E徵调式。音乐反复时仍然属于E徵调式,但最后一个音却换成A宫。

曲终变换的做法在民间音乐中有普遍的应用。最后一个音的改变,往往可以引起歌曲情绪上的变化。上例中,音乐第一次在E徵调式上陈述,旋律婉转起伏。第二次陈述时,音乐的情绪较第一次激动,而结束在A宫上,使音乐的情绪得到很好的升华。

以上论述了我国五声调式中调式交替的方式。其实,五声调式的调式交替方式远远超出上述三种。它们灵活多样,在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流行歌曲中的转调手法与大小调转调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在流行音乐中,有时还会出现换调。所谓换调,指的是调性的突然改变。它常与乐节、乐句、乐段的变换同步进行。和转调相比,它显得更突然,情绪上更加积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