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正轨诠释-探析《四库全书总目·易存目类》

《易》正轨诠释-探析《四库全书总目·易存目类》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四库全书总目》系修书过程中产生的一部目录著作,凡二百卷,代表了中国传统目录学最高成就。本文以《总目》存目类提要为据,相反相成,说明《易》学诠释学正道之所在。

《易》正轨诠释-探析《四库全书总目·易存目类》

王宝峰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清朝乾隆年间敕修之丛书《四库全书》,从开始征书(1772)至全部七套《四库全书》庋藏完毕(1790),历时几二十年而成。该丛书全面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是中国文化“最大一宗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之重大的文化遗产。”[2]《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系修书过程中产生的一部目录著作,凡二百卷,代表了中国传统目录学最高成就。《总目》编纂体例及主要内容,是“于所列诸书,各撰为提要。分之则散弁诸编,合之则共为总目。每书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皆详为订辨,巨细不遗。而人品学术之醇疵,国纪朝章之法戒,亦未尝不各昭彰瘅,用著劝惩。其体例悉承圣断,亦古来之所未有也。”[3]可见《总目》为库书提要汇总而成,知人论世,衡量学术,品定学人。清人张之洞云:“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輶轩语》)杜泽逊说:“《四库全书》已经诞生二百多年,二百年间对中国学术研究影响最大最深的实际上是《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4]《总目》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影响及功效,实因其充分展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用,实现了中国传统目录学“学术之宗,明道之要”之旨所致。(www.xing528.com)

《四库全书》意在稽古右文,志在世风教化,故采择编纂之旨,颇为严密。其《凡例》曰:“前代藏书,率无简择。萧兰并撷,珉玉杂陈,殊未协别裁之义。今诏求古籍,特创新规,一一辨厥妍媸,严为去取。其上者,悉登编录,罔致遗珠。其次者,亦长短兼胪,见瑕瑜之不掩。其有言非立训、义或违经,则附载其名,兼匡厥谬。至于寻常著述,未越群流,虽咎誉之咸无,究流传之已久,准诸家著录之例,亦并存其目,以备考核。等差有辨,旌别兼施。自有典籍以来,无如斯之博且精矣。”[5]《四库全书》《易》类典籍甚夥,然这些书或抄录于经部,或经部存目而无库书;又有被斥入子部术数类、道家类者;至于杂于集部之《易》说,亦不在少数。之所以待遇迥异,全然由于上述《易》学解释义例所致。仅就经部而言,抄录库书凡164种,此类著作羽翼经训,垂范方来,阐明经术治法,有益世道人心,为《易》学诠释正轨;存目类《易》学著作计319种,此类著作因其诠释路径悖乱讹谬、牵强支离、俚浅无当等,书不著录,过而存之,仅列于《总目》而已。本文以《总目》存目类提要为据,相反相成,说明《易》学诠释学正道之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