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震孟:坚持科举之路,打破挫折!

文震孟:坚持科举之路,打破挫折!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震孟走上一条读书科举的仕途之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文震孟先参加礼部的会试,三场考试,顺利结束。这对文震孟来说,是人生遇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明]文震孟《行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第二次赶考。经过严格检查,入闱静坐答卷。苏州是进士高产之地,文震孟两次落榜,垂首回乡,没有面子。这次,文震孟下决心定要榜上有名。这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人生最大的挫折,最重的打击!文震孟继续积极准备,参加第十次科考。

文震孟:坚持科举之路,打破挫折!

文震孟既聪明,又好学。他家有书馆,延请老师,教授子弟。一同读书的,有同辈的叔伯兄弟,有姑舅表兄弟,也有其他同伴。

文震孟走上一条读书科举的仕途之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先是考秀才,经过县考、府考、院(省学政)考,都顺利通过,成为生员。接着在既是省城、又是陪都的南京,科考举人,也还顺利,成为举人。继而,到北京参加更高级的考试。他先后经过十次科举考试。

第一次赶考。他的家乡长洲,今苏州市吴中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西北有著名的虎丘,临近寒山寺唐人张继有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传遍大江南北。东有源出太湖的娄江,东南有京杭大运河。文震孟先参加礼部的会试,三场考试,顺利结束。发榜一看,名落孙山。这对文震孟来说,是人生遇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但他不服气,继续努力,准备再考。

[明]文震孟《行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第二次赶考。苏州到北京,约3000里。好在不走旱路,而走水路,乘京杭运河船只,晃晃荡荡,来到北京。来京士子,或暂寓亲友,或栖居会馆,或租房居住,或独卧寺庙。他住的条件,可能稍好,但比家乡,已差太多。经过严格检查,入闱静坐答卷。三场苦熬,又是落第。苏州是进士高产之地,文震孟两次落榜,垂首回乡,没有面子。他雄心不减,打算再试。(www.xing528.com)

第三次赶考。他到北京,无心游山赏景,专心准备功课。这次,文震孟下决心定要榜上有名。发榜后,到皇城红墙(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前)观看,金榜无名。他索性在京多住几天,逛宣武门外琉璃厂书肆,经史子集文房四宝,钟鼎彝器,历代法帖,名人字画,文物珍奇,琳琅满目,无所不有。他见识增广,信心增强,回到苏州,继续苦读。

第四次,落榜;第五次,失败;第六次,下第!这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人生最大的挫折,最重的打击!其意志薄弱者,早已心灰意冷,在回家路上,悲伤病死的,落发为僧的,转事书画的,放荡不羁的,比比皆是,不一而足。但文震孟继续读书,准备再考。

第七次,落第;第八次,落第;第九次,落第!他极度苦闷,却不灰心。为排解胸中郁闷,他畅游香山卧佛寺、西山诸佛寺,体验《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曾祖文徵明应天乡试,七试不中的的经验,要有“忍性”,要有耐性,更要有“韧性”,要百折不挠,要愈挫愈奋!文震孟继续积极准备,参加第十次科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