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解决农产品加工流通问题

广东解决农产品加工流通问题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东省围绕“开拓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目标,通过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和档次,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以解决农产品加工率低、附加值低、流通滞后等问题。但近年来,随着广东“三高”农业产量和商品量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的问题日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是:农产品加工率低,附加值低。

广东解决农产品加工流通问题

广东省围绕“开拓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目标,通过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和档次,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以解决农产品加工率低、附加值低、流通滞后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在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过程中,较早地引入市场机制,在20世纪80年代就率先在全国放开了粮、糖、油、肉、鱼、菜、果等农产品的价格,搞活了流通,促进了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据广东省农业办公室统计,目前全省已建立2400多个综合市场,1200多个专业市场,还有星罗棋布的集贸市场,年农产品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依靠较为完善的市场和流通网络,广东每年有340万吨水果、350万吨水产品、280万吨肉类、近10亿羽家禽、1300多万吨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其中有不少打入了国际市场

但近年来,随着广东“三高”农业产量和商品量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的问题日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是:

农产品加工率低,附加值低。据调查,广东农产品的加工率只有20%左右,且大部分为粮、蔗等粗加工,一些大宗优势农产品如水产、蔬菜、“三鸟”(鸡、鸭、鹅)、水果等的加工率不到15%。加工率低必然带来附加值低,如广东食品工业虽然年产值已达600多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但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只是1:0.8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2至1:3的水平。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进行高精深加工的企业很少。据调查,全省目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乡村两级加工企业多达2.9万多家,平均每个企业产值只有262万元。从事加工的劳动力约140万,仅占农业总劳动力的8%。这些加工企业,大部分是手工作坊式的企业,从事碾米、生猪屠宰、花生榨油、淀粉等粗加工,搞精深加工的很少。

市场建设调控和规划不力,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建设上,突出存在着热衷追求超大型市场,盲目布点,重复建设,或农产品市场房地产化的问题。全省目前5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市场达83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占地2000多亩),真正成市的只有18个,其余的难以经营下去。有的名为农产品专业市场,实际搞的是房地产经营,铺位价格炒得很高,使真正搞农产品经营的难以立足,结果有场无市,名不副实。

另一方面,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程度比较低,据统计,全省目前虽有450万农民从事农产品购销活动,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但基本还处于一家一户参与市场流通,小商小贩到田头路边收购,或一部三轮车、一条扁担“打天下”的水平。在大部分地区,供销社已失去了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地位,据广东省农办固定观察点调查,1992年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占总收购量的比重不到1%,近年来,比例继续下降。

农民反映强烈的还有农产品的流通环境,突出的是乱设卡、乱罚款、乱收费。据调查,广东省内公路收费站多达325个,占全国公路收费站的一半,名目繁多的关卡和收费,使不少运销大户望而却步。(www.xing528.com)

针对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的问题,广东省政府前不久召开专门会议,副省长欧广源提出“九五”期间,广东将着力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四个体系”:

一是开拓大市场。在巩固北方市场的基础上向内陆各省市全面进军,逐步提高广东农产品在全国各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并树立起良好的农产品广货形象,同时大胆探索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创汇能力,从而把广东建成以内陆省市市场和国际市场为主销区的优质种植养殖农产品商品体系。

二是加强管理和调控,进一步巩固完善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中心批发市场为主体,集市贸易、专业批发、期货等各类市场为配套,连接省内外市场的农产品市场销售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以省政府已确定的100家大型企业为骨干,发挥广东区位优势,利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广东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和外向化程度,同时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联合与兼并,扩大企业规模,以形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深精加工体系。

四是培育、巩固、提高农民流通大军。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中介组织和农民合作销售组织,努力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同时深化国有、集体商业流通组织改革,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营销流通体系。

(新华社1996年调研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