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雅玩集:溪山琴况,深拈气候,迟速俱得,意趣难穷

雅玩集:溪山琴况,深拈气候,迟速俱得,意趣难穷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于气候,则迟速俱得,不迟不速亦得,岂独一“迟”尽其妙耶?进一步探求“迟”的意趣:就好像是那空山寂静,秋夜虫鸣;孤月高悬,远出林梢;松风如沸,石涧流寒;身处其中很容易会忘怀朝夕之流逝,这就是“希声”所寄寓的境界。在“气候”上弹琴者如果能深有体会的话,就能够迟与速都运用自如了,不迟不速也就都能够做到了,这岂是一个“迟”字就能道尽其中的妙趣呢?

雅玩集:溪山琴况,深拈气候,迟速俱得,意趣难穷

古人以琴能涵养情性,为其有太和之气也,故名其声曰“希声”

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冷然音生,疏如寥廓,窅若太古,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以叶厥律者,此希声之始作也。

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幽而致远;因候制宜,调古声澹,渐入渊源,而心志悠然不已者,此希声之引伸也

复探其迟之趣:乃若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沸,石涧流寒,而日不知晡,夕不觉曙者,此希声之寓境也

天池诗:“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其于迟意大有得也。若不知“气候”两字,指一入弦,惟知忙忙连下,迨欲放慢,则竟索然无味矣。深于气候,则迟速俱得,不迟不速亦得,岂独一“迟”尽其妙耶?

【注释】

①以:认为。

②为:因为。

③名:命名。

④肃:安静庄重。

⑤澄:使清净,使明净。

⑥缓:舒缓,放松,松弛。度:胸怀,气度。

⑦远:阔远。

⑧籁:原指排箫之类吹管乐器,后泛指各种声响。《庄子·齐物论》:“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冷(líng)然:形容声音清越。《昭代丛书》本作“泠(líng)然”。

⑨寥廓:空旷深远。古代时谓宇宙的元气状态。

⑩窅(yǎo):原意是眼睛深凹的样子。这里是幽远,深邃的意思。太古:远古

⑪优游:悠闲自得。《诗·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

⑫节:调控

⑬叶(xié):和谐,协调。厥:本意是指憋气发力,采石于崖,引申义是尽全力、憋气发力、突然喘不过气来而昏倒。亦有“其”的意思。(www.xing528.com)

⑭舒徐:从容不迫、恬适闲逸的样子。唐·元稹《张校书元夫》诗:“远处从人须谨慎,少年为事要舒徐。”

⑮断而复续:声音断了但是意境却还连在一起。

⑯幽而致远::音入幽微而其神自远。即“细”况中的“妙在丝毫之际,意存幽邃之中”。

⑰因:根据。制宜:根据不同情况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宜,合适。

⑱渊源:指源流,深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本源。出自《三国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

⑲引伸:延展推广。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⑳探:探求。

㉑晡(bū):申时,午后三点至五点。

㉒曙:天刚刚亮。

㉓寓: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亦有寄托的意思。

㉔迨(dài):等到,达到。

㉕竟:终究。

【译文】

古人认为琴能够涵养人的性情,因为琴中蕴含太和之气,因此给琴声命名为“希声”。

在按弦之前,应该先让气息安静庄重下来,让自内心清净安定,让胸怀气度放松舒畅,让神思自然旷远;就会从各种声音当中发出清越的声音,如果声音像宇宙般空阔,幽远得就好像是在远古时代;让这样的声音能够在弦上悠然自若地展开,并且能够调控其中的“气候”,按“候”下指,使其能够和音律相互协调,这就是“希声”的开始。

或是章句舒徐,或是缓急相间,或是断而复续,或是幽而致远;都应该根据“候”来调节适合自己的演奏,曲调古雅取音古澹,渐渐进入琴音的本源,就能够让心志悠然自得而不能停下来,这就是“希声”的引申拓展。

进一步探求“迟”的意趣:就好像是那空山寂静,秋夜虫鸣;孤月高悬,远出林梢;松风如沸,石涧流寒;身处其中很容易会忘怀朝夕之流逝,这就是“希声”所寄寓的境界。

严天池有诗云:“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这两句诗在“迟”意上是深有所得的。如果不知道“气候”两个字,指按弦的时候,就只知道匆匆忙忙地弹个不停,等到想要放慢速度的时候,终究还是索然无味的。在“气候”上弹琴者如果能深有体会的话,就能够迟与速都运用自如了,不迟不速也就都能够做到了,这岂是一个“迟”字就能道尽其中的妙趣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