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乡青少年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证研究与社会公正

城乡青少年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证研究与社会公正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一章对“数字鸿沟”理论的内涵、形式以及国内外现有研究做出系统性梳理的基础上,本章聚焦于以“数字鸿沟”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的实证研究。研究证实,总体来说城乡青少年在互联网使用方面确实存在“数字鸿沟”,但在利用网络交友的数量上的差异则比较小,即城乡青少年都通过互联网交到了数量比较多的朋友。

城乡青少年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证研究与社会公正

在上一章对“数字鸿沟”理论的内涵、形式以及国内外现有研究做出系统性梳理的基础上,本章聚焦于以“数字鸿沟”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的实证研究。在2008年,互联网总体普及率虽不到20%,但正逐步向各层次的居民扩散。学界开始对“数字鸿沟”问题进行关注,但关注点多集中在网络的扩散层面,即互联网在不同区域和人群中的普及率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然而,在使用层面上对上网人群的差异则关注得比较少。

鉴于此,笔者对互联网普及度比较高的青少年群体做了定量研究,探讨城乡青少年网民网络使用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证实,总体来说城乡青少年在互联网使用方面确实存在“数字鸿沟”,但在利用网络交友的数量上的差异则比较小,即城乡青少年都通过互联网交到了数量比较多的朋友。

由此引发了笔者的进一步思考,城乡和农村青少年网络上认识的朋友,是否跨越了城乡地域界限?换句话说,在相对匿名的网络空间里,城乡青少年能否突破现实生活中的城乡界限,在网络上互相成为好友?如果网络真的能把城乡青少年联结到一起,拓展了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在互动中实现城乡青少年间的资源共享,那么城乡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有可能被打破,而城乡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则有可能改变。(www.xing528.com)

因此,本章通过采用定性为主的研究方法,以实现相关理论上与实践层面的研究目标。在理论层面,以社会资本理论为框架,将以往对现实生活中社会资本的研究拓展到网络空间之中,研究在网络空间中社会资本的积累过程和机制;在实践层面,通过对城乡青少年以社会化媒体为平台所维护和建立的社交网络以及积累的社会资源的比较,探讨社会化媒体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探索如何发挥新媒体作用来改善社会不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