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教育思想:目的、实施和原则

孟子教育思想:目的、实施和原则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的继承者自居,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如何实施道德教育、教育与学习的原则和方法。此外,孟子还十分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以及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教育方法中的“因材施教”,主张教育应当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并认为教育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孟子教育思想:目的、实施和原则

孔子一样,孟子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教育家。孟子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的继承者自居,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的“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

“教育”一词最早即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如何实施道德教育、教育与学习的原则和方法。他主张对人进行道德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天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提出“教亦多术”(《告子下》)。此外,孟子还十分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以及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最后,孟子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不可三心二意,一曝十寒。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教育方法中的“因材施教”,主张教育应当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并认为教育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中国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www.xing528.com)

孟子还提出“易子而教”的教育理念。他的弟子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孟子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离娄上》)。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