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筋经十二式|武术内功修炼与实践|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易筋经十二式|武术内功修炼与实践|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易筋经十二式,初见于明朝天启四年手抄本《易筋经》。古传刻本仅有十二图和十二诀。这里以流传清同治十三年的刻本《易筋经》图诀为依据,校订和增补衔接的动作阐述。图4-3-24图4-3-25图4-3-26第二式:聿驮献杵第二式原诀:足趾拄地,两手平开。保持此势不变,呼吸21次,每呼气时,用意使掌根、掌外缘前撑。承上式收左脚,身体直立垂臂。图4-3-56第十二式:掉尾式原诀:膝直膀伸,推手至地。

易筋经十二式|武术内功修炼与实践|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易筋经十二式,初见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手抄本《易筋经》。到后来清代时期少林寺僧传此功,并流传民间,随着流传衍生出不同的练法。古传刻本仅有十二图和十二诀。这里以流传清同治十三年的刻本《易筋经》图诀为依据,校订和增补衔接的动作阐述。

预备姿势:身体立正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体侧;两目平视,舌抵下腭,齿叩合;敛神静心,鼻息平缓(图4-3-24)。

第一式:聿驮献杵第一式

原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两臂屈肘环拱于胸前,两掌心朝内,两手拇指尖朝上,掌指两两相对。两眼平视,收敛神气,呼吸21次。每呼气时,以意松沉肩、肘、腕三关节,体会气至手指的感觉(图4-3-25)。

图4-3-24

图4-3-25

图4-3-26

第二式:聿驮献杵第二式

原诀:足趾拄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图4-3-27

两手向左右两侧外旋分开成侧平举,手心朝上。两眼平视,平心静气,呼吸21次。每呼气时,以意体会手掌心有向上托物之感,足趾有向下抓地之感(图4-3-26)。

第三式:聿驮献杵第三式

原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尖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两手由两侧上摆至头顶上方,塌腕,手心朝上;仰头,眼视两手间。舌抵上腭,咬紧牙关,呼吸21次。每呼气时,以意体会手向上托物之感和脚尖着地感(图4-3-27)。

第四式:摘星换门式

原诀:双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平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两手握固成拳,缓缓屈肘收至大臂平肩,两拳心朝前;吸气配合(图4-3-28)。(动作1)

右手变横掌向头上擎起,左手经左腋贴背下撑掌于尾骨处;眼看右手掌(图4-3-29、图4-3-30)。此时呼吸7次,每呼气时,用意使右掌根向上、左掌根向下撑劲,两掌指梢对拉感;肘关节保持微屈。(动作2)

然后,重复动作1接做左势,同动作2,唯左右相反(图4-3-31、图4-3-32)。呼吸和用意之法相同。

图4-3-28

图4-3-29

图4-3-30

图4-3-31

图4-3-32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式第六式:出爪亮翅式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式

原诀: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左掌向下、右掌向上,两掌掌心相对立于胸前;眼视两掌,配合吸气(图4-3-33)(动作1)。

右脚向右前方迈出成右弓步;同时右掌握固成拳,左掌右拳向下分别贴腿向两侧分开,右拳外旋上挑至肩前,左掌摆起至臀后,两臂皆微屈肘呈弧形。眼视右拳(图4-3-34)。呼吸21次,每呼气时,用意向外抻拔两膀根,微紧两拳。(动作2)

接做左势,同动作1、动作2,唯左右相反(图4-3-35、图4-3-36)。呼吸和用意之法相同。

图4-3-33

图4-3-34

图4-3-35

图4-3-36

原诀: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接做第五式动作1成胸前对掌;配合吸气(图4-3-37)。

两手侧立掌向前推出;两眼向前怒目平视;以呼气配合(图4-3-38)。保持此势不变,呼吸21次,每呼气时,用意使掌根、掌外缘前撑。如此收掌推掌重复7遍。

图4-3-37

图4-3-38

图4-3-39

原诀: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两手由推掌屈肘收回握固,配合吸气(图4-3-39)。(动作1)

右拳变掌,右臂屈肘向上环抱头顶,手收贴耳,指够颈项;左拳同时变掌,经左腋贴后背尽力向右肩胛上伸;眼看左上方;呼吸21次,每呼气时,用意使两手抻够,似将两臂环形拉长,身体保持正直(图4-3-40)。(动作2)

然后,重复动作1接做动作2,唯左右相反(图4-3-41、图4-3-42),呼吸和用意之法相同。

图4-3-40

图4-3-41

(www.xing528.com)

图4-3-42

第八式:三盘落地式

原诀:上腭坚掌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两臂屈肘收回握固,配合吸气(图4-3-43)。

左脚向左横开一步屈蹲成马步;同时两手手指张开猛然向身体两侧下按,虎口同时向前,用意扣指梢节如抓地,两臂呈弧形;龇牙裂唇,舌顶上腭;以呼气配合(图4-3-44)。

两手同时外旋上抬至与胸同高,如手托重物;两腿同时直膝站起;瞪眼合唇;以吸气配合(图4-3-45)。如此落起交替共做7次后,左脚收回成并步,两手握固收抱腰间,以吸气配合(图4-3-46)。

图4-3-43

图4-3-44

图4-3-45

图4-3-46

第九式:青龙探爪式

原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右手俯掌向左侧伸出,上体随之左转;两脚不动,重心偏于左脚。呼吸21次,每呼气时,用意使右手向左侧平探(图4-3-47)。(动作1)

上体前俯;右掌同时向下、从左向右绕膝画弧至体右侧后,握固收抱腰间;两眼平视;以吸气配合(图4-3-48、图4-3-49)。(动作2)

图4-3-47

图4-3-48

图4-3-49

接着做动作1,唯左右相反(图4-3-50)。

重复动作2,唯左右相反(图4-3-51、图4-3-52)。

图4-3-50

图4-3-51

图4-3-52

第十式:卧虎扑食式

原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右脚向前上一步屈膝下蹲,左膝伸直;上体同时前俯,两手以指尖拄地,手心涵空,平腰背,上抬头,前探胸。呼吸21次,每呼气时,用意昂头探胸,注意调匀鼻息(图4-3-53)。(动作1)

身体立起成并步抱拳势;以吸气配合(图4-3-54)。(动作2)接着做动作1,唯左右相反(图4-3-55)。

图4-3-53

图4-3-54

图4-3-55

第十一式:打躬式

原诀: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脐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开。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承上式收左脚,身体直立垂臂。

两手掩耳夹抱后脑,上体前俯,头向下探接近腿膝处;舌抵上腭,叩齿闭唇。呼吸21次,每呼气时,用意使两肘尖下沉(图4-3-56)。

图4-3-56

第十二式:掉尾式

原诀:膝直膀伸,推手至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21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呲。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开步直立;两手缓缓于腹前交叉手指,掌心朝上;以吸气配合动作(图4-3-57)。

直膝,上体前屈;同时两手下伸以手背尽量能够触及地面;抬头,眼视前方;以呼气配合动作(图4-3-58)。

上体直起,两手回复至腹前之后,头部意感百会上顶,两脚跟提起;以吸气配合动作(图4-3-59)。

两脚跟顿落着地;两手落垂于体侧;以呼气配合动作(图4-3-60)。如此重复做21次。

收功。握固盘坐,动作同“易筋经十段锦”的第一段;调息至动意平定,呼吸平静乃起。

图4-3-57

图4-3-58

图4-3-59

图4-3-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