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倡导教育目的纯正性:中国教育思想精粹

倡导教育目的纯正性:中国教育思想精粹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看来,纯正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一个健全的、日趋完善的人格,实现“对于人性为积极的图其发展”。所以他主张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出“纯正教育”需要“纯正之人”来实施。

倡导教育目的纯正性:中国教育思想精粹

第一,纯正教育是指向“人”的教育。经亨颐从当时的教育环境出发,认为传统旧教育是“铸型”的教育,在传统学校中“学生毕业一级一级,何异铅弹一箱一箱?……奈现今之学校,压抑个性之发展。法则一如铸型,教育者一如工人,误划一为统一,统一者于多样变化中有一贯之处,划一同样无变化,统一固必要,而划一必为有害,可断言也”,并且指出“吾国现今之学校不过一贩卖知识之商店……教师与学生是职业之交际,学生但知有上课之义务,责问之权利;教师但知有束惰之权利,到校之义务”,由此导致“吾国各学校之毕业生之不升学或赋闲者多”。因此,经亨颐认为,纯正教育要“一洗从来铸型教育之弊”,纯正教育的目标应该直接指向“人”的个体,重视对学习者的人格培养。他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视为“治本之事业”。“人格者,良心之模型,道德容器也。”“无人格之社会,绝非良好之社会。”“欲养成学生为社会有用之人,不患职业,而患无人格。”由此看来,纯正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一个健全的、日趋完善的人格,实现“对于人性为积极的图其发展”。

第二,在实施纯正教育中,教师需具备纯良的品性。经亨颐认为,“校长教师们既将教育看作权势和金钱的阶梯,学生们自然也将教育看作取得资格的阶梯。……教育的价值却已丝毫不存在!”所以他主张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出“纯正教育”需要“纯正之人”来实施。“教育之效果,决不在于规则方法之间,而存在于社会之信用与教育者之人格之间。”因而他反对“因循敷衍,全无教育理想,以教育为生计之便,以学校为栖身之传舍”的传教者,教师不仅要有高深的文化知识、宽广的教育视野,而且需要具备坚定的教育信仰、高尚的品性和“屈就”之精神。一方面,“教育者对于社会一般不可无牺牲性质,能适应时俗之好恶,方为教育者特异之人格”。经亨颐认为,纯正之教育者好比甘愿做房屋建筑中最为普通的“榫”,“今中国栋梁之材不患不多,所缺者凹榫之柱石耳,倘柱头亦是凸榫,大厦其何以构成耶?政治家、元勋伟人也,皆为凸榫之栋梁。教育,立于社会基础上之事业,教育者相当于柱石之材,彼凸我凹,与世无争”。另一方面,“教育者与世无事,绝非与世不融,欲实行其教育之目的,且须屈就与一般人民相交际,此名士之所不屑,而教育家所不得不为”“‘屈就’二字之意义,非敷衍也,非自侮也,亦非以生存竞争之紧张而自甘退让也”。因此,纯正之人即使在各种硬性条件不完善的状况下,也不会放弃教育理想,而是“以极限之条件、经济的方法,希其成功”。因此,经亨颐在浙江“一师”时,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利用感动之方法,使心情与吾性共鸣,不取理论的分析方法,而取艺术的方法。”“以直观而刺激其情意之活动,使全精神相感应。”(www.xing528.com)

第三,在实施纯正教育中,学生要注重知识学习和个性发展。经亨颐认为,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者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让学生获得自然发展,并指出:“教育当体之儿童能力不同之事实,必为一切计划之基础。奈现今人教育并不顾及儿童之境遇与能力,立划一之制度,不拘贫富,不论贤愚,同一修业年限,但以年龄编制学级,不问身心能力之差别,强使其履修同一课程。如以此为学级教育之本体,何异庭园用之刈草具,实属大谬。此等制度,速宜打破,树立正式教育即本体之学校教育。学级固有编制之必要,而其编制之标准,切莫全为图教育之便利而不为被教育者着想。试问,吾人日言教育,为自己图生活已乎?抑为被教育者谋利益,儿童为吾辈所牺牲乎?抑吾辈为儿童所牺牲,而何以贤愚混同,幽闭于一教室,阻止颖才,苛促低能,同一题材,同一方法,个性发展云乎?铸型教育究不成其为教育,个人能力必有差别,断无同人方法可使万人同样理解之教育法。”一方面,经亨颐认为,严格知识学习能够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夯实基础,使学生毕业后“出而问世,游刃有余。今日苦,即将来之乐,在校时难,即出校后之易也”,因而当时在浙江“一师”的学习训练标准很高,要获得甲等操行等级,并不容易。另一方面,经亨颐认为,学生除了要有普通教育之知识,还应该具备独立而先进的思想、强健的体魄,而自由宽松的校园文化氛围则可以让学生发展个性,陶冶性情。当时浙江“一师”的校友会吸收了大批在校教师和学生,“以陶冶校风、锻炼身体、养成善良之校风为宗旨”,校友会下设文艺部和体育部,其中文艺部包括言论、杂志、音乐三股,体育部先后设置过足球篮球游泳弓箭等。另外,浙江“一师”也非常注重学生自我管理,提倡“自动、自由、自主、自律”。在学习知识上,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指导”“陶冶”的作用。在学生管理上,鼓励学生自治,“我们要达到‘人人自由的目的’的第一种条件,就是先要人人自治。历来中国的国民是一种被治的国民,……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精神,不是先养成自己的自治能力不成功的。……学校应该用自治的组织,养成个个能够自治的学生,创造理想的自治组织的国家,世界,或社会的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