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验鱼类生物学特性研究成果

实验鱼类生物学特性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斑马鱼具有体形小、繁殖快、饲养管理方便、取材容易等特点,已在饲养管理、试验操作、遗传纯化等方面实现标准化,是鱼类实验动物的典型代表。⑤还可用于人类与水生动物生物医学及药物药理学研究、鱼类疾病防治研究。按照实验动物标准化要求,相继获得了分类形态学、组织学、血液学指标、染色体组型、体色发育和雌核发育等相关数据。

实验鱼类生物学特性研究成果

1.斑马鱼(Danio rerio)

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属于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短担尼鱼属(Danio)鲤科(Cyprinidae)的一种硬骨鱼类。原产自印度东部、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国等南亚地区,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

关于斑马鱼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从事研究的是美国Oregon大学著名遗传学家Gearge Streisinger。他首先注意到斑马鱼的生物学优点,从宠物店购买斑马鱼,开始研究其养殖方法,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等,发现这种鱼的快速繁殖周期和极高的产卵能力。斑马鱼体形小,成鱼体长30~60mm,约3月龄达到性成熟,每隔一周可产卵几百粒;卵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且速度快,胚体透明;发育适宜温度为25~31℃。由于其受精卵呈半透明状,具有沉黏性,在解剖镜下可观察到胚胎发育的全过程。斑马鱼具有体形小、繁殖快、饲养管理方便、取材容易等特点,已在饲养管理、试验操作、遗传纯化等方面实现标准化,是鱼类实验动物的典型代表。

2.青鳉(Oryzias latipes)

青鳉又名米鳉,俗名稻田鱼,是分布于日本、朝鲜、中国台湾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一种小型鳉科鱼类,属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颌针鱼目(Beloniformes)青鳉属(Oryziinae)。为小型上层淡水鱼类,体长20~26mm,体形侧扁,背部平直,腹缘略呈圆弧状。头中等大,较平扁。眼大,口小,下颌稍长于上颌。头部及身体被圆鳞,纵列鳞27~30片。一般孵化后2个月就能性成熟,容易人为控制产卵;鱼卵相对较大,直径约1~2mm;成鱼可根据体色分辨雌雄,已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指导手册列为实验的标准鱼类,在各类研究中广泛应用。青鳉为我国本土原生鱼,随着近些年来外来物种——食蚊鱼在国内野外环境中大量繁殖,青鳉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青鳉和食蚊鱼的生态位极为相似,竞争过程中青鳉往往处于劣势,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现在在野外已经很难看见它的踪影了。

3.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i)

剑尾鱼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胎鳉科(Poeciliidae)剑尾鱼属的小型热带淡水鱼类,原产地为墨西哥及危地马拉。剑尾鱼别名剑鱼、青剑,在水温20~25℃,弱酸性、中性或微碱性水中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最适生长水温为22~24℃,杂食性,性格温和,易和别的热带鱼混养。6~8月龄性成熟,每隔4~5周繁殖1次,每次产鱼苗20~30尾,适宜繁殖的水质为pH7~7.2。剑尾鱼的生理发育有性逆转现象,完成性转化的鱼具有雄性的习性和功能,繁殖方法与孔雀鱼相似。剑尾鱼具有易饲养、繁殖周期短、性状多样性、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纯化培养等特点,符合实验动物的一些必要条件,适合作为动物模型。1987年,珠江水产研究所开始了剑尾鱼的实验动物化研究,从剑尾鱼生活习性、繁殖技术、营养需求和人工饲料水环境与人工生态、胚胎发育、核型与同工酶、近交系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饲养管理进行了规范化。(www.xing528.com)

4.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

稀有鲫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鲫属(Gobiocypris),俗称金白娘、墨线鱼。本属仅有1种,野生数量不多,仅见于长江上游的大渡河支流和四川成都附近的小河流中。与国际上常用的实验动物斑马鱼相比,它同样具有繁殖力强、性成熟快、饲养方便等特点,个体较斑马鱼稍大,实验操作容易,温度适应范围广,对化学品敏感且实验重复性更好。从1990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它作为新的实验动物为目的,先后对其繁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染色体组型、基因组大小、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性别决定、雌核发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稀有鲫作为一种新的实验动物具有以下特点:成体全长38~85mm,在14~30℃间可自然产卵,在实验室控温条件下可以实现周年繁殖,一年任何时候均可得到卵和苗,不受季节限制。孵出后3个月部分个体性腺成熟,4个月左右即可产卵繁殖。

5.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

红鲫为鲫鱼的变种,在我国分布很广,是长江流域常见的一种小型淡水鱼类,与斑马鱼、稀有鲫和剑尾鱼等相比,有更独特的应用优点。如:①体形大小更适合做试验(斑马鱼体长30~60mm,稀有鲫全长38~85mm,剑尾鱼体长70~80mm,红鲫体长则达100~150mm),特别是可以反复活体取血、多次重复试验(一次性抽取1.0~1.5mL血不致鱼死亡)。②做毒理学试验时可以做水中有毒物质的生物富集试验,而斑马鱼、稀有鲫和剑尾鱼因体形小不易取材而不方便,它们则多以死亡为评价指标。③体色艳红,既是一种淡水观赏鱼类,也是生活水和农用水资源污染监测的优良指示生物(一目了然)和致癌致畸研究的模型动物。④实验红鲫C1HD系是一种雌核发育纯系,更适用于进行染色体操作、转基因研究、遗传分析和性别控制等研究。⑤还可用于人类与水生动物生物医学及药物药理学研究、鱼类疾病防治研究。1997年,南华大学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正式开展实验红鲫近交系培育与应用研究。以后逐年获得了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教育厅等项目资助,形成了不间断的系列研究。按照实验动物标准化要求,相继获得了分类形态学、组织学、血液学指标、染色体组型、体色发育和雌核发育等相关数据。

6.白缘(Liobagrusmarginatus)

白缘隶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钝头科(Amblycipitidae)属(Liobagrus),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是一种小型冷水性底栖鱼类,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雌雄异体,外形及内部器官完全对称,腹部与尾部透明,卵径达3mm,极耐低氧、低温,已进行了养殖、繁育、解剖、血液、生化、遗传、细胞以及分子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实验动物开发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