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故宫六百年:珍贵遗产,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六百年:珍贵遗产,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是为了给太后举办庆典活动,三进三跨的大四合院,院内还建了一座三层的大戏台。是一座三层高的大殿堂,乾隆帝为母亲八十大寿而建造。他所未料到的是,这些礼品却也成为—民族文化精粹、世界文化遗产。她是一个勤劳、健康、乐观、知足的女人,又生了乾隆皇帝这个孝顺儿子,便享尽人间荣华富贵。

故宫六百年:珍贵遗产,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

乾隆皇帝为给崇庆太后尽孝,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送给母亲的贺寿大礼,有的一直存留到当今,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有四件大礼。

第一,清漪园。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为什么要修这个园子呢?乾隆帝的《万寿山昆明湖记》说,目的之一是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大寿。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帝兴建清漪园,改瓮山为万寿山,改西湖昆明湖。在今佛香阁的位置上建有九层宝塔,后湖沿岸一带建有仿照江南苏州水乡的街市房屋,后山兴建喇嘛庙和藏式碉楼。另外,还疏浚长河水道,引湖水出闸,沿长河入城。帝后可以乘辇出宫,到西直门外高梁桥附近的倚虹桥,弃辇登舟,溯长河至清漪园游幸。清漪园暨昆明湖的景色更为秀丽:“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从空中俯瞰,昆明湖像一个寿桃。传说乾隆帝以湖为蟠桃,为母亲祝寿。

乾隆帝到清漪园共132次,但从不在园里过夜。为什么呢?乾隆帝说过,修园劳民伤财,他为此自责:“园虽成,过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尝度宵,犹初志也,或亦有以谅予矣。”(《日下旧闻考》)就是说,每次早上去,过午返回,不曾在园里过夜,以此自律和反思,或可得到天下对自己的谅解。后到光绪年间,慈禧皇太后为庆贺自己生日,重新修园,改名为颐和园。现在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寿安宫。乾隆十六年(1751),为皇太后六十岁生日,将旧宫改建,更名寿安宫。乾隆二十六年(1761),为皇太后七十大寿,寿安宫再次重修。所以,寿安宫是乾隆帝送给母亲六十大寿和七十大寿的礼物。主要是为了给太后举办庆典活动,三进三跨的大四合院,院内还建了一座三层的大戏台。太后大寿庆典,在这里盛宴、看戏,不亦乐乎。

第三,万佛楼。是一座三层高的大殿堂,乾隆帝为母亲八十大寿而建造。万佛楼陈设佛龛:底层4956个,中层3048个,上层2095个,共有10099个。故名“万佛楼”,寓意太后万寿。乾隆帝曾下令文武大臣和封疆大吏各捐造金佛一尊,大金佛588两八钱,小金佛58两,也都含“八”字。这些金佛均被八国联军中的日本军队抢夺得一干二净。语云:“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万佛楼阅尽人世沧桑。

第四,金发塔。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1777年3月2日),崇庆皇太后病逝于圆明园长春仙馆,享年八十六。乾隆帝下诏制作金发塔一座,塔高147厘米,使用黄金3000多两,镶嵌珠宝绿松石珊瑚等。塔肚内置一盛发金匣,珍存太后的头发。塔下承以紫檀木莲花瓣须弥座。制成后安放在寿康宫东佛堂内。这座金发塔,今在故宫博物院珍藏。(www.xing528.com)

乾隆帝给他母亲祝寿,所花掉的金银,所挥霍的财富,都是赋税人的血汗。他所未料到的是,这些礼品却也成为—民族文化精粹、世界文化遗产。

人们常说:五福同享。“五福”:一是寿,二是富,三是康宁,四是修好德,五是考终命(正常老病而死)。这五福,崇庆皇太后都享受到了。她是一个勤劳、健康、乐观、知足的女人,又生了乾隆皇帝这个孝顺儿子,便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她对儿子最大的回馈,应该就是她的长寿基因。她享年八十六岁,她儿子享年八十九岁,是中国古代帝王有文字记载寿命最长的一位。乾隆帝以他祖父康熙帝为榜样,像康熙帝孝敬孝庄太皇太后一样,孝敬崇庆皇太后,也为后代树立了榜样。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孝的内涵有“六孝”:孝敬、孝顺、孝养、孝心、孝言、孝行。《汉书·艺文志》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金发塔

大家所熟知的和珅,有一位特殊的儿媳,她就是乾隆帝的第十女和孝公主。所以,和珅和乾隆帝既是君臣关系,又是儿女亲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