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新技术:减排成果直击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新技术:减排成果直击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饲料原料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评定作为饲料利用的前提,依据饲料营养物质的可利用率来制订日粮配方,减少动物排泄物中养分的含量。易消化的饲料原料可提高其消化率而减少动物废弃物的排泄。利用理想蛋白质模式技术配制日粮,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情况下,可降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减少氮的排出量。菜粕经膨化处理,瘤胃蛋白质降解率至少下降5%。6)使用生物活性肽来调控日粮营养成分及粪便排泄量。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新技术:减排成果直击

1.营养性环保技术措施

1)选用易消化、利用率高的饲料原料以减少动物排泄物与排泄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①精确评定饲料原料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将饲料原料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评定作为饲料利用的前提,依据饲料营养物质的可利用率来制订日粮配方,减少动物排泄物中养分的含量。

②选用易消化的饲料原料。易消化的饲料原料可提高其消化率而减少动物废弃物的排泄。动物的种类、品种个体年龄和生理阶段及营养物质的存在形式都会影响饲料的消化率。动物性蛋白质的消化率比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率要高。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率比单胃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率高得多。二价铁盐中铁的吸收率比三价铁盐中铁的吸收率高。磷酸一钙比磷酸三钙更易被生长猪消化利用。猪对锌的利用中,氧化锌醋酸锌、碳酸锌、硫酸锌好。

③用有机微量元素取代无机微量元素,以降低微量元素的排放。微量元素是动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人们为了追求某些元素在高剂量时的特殊生理作用(如高铜、高锌、高砷都有促进生长作用),使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添加量越来越多,未被消化吸收而排出动物体外的部分也越来越多。有机微量元素在动物消化道中可以溶解,并且呈电中性,可以防止金属元素被吸附在阻碍元素吸收的不溶性胶体上,具有易吸收、效价高,添加量少、效果好,并且金属离子的排出量少的特点。例如,较低剂量的赖氨酸铜(100mg/kg)和蛋氨酸锌(250mg/kg)可以起相当于或高于高剂量硫酸铜(250mg/kg)和氧化锌(2000~3000mg/kg)的促生长作用,在仔猪日粮中添加50%的酪蛋白铜的促生长效果和添加0.025%的硫酸铜的促生长效果基本一致。

2)研制最优的日粮配方,提高日粮中养分的利用率和日粮的营养价值,降低排泄物中养分的含量。研制动物日粮配方时,既要充分考虑动物的营养需要,注意到饲料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营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又要考虑到排出粪、尿的量与组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要满足动物需要,充分发挥动物生产性能,另一方面要考虑对环境污染小。

【提示】 日粮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平衡是影响蛋白质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日粮中氨基酸组成同动物维持和生产需要越接近,即达到“理想蛋白质”状态,蛋白质的利用率最高,氮排出量最少。利用理想蛋白质模式技术配制日粮,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情况下,可降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减少氮的排出量。

以氨基酸(合成氨基酸)为基础配合日粮可使日粮氮水平降低而不影响动物生产。按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日粮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氨基酸过剩或缺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3)合理的饲料加工和调制饲料可提高养分的消化率,减少养分的排泄。合理的饲料加工可以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改变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改善适口性,增加动物的采食量,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豆科饲料都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若不处理则会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增加排泄物。日本对雏鸡饲养试验表明:对生豆粕加热效果明显,并且与水溶性指数相关。

粒径大小合适的颗粒料可改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和利用率。据报道,猪饲料颗粒在700~800μm时,饲料的转化率最佳。饲料膨化处理和颗粒化处理可使粪便排出的干物质减少1/3。菜粕经膨化处理,瘤胃蛋白质降解率至少下降5%。

4)应用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营养物质的浪费与排泄。

①酶制剂。植物性饲料中60%~80%的磷以植酸磷(肌醇-6-磷酸)形式存在,玉米中60%的磷和大豆中50%的磷都以植酸磷形式存在。植酸磷中的磷在单胃动物中的利用率相当低,使大量的植酸磷从粪中排出。植酸酶可以催化植酸磷向正磷酸盐、肌醇和肌醇衍生物转化,促进无机磷的释放,植酸酶可提高猪饲料中磷的利用率20%~46%;在肉鸡日粮中使用植酸酶可以降低排泄物中50%的磷,但需要在添加植酸酶的同时降低饲料中总磷的含量。另外,在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还可提高钙、镁、铁等必需元素的利用率。

②利用微生态制剂与化学益生素。微生态制剂是活微生物制剂,又称益生素,它能在肠道中大量繁殖,通过产生抗病物质改善肠胃生态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格局,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提高日粮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水平,促进对氮的利用。在仔猪日粮中添加0.5%的浓缩乳酸杆菌,干物质和氮的排出量分别降低12.6%和4.2%,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益生素,能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中铵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据中国农业大学报道: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EM液,密闭鸡舍内氨气的浓度由87.6mg/kg下降到26.5mg/kg,除氨率达69.7%。(www.xing528.com)

外源性植物凝集素葡萄糖结合物(主要寡聚糖)能选择性地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阻止病原菌定植,促进其随粪便排泄,刺激动物免疫反应,由于这些物质具有调整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效应,也称化学益生素。研究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寡聚糖(如果寡糖、甘露寡糖等),可提高仔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粪臭味。

5)应用酸化剂。酸化剂能降低饲料pH,抑制病原菌和霉菌生长;降低日粮pH,使胃内pH下降,提高酶活性;降低肠道内容物pH,抑制肠道病原菌生长;促进矿物质的吸收,直接参与体内代谢,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在仔猪日粮中添加1.5%~2.0%富马酸,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9%,采食量提高5.2%,饲料利用率提高4.4%,同时提高氮平衡5%~7%,代谢能值提高1.5%~2.1%。苏联研究表明,在肉用仔鸡饲料中添加0.15%富马酸和肉用仔鸭饲料中添加0.25%富马酸,增重提高1.58%~5.53%,饲料消耗降低3.2%~6.2%。在肉鸡饲料中添加0.4%柠檬酸,可使肉鸡增重2.97%,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6)使用生物活性肽来调控日粮营养成分及粪便排泄量。生物活性肽(BAPs)简称活性肽,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在构象上较松散,具有多个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肽类。生物活性肽具有独特的吸收转运系统,比氨基酸的吸收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减少了单个氨基酸在吸收上的竞争,从而促进氨基酸的吸收,降低饲料蛋白供给量,吸收到动物体内的小肽比吸收到动物体内的氨基酸利用率高,并对组织蛋白质的代谢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某些肽类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作用。例如,在鸡日粮中添加禽胰多肽粗品,能提高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给28日龄断奶仔猪皮下注射胰多肽粗品也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仔猪日粮中添加喷雾干燥血浆粉(SDP)可提高日增重量7.4%,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小肽制品“喂大快”,饲料转化率提高10.60%~11.60%。

7)饲料中添加黄腐酸钾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应用山东创新腐殖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黄腐酸钾在肉鸭上试验,1日龄樱桃谷肉鸭4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添加0、0.5‰、1‰和1.5‰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第1周,随着黄腐酸钾添加量的增加,舍内氨气浓度逐渐降低,硫化氢的浓度各组差异不显著;第3周,添加黄腐酸钾,舍内的氨气和硫化氢浓度显著小于未添加组,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逐渐降低;第5周,氨气和硫化氢浓度的变化规律同第3周。

8)禁止或限制某些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减少其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一些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如抗生素、抗菌药、抗球虫药、激素、类激素药物(β-兴奋剂、镇静剂)对动物养殖业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动物产品中残留,对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对于这些饲料添加剂,应禁止或限制使用,以减少养殖业的环境污染。

2.饲养方式减排措施

采用多阶段、公母分开饲养的饲养方式,准确供给动物养分,从而避免养分浪费,减少动物排泄物的污染。

采用多阶段饲养,公母分开饲养,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动物营养需要,能正确配制饲粮并减少排出量。近来许多报道也显示,据猪年龄、不同生理阶段划分阶段饲养方式,能减少氮、磷的排放量。在饲养过程中,多阶段饲喂技术可提高饲料转化率70%。猪在肥育后期,采用二阶段饲喂法比采用一阶段饲喂法的氮排泄量减少8.5%。饲喂阶段分得越细,不同营养水平日粮种类分得越多,越有利于减少氮的排泄。

3.饲料作物育种,提高营养成分利用率

玉米作为最主要的饲料作物,其中含有的许多营养物质以不可利用态存在,并含有植酸磷、植酸钙等植酸盐抗营养因子,致使玉米营养的有效性下降,并造成环境污染,培育低植酸玉米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养殖业的污染物减排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