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问题在教育制度中的解决方案

财政问题在教育制度中的解决方案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教育制度之最难问题,莫财政若也。旧日之教育制度言,所支给之费用不过为科举考试,与一二大城市中之书院而已。近世教育制度既兴,费用骤增,与旧制规定之比例,大相悬殊。故欲解决教育问题,必先知国家赋税之状况。而其间以地方税与中央税制度之不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之冲突,以及地方官吏解款之玩忽,各行省协济中央之迟延,皆为财政竭蹶之大原因。幸未几,中央与各省行政制度之基础已固,然而教育之财政问题尚未解决也。

财政问题在教育制度中的解决方案

教育制度之最难问题,莫财政若也。旧日之教育制度言,所支给之费用不过为科举考试,与一二大城市中之书院而已。近世教育制度既兴,费用骤增,与旧制规定之比例,大相悬殊。校舍之建设,教具与教科书之筹备以及其他之所需,动辄不赀。昔日之教育,其利益仅及于少数,而今之计划则教育当推及全体。然教育财政之膨胀如何解决之问题,颇为当局者之困难。政府对于新制度之进行,深为一般有关教育行政者所喜。维持教育之费,列于中央与各省之预算表,其来源不一。据宣统二年(1910)学部之统计报告,以教育之入款分为以下之各类:(一)公产之入款;(二)储蓄之利息;(三)政府之款;(四)公款;(五)膳宿费与学费;(六)强迫捐款;(七)愿输捐款;(八)杂种收入。举以上各种教育入款之搜集法,有极饶趣味与悲戚者。譬若以书院改为学堂,迎神赛会敬祖之资变为学校用款,寺院道观设为学校,其产业入款,充作教育经费。此皆极饶兴趣者也。

政府之奖励私人兴学不遗余力。然而,私人未经请求之以资产捐入学校为经费,毫无希冀奖励之心者比比皆是。人民对于教育之热诚,牺牲一切,能不为世俗所钦敬耶!是亦吾国人理想程度颇高之明征也。各省有增加地方税以应教育之需者,然为数无几。惟河南一省行政者办理得法,赢余颇多。惜乎征税无统系之制度,不可为训。(www.xing528.com)

夫欲离国家赋税制度而言新教育之财政,不可也。故欲解决教育问题,必先知国家赋税之状况。前次之财政掌于不肖官吏之手,商市亦时遭经济折阅,故大中小学堂因连带而露恐慌之象。后又以屡经改革,财政所受之影响甚大。非数年之后,政府之税源与用度不克入于稳健之域。即以第一次辛亥革命损失之约计,除无赋税进款之数月外,合公费之增加与私人之损失,约占二万万三千万两。近数年来国库之匮乏,内外债之举行,故无足怪者也。而其间以地方税与中央税制度之不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之冲突,以及地方官吏解款之玩忽,各行省协济中央之迟延,皆为财政竭蹶之大原因。幸未几,中央与各省行政制度之基础已固,然而教育之财政问题尚未解决也。兹有二种政府于此颇有研究之价值:一减少尸位素餐之职员,或全免之。学校之仪器,必待教员、学生有使用之能力,方始购买,免添置不急之校具,与校舍暂缓建设。次则为奖励私立学校。以奖励之策或他种计划,改良私塾,并求泰西私立学校备案之法,皆当斟酌情形仿效之。庶几弥补财政之缺乏,以待赋税之改良,财源之启发。然则前途之希望若何?以吾国富源之大,决非在泰西诸国下,他日之富强不难也。盖中国譬若一富人,藏金于窖,而日诉贫于众,其故由于工业不兴。工业之所以不兴,则(一)全国教育之幼稚;(二)资本之匮乏。苟能发达近世教育与科学知识,且利用外资以辟地利,则不出数稔,财政之情形必有进步,而教育之扩充亦较有把握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