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合理运用动作示范技能?

如何合理运用动作示范技能?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作示范中主要展示动作技能的重要特征,因此,无论示范者是学生还是教师,其示范动作必须规范正确,这有利于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消除学习恐惧,提高参与和表现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奋度,形成分化抑制。动作示范技能的合理运用能调控和谐的教学气氛,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提高教学效果。多进行正确示范,尽量避免进行错误的动作示范,以免误导学生。

如何合理运用动作示范技能?

动作示范中主要展示动作技能的重要特征,因此,无论示范者是学生还是教师,其示范动作必须规范正确,这有利于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消除学习恐惧,提高参与和表现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奋度,形成分化抑制。动作示范技能的合理运用能调控和谐的教学气氛,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种类型示范相结合

1.完整示范与分段示范相结合

教学新动作之初,教师可以采用完整示范,动作要准确、优美,从而使学生体验建立优美、完整的动作概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进行动作分解,对复杂的动作进行分段示范,任何一个动作的成型都必须经过泛化、分化与动力定型的过程,在结束教学之前,教师再次对动作进行完整示范,以此可巩固、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巧妙使用正误对比示范

学前示范一般采用正确示范,且要规范,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出错之后,教师要进行纠错,适当进行正确示范和错误示范,正误对比示范的展示,宜用在学生出现典型的、普遍的、严重的错误之后。对于纪律差、不认真的学生要慎用此方法,以免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多进行正确示范,尽量避免进行错误的动作示范,以免误导学生。

3.合理掌握示范速度

体育动作具有连贯性和快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分段示范时,可采用慢速示范或常速示范,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动作的细节。如对于较复杂的动作,学生要清楚掌握动作的幅度、方向与路线变化,教师采用常速—慢速示范或慢速—常速示范,甚至可以采用较为夸张的示范来吸引学生注意。(www.xing528.com)

4.运用不同的示范面

合适的示范位置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观察到教师的动作示范。不同的动作有不同方向的示范,教师要根据所示范的动作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示范面,如指导额状面内运动的动作时,为使学生观察上下肢体的动作,一般运用正面示范;指导体侧动作时,为展现较大的左右移动变化,一般运用背面示范;指导体前动作时,为展示前后路线的变化,一般运用侧面示范;甚至有些动作需要教师与学生形成某个角度或斜面,要将背面、侧面结合起来运用。不同方向的示范主要是为了突出动作重点从而使学生了解动作结构。教师在选择示范位置时,需考虑示范目的、动作特点、学生的队形结构等因素。

(二)示范与讲解合理搭配

学习中,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能使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而视觉与听觉感官的结合效果会比单一感觉感官的效果好。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讲解的主要目的是提示动作要点,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加深对动作的记忆和理解。教师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合理地将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讲解后的动作示范使讲解更加具体形象,学生印象更深刻;讲解的同时进行动作示范将感性经验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这样更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讲解前的动作示范先以感性经验为基础后做抽象概括,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三)把握示范时机与次数恰当

随意示范往往会破坏动作原有的美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细致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要把握示范的时机,找到切入点进行适时的示范。如正式教学前先让学生欣赏示范动作;学到动作技术的关键与难点时进行重点示范;学生的练习意见出现分歧时适时进行动作的正确与错误示范;学生的训练遇到瓶颈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示范与讲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学生产生胆怯心理时,教师要敢于示范,解除学生的思想负担。示范时机是有规律可循的,各个教师自身的经验差异使其表现出灵活性,还要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示范时机。

同时,示范的次数也要合理掌控,次数过多,会使学生的练习时间相应减少,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示范次数太少,容易忽视学生的问题,失去与学生有效互动的时机。因此,教师在教授新动作时,示范次数在2至3次为宜,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与合适的时机做1至2次的示范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