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泳运动员身体素质研究成果

游泳运动员身体素质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游泳项目整体素质方面的研究,姚旭霞[82]对“女子运动员多项陆上训练手段进行模型建构。”陈捷[83]发现女子运动员在50米划频等指标中,素质指标占0.58。力量素质是游泳训练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对于专项力量的训练,主要从练习的动作结构与肌肉的收缩方式等因素展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决定了肌肉多以向心收缩建立动作模式。在游泳项目中,速度素质可分为绝对速度与速度耐力。

游泳运动员身体素质研究成果

运动素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机能和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81]是技战术发挥与承受高强度负荷与比赛的基础。

游泳项目整体素质方面的研究,姚旭霞(2013)[82]对“女子运动员多项陆上训练手段进行模型建构。”陈捷(2009)[83]发现女子运动员在50米划频等指标中,素质指标占0.58。李文涛(2008)[84]构建“陆上力量评价模型Y=0.09×引体向上+0.05×俯卧撑+0.11×高拉+0.13×等动速拉+0.11×立定跳远+0.19×无氧功+0.10×两头起+0.22×背展。”白雪(2008)[85]等人“揭示少年时期以柔韧、协调性为主;青少年时期突出速度、耐力素质;青年时期注重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是游泳训练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王保成[86]“研究专项力量占短距离游泳成绩比重的86%。与50米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87。”施纯志(2009)[87]研究揭示“为提高游泳力量训练水平,运用肌电观察肌肉发力顺序以及负荷作用下肌力的变化情况。”姚俊(2003)[88]发现“游泳运动员的膝关节伸屈肌相对峰力矩和相对功下降,比值随收缩速度增加而升高,应加强腘绳肌力量。”力量素质按照与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在游泳训练中,经常看到运动员进行卧推、深蹲等非专项动作形式的抗阻练习,这些手段都是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与条件。而对于专项力量的训练,主要从练习的动作结构与肌肉的收缩方式等因素展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决定了肌肉多以向心收缩建立动作模式。按照肌肉在运动中的功能作用,又分为“稳定性力量”与“爆发性力量”。稳定性力量体现在神经肌肉系统支配下对肢体关节提高支撑作用的力量表现。爆发性力量“指在短时间内肌肉快速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89]依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力量又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其在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重点。(www.xing528.com)

在游泳项目中,速度素质可分为绝对速度与速度耐力。其中,绝对速度主要用于短距离项目以及冲刺阶段;速度耐力主要用于中长距离以及途中游。但是在实践当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水中速度的发挥建立在良好力量基础上,就在训练中追求大负荷的力量练习,一来加重局部肌肉疲劳,二来忽视素质之间的迁移转化。这种忽视专项特征的练习非但促进不了体能的提高,还对专项训练起到破坏作用。只有深刻认识到力量只是速度提高的基本条件,还要通过环境的改变、负荷的转换才能使体能结构满足专项能力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