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州学刊》编辑的5项基本准则,历经40年的成果

《中州学刊》编辑的5项基本准则,历经40年的成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这些都是涉及在办刊中应当坚持的一些基本准则。他在来院考察听取汇报会上,专门表扬学刊,要求切实支持办好《中州学刊》。也是在他的支持下,为《中州学刊》专门从省财政争取到每年10万元的专项经费,大大缓解了我们办刊经费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处理这类问题上都是坚持原则的,不以人发文,影响《中州学刊》的声誉。就是对编辑亲属的稿件,如能达到质量,当然可发,但是达不到要求的,也绝不特殊照顾。

《中州学刊》编辑的5项基本准则,历经40年的成果

我们这一代传媒(纸质传媒)负责人,走过的是一条特殊的道路,也就是从“铅与火”的时代走来,后期才进入了电脑的时代,当然今天又进入了手机微信的时代。从参加工作以来的50年间,我主编过4种杂志,长达30多年。大家都在社会科学院工作多年,深知编辑工作就像当教师一样,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学刊的20年间,我所处理过的一些问题,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值得思考与回味,我想对今后办好期刊还是有所启发的。因为这些都是涉及在办刊中应当坚持的一些基本准则。

一是对所有作者一视同仁。作者给学刊来稿,表示对我们刊物的信任,因此学术期刊应当十分注意与作者的关系。我在学刊期间对作者,不分其是领导,还是一般民众一视同仁,不设任何准入的门槛。大家可以查一下,当年所发的文章有工人、农民、技术人员、大学生、普通硕士生等,只要是有见地的学术论文,我们都编发。这和时下的许多学术期刊限定门槛是不同的。

其次,对领导来稿,在处理上也和一般来稿一样,必须经过三审,反馈意见,确实符合学刊宗旨才编发。因为学刊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影响较大,又兼具学术性,所以有的领导愿意把文章送给学刊发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也欢迎这种稿件,因为他反映领导对学刊的支持。但领导有喜欢批示的习惯,记得刚到学刊时,经济编辑吕凌同志组来时任省委副书记刘正威的文章,刘在上面批示“可发”,吕凌同志问我还需要审吗?我说,当然需要审,要从初审开始。这个制度一直坚持下来。林炎志同志在我省当宣传部长时,有一次他的秘书送来一篇长达28,000字的论文。经晓莉同志初审后,提出几点意见:一是篇幅太长,二是有些内容重复,三是个别提法需要进一步推敲,建议修改。晓莉问我怎么办,我说如实把意见反馈。他的秘书收到我们的审稿意见后表示很为难说:“这是林部长字斟句酌过的,能不能不改?”而我们还是坚持必须将我们的意见如实告知,至于是否接受,如何改是领导的事。作者给我刊来稿,是对我们的信任。反馈意见,是学刊编辑的责任。林炎志同志认真看了我们提出的意见,下工夫做了修改,编发后他很高兴。由是他对学刊的刊风有了切身体会。他在来院考察听取汇报会上,专门表扬学刊,要求切实支持办好《中州学刊》。也是在他的支持下,为《中州学刊》专门从省财政争取到每年10万元的专项经费,大大缓解了我们办刊经费的困难。每年年底,他都出席我们学刊的座谈会,和学刊同志成为学术上的朋友。他调吉林省工作前,还专门请学刊的几位同志亲切交谈,并赠送他个人出版的书籍,可谓依依惜别。(www.xing528.com)

李鹏任教育部长时,四川有位学者写了篇文章《李硕勋在河南》,写他在北伐战争时期担任一个团的政委,如何做宣传鼓动工作的。李鹏还在上面批示“可以发表”。历史编辑给我送来,并说,听说李即将任国务院总理,这篇稿件如何处理?我觉得这篇文章内容比较平淡,我们过去选题计划中也没有这种选题,所以我表示《中州学刊》不宜编发此篇文章,建议作者到党校刊物上去发表。呈送张文彬同志后,他批示“尊重漳平同志意见”。所以我们在处理这类问题上都是坚持原则的,不以人发文,影响《中州学刊》的声誉。

就是对编辑亲属的稿件,如能达到质量,当然可发,但是达不到要求的,也绝不特殊照顾。作为我们的编辑,大家也理解,并没有因此而抱怨。

离开学刊工作已近20年时间,在新领导的带领下,在学刊全体同志共同努力下,《中州学刊》依然是我国学术期刊中的名刊。我虽然离开多年,但始终关注学刊的发展状况,衷心祝愿《中州学刊》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断取得新成绩,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