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溪山琴况-体认静远澹逸,至于大雅

溪山琴况-体认静远澹逸,至于大雅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人之于诗,则曰“风雅”①;于琴,则曰“大雅”②。但能体认得静、远、澹、逸四字,有正始风,斯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诗经》分《风》《雅》《颂》三类,《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后世常用“风雅”一词作为高贵典雅的指代。同时风雅一词又为多义词,谓文雅,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

溪山琴况-体认静远澹逸,至于大雅

古人之于诗,则曰“风雅”;于琴,则曰“大雅。自古音沦没,即有继空谷之响,未免郢人寡和;则且苦思求售,去故谋新,遂以弦上作琵琶声,此以雅音而翻为俗调也。惟真雅者不然:修其清静贞正,而藉琴以明心见性。遇不遇,听之也;而在我足以自况:斯真大雅之归也

然琴中雅俗之辨,争在纤微?喜工柔媚则俗,落指重浊则俗,性好炎闹则俗,指拘局促则俗,取音粗厉则俗,入弦仓卒则俗,指法不式则俗,气质浮躁则俗:种种俗态,未易枚举。但能体认得静、远、澹、逸四字,有正始风,斯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

【注释】

①风雅:《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风雅一词源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类,《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后世常用“风雅”一词作为高贵典雅的指代。同时风雅一词又为多义词,谓文雅,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曹植《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②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诗经》有大雅和小雅,用大雅来形容琴音的超凡脱俗。

③空谷之响:这里指的是高雅的音乐。出自明谢琳为孔子所作的《太古遗音·漪兰操题解》:“漪兰,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皆莫能任。自卫返鲁,于空谷之中见漪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之香,今乃零落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而鼓之,以成此曲,实伤时之言。”

④郢(yǐng)人寡和:曲高和寡,指的是曲调高深,能够跟着唱的人是非常少的。少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⑤明心见性:佛教用语。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也就是发现了自己的本真性情。

⑥听:听之任之。

⑦况:比拟。用琴来寄寓自己的胸怀志向。

⑧归:归宿。

⑨然:然而,但是。(www.xing528.com)

⑩争:怎么。纤微:细微的事物。宋·范成大《探木犀》中诗云:“秋半秋香花信迟,攀枝擘叶看纤微。”

⑪喜工:专攻。工,擅长,善于。

⑫拘:拘束。

⑬不式:不符合规定,不符合法度。

⑭体认:体察辨识。

⑮正始:纯正,雅正。《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史记·乐书》:“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

⑯斯:这样。

【译文】

古人在谈论诗的时候,会用“风雅”;在谈论琴的时候,就会用“大雅”。自从古时的音乐沉寂之后,即使有传承雅乐的创作,但是也难免是曲高寡和;于是有些人就会挖空心思去请别人来欣赏自己的音乐,刻意地去旧追新,于是就在弦上弹奏琵琶的声音,这样就会把高雅的音乐变成俗气乐调。真正高雅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修养自己的清净贞正的品格,用琴来摆脱世俗的困扰,领悟自己的本真性情。至于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欣赏,则是听之任之任其自由发展;但是就我自身来说,能够借助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才是大雅的真正归宿啊。

然而古琴的雅俗之辩怎么只能在细微之处呢?专门擅长柔媚的音乐就会俗气,下指的时候重而浑浊也会俗气,性格好动喜欢热闹也会显得俗气,手指拘束紧张同样会俗气,取音时粗犷严厉仍然是俗气,入弦时仓促急躁更是俗气,指法不符合法度就会俗气,气质浮躁更加俗气:种种俗态,很难一一列举出来。能够认真体察出静、远、澹、逸四个字的演奏者,是有纯正之风的,这样各种俗态就会远去,达到真正的大雅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