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冠头岭观鸟记,壮丽景色令人心醉

冠头岭观鸟记,壮丽景色令人心醉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冠头岭距离北海市区不远,近到懒得与出租车司机讨价还价。某些猛禽巨大的体型让它们堪称天空中的王者,却也成为需要克服地心引力的累赘。冠头岭观鸟护鸟和监测活动现场来冠头岭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对于冠头岭盗猎猛禽早有耳闻,可如此面对面还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来之前,有鸟友说他前几天刚刚来了冠头岭,听到了很多枪声。冠头岭臭名昭著的枪声终于还是来了,没有一丝丝的防备!

冠头岭观鸟记,壮丽景色令人心醉

冠头岭距离北海市区不远,近到懒得与出租车司机讨价还价。我起得很早,在吃了一大碗猪蹄粉之后,带着饱嗝就过来了。

一起来的还有“红鼻子”“小狼”、兴峰等人。他们都为这次北海护鸟行动忙碌着,而我是来凑个热闹,帮着数数鸟、鉴别鸟种。与他们在现场的辛苦布展,以及繁琐的志愿者工作相比,我这是个轻松的活儿。周边的绿色沿着山峦向蔚蓝的大海延伸,一切在微凉的晨风里显得宁静又安详。

与每天早早就得抓紧时间觅食的林鸟相比,猛禽们过着休闲得多的生活。早上快8点了,天空中才出现一群小黑点。它们渐渐地近了,是凤头蜂鹰,带着奇幻的花纹随风而至。细小的脑袋缺少霸气,让人觉得很不过瘾。当然,它们不在乎我们的感受,御风的快乐它们自己知道就足够了:世界那么大,能自由飞翔已经是三生有幸,其他的又何足挂齿?它们从我们的头顶掠过—鹰河向海!

“又来了!又来了!”“红鼻子”在喊,可是其他人都陷入了迷惑。空中依旧是灰白色的世界,云层并不曾散去,哪里有鸟的影踪?“在铁塔背后,很远!”“红鼻子”继续喊着。众人顺着他说的方向望去,果然有几个极不起眼的小黑点。纵然我见识过国内不少“神眼”,此刻也不得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望远镜里,那些小黑点幻化成飘荡着的黑色纸片。再近一些,原来它们并非林雕那般黑得纯粹,而是如燃烧之后轻飘飘的灰烬,带着一种阴郁的花白色—乌雕!高高在上的乌雕似梦里的幽灵,那么远又那么近,远到我们看不清它们的眼睛,近得我可以感受那强大鹰柱里直升的气流。“大鹏”展翅,扶摇直上!

迁徙时期的猛禽通常会借助气流进行飞翔,这样省力,毕竟动辄数千千米的飞翔很耗费体力。某些猛禽巨大的体型让它们堪称天空中的王者,却也成为需要克服地心引力的累赘。给“万物生”的太阳不只是让我们觉得温暖,也让上升的暖气流—无形的空中高速公路—出现在山与海交汇的地方。

冠头岭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它位于大陆的尽头,是猛禽踏上空中高速公路、跨越海洋飞向东南亚的跳板。我们来到此处追寻猛禽的翅膀,感受那温柔又持久的风,想和它们说声“再见”,还有“一路平安”。

秋风起的季节,每天都有数百甚至上千只猛禽借此飞向更南的南方。那里终年温暖,四季花开,是它们的“理想国”。

红脚隼来了!娇小如鸽子的它们是吃昆虫的好手,也是大眼、红臀、黑盔、胸染墨点的帅气萌物。燕隼来了!它们是花样体操表演者,比红脚隼更矫健、更敏捷,不让你看花了眼睛都不肯离去。似乎是因为眷念,知道此番告别之后的再见将是很久之后的事情,猛禽们在空中进行一场徘徊悱恻的盘旋。无言,却仿佛有诉不完的衷肠!

冠头岭观鸟护鸟和监测活动现场(www.xing528.com)

来冠头岭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志愿者们忙着给人们介绍保护候鸟的重要性,带领大家玩着各种生态游戏,不大的平台上一时间热闹非凡。不过,其中一些人一直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并不参与。然而,看上去他们并非全然没有兴趣,目光始终在我们这群人身上。难道仅仅是因为志愿者们长得太帅?我拍了几张现场照片发到网络上,很快就有北海鸟友回复我说:“那几个人是打鸟的。他们是在放哨。”我愕然了!

对于冠头岭盗猎猛禽早有耳闻,可如此面对面还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刚刚我还在给他们普及了候鸟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盗猎的法律后果,他们也听得很认真,并不曾有一丝的慌乱。我来之前,有鸟友说他前几天刚刚来了冠头岭,听到了很多枪声。我并没有太往心底去,毕竟这里距离市区那么近,盗猎再怎么嚣张,还能严重到什么程度?而现在,这些人就大摇大摆出现在眼前!这里的盗猎究竟有多猖狂?

凌空而至的褐冠鹃隼让我暂时顾不上去追寻答案,沉醉在它巨大身躯留下的阴影里。

空中交尾的蜻蜓(昆虫是迁徙季节鸟类重要的食物)

那天中午,忽然听到“啪、啪、啪”三声枪响,心头一震。这是我除了军训打靶之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听到枪声。冠头岭臭名昭著的枪声终于还是来了,没有一丝丝的防备!天空中灰脸鹰迁徙的鹰柱随着枪声顿时散开,好在没看到有随着枪声而落的个体。庆幸之余,愤懑未消,那枪声又再响起,嚣张至极。志愿者们一边报警,一边祈祷那些天空中的猛禽快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同时分组行动去劝阻偷猎行动的继续发生。不过,当天警察没有抓到盗猎者,现场只发现子弹和猛禽的血滴,抓捕工作随后还在继续。

事后,FFI组织大家一起研讨进一步保护候鸟的方案。那天晚上,在北海最古老的街道,一座在设计师手里重新绽放青春的古老房子里,大家围着功夫茶桌讨论得很热烈,就像我们真的能实现目标一样。

可是,万一实现了呢?

后记:此行之后我又去了北海两次:第二次去是在2016年,受邀去做首届北海观鸟比赛的裁判长;第三次去是在2018年,受邀担任广西观鸟比赛的评委。幸运的是,一次比一次见到更多的人参与到对鸟类的保护活动当中来,地方政府参与保护工作也一次比一次多,而听到的枪声一次比一次少。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这种现象至少证明了当年我们在那个小屋子里促膝长谈后选择的路,走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