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化学36计:传授读艺,提升学习能力

中学化学36计:传授读艺,提升学习能力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悟性,能较敏锐地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较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中学化学36计:传授读艺,提升学习能力

阅读方法大致有精读、泛读、快速阅读、细读等几种。对于初中学生,主要介绍精读,所谓精读,就是针对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仔细阅读、理解、运用。

1.精读化学概念

初中化学概念特别集中,几乎贯穿全部的教学内容,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双基”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概念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具有逻辑性、概念性、抽象性等特点。

在阅读化学概念时,主要抓关键词,引导学生剖析词义,最终要达到“读到字缝里去”的境界。例如“催化剂”这一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通过三个对照实验:

(1)二氧化锰无氧气放出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较慢)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较快)

再引导学生剖析“改变”、“两个不变”,从而顺利理解这一概念并顺理成章地掌握了催化剂为什么要写在文字表达式的短线上。

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经常进行对比阅读,如对比原子与分子、元素与元素符号、纯净物与混合物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悟性,能较敏锐地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较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阅读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各种粒子符号等。化学用语的引入是研究化学问题的需要和教学深入的必然结果,化学用语是最为简洁精练的化学语言,必须牢固而准确地掌握。

学生初接触化学符号,往往就直接按字母的读音读出,例如:CaCO3读成“Ca,C,O,3”,而不读成“碳酸钙”,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正确理解化学符号的含义,正确运用化学符号都不利,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学科要求进行化学用语的阅读。特别是在教学伊始,就必须严格按学科要求进行化学用语的读、写训练,如严格区分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的“+”与离子符号中的“+”、数学中的“+”的意义和读法,区分诸如“2H,H2,2H2”中“2”的含义……为便于学生阅读、记忆,还可将一些内容编成口诀的形式,这样,既可以避免死亡硬背、不求甚解,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用语的规律,以达到运用自如。

3.精读后的复述

阅读完教材后,要求学生复述其中的主干内容,这一过程通常安排在听完讲授后。阅读后的复述,可增强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它必须经过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完成,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抽象、概括、归纳、联想等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阅读后的复述可运用在多种形式的课内,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可挖掘出不同的复述内容。这样,可避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忽视自学,以“听讲”为惟一信息源。

4.精读习题(www.xing528.com)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大多要通过解题来体现,因此,读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尤其是讲解例题时,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自己将题一读了事,而应该选择典型题目让学生细心读题,标出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题示“信号”,发现题中“隐含”条件,弃去“多余”条件,抓住问题的实质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将mgCuO用H2还原,在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并干燥后称得残余固体ng,在此过程中实际消耗H2wg,求有多少克CuO参加了反应?

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

(1)学生通读全题。

(2)标关键词“大部分”、“残余固体”、“实际消耗”。

(3)分析该过程的具体操作得出:wgH2并非全部用来与CuO反应,故w为多余数据。

(4)分析m与n大小:m>n,所以(m-n)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质量。

(5)n为CuO和Cu的质量之和。

分析至此,这道题目的求解便找到了突破口,解起题来便能游刃有余了。

5.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泛读

对于一些教学大纲要求一般了解、常识性介绍,而内容本身又通俗易懂的,可通过给出阅读提纲进行阅读。

阅读一般性材料,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几种常见的金属”,笔者采取的作法:不给出阅读提纲,由学生阅读课本后,归纳出该节的主要内容,最后由教师综合,经师生共同讨论完成整个教学。

这种阅读方法相对于精读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为取得较好的泛读效果,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给出阅读提纲,组织阅读的讨论,对关键问题穷追猛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