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黄河干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

宁夏黄河干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一级支流外,与黄河干流宁夏段发生直接水力联系的还有入黄排水沟。表4.2-17第一排水沟例行监测点位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单位:mg/L数据来源:中卫市环境监测站,表格数据采用年均值、最大值计入。表4.2-19中卫市第四排水沟各调查因子超标情况统计注:本表格按年均值和最大值分别统计超标情况。表4.2-21监测结果显示吴忠市清水沟污染严重水质情况恶劣。

宁夏黄河干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

除一级支流外,与黄河干流宁夏段发生直接水力联系的还有入黄排水沟。排水沟调查顺序按黄河干流流向过境地市依次为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和石嘴山市。调查主要因子聚焦于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与高锰酸盐指数5项指标,评价标准为《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标准限值要求。本小节首先从总体上给出最近一年全区各地市入黄排水沟水质的基本情况,其次再分地市阐述各条排水沟调查年各项调查因子的达标、超标情况。图4.2-12为2013年各入黄排水沟水质类别图。

图4.2-12 2013年入黄排水沟水质类别图

图4.2-12显示,入黄排水沟水质情况恶劣,达到全年水质目标要求的排水沟占比不到两成,而劣Ⅴ类严重污染水体占比却达到八成以上。近年来,排水沟主要设计功能都从农田退排水沟演变为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农田退排水混排,这些排水沟的污染水质将直接影响黄河干流水质。

2013年入黄排水沟监测结果表明,中卫市第一排水沟和吴忠市罗家河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Ⅴ类水体,其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3.11与7.05。

按照综合污染指数计算,调查范围内排水沟污染顺序由大及小依次为南干沟>永二干沟>银新干沟>中干沟>清水沟>第四排水沟>第三、五排水沟汇水口>灵武东沟>四二干沟。排水沟综合污染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2-16。

表4.2-16 2013年超标排水沟主要因子分担率统计

4.2.4.1 中卫市

(1)第一排水沟 中卫市第一排水沟位于沙坡头区201省道附近,监测点经纬度:N 37°30′08″,E 105°28′07″;本次调查选择中卫市环境监测站在第一排水沟例行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调查年份为2011—2013年,调查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表4.2-17为第一排水沟例行监测点位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表4.2-17 第一排水沟例行监测点位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数据来源:中卫市环境监测站,表格数据采用年均值、最大值计入。

本次通过单因子指数法直接阐明单项水质参数的现状与标准限值间的关系,如上表所示,在2011—2013年,中卫市第一排水沟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5项因子实测的最大值、年均值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标准限值。

(2)中卫市第四排水沟 中卫市第四排水沟西起迎水桥镇扶农渠,东至镇罗镇胜金村,总长度21.76 km。第四排水沟监测点经纬度:N 37°30′22″,E 105°20′48″。本次调查选择中卫市环境监测站在第四排水沟例行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调查年份为2011—2013年,调查因子为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表4.2-18为中卫市第四排水沟例行监测点位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表4.2-18 中卫市第四排水沟例行监测点位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数据来源:中卫市环境监测站,表格数据采用年均值、最大值计入。

中卫市第四排水沟作为接纳了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田灌溉退水等多种类别污染源,水质污染较重。

在调查的5项因子中,从2011—2013年不是当年监测的最大值还是年均值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限值,水体为劣Ⅴ类。自2011年至2013年,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5项因子年均值和最大值超标率为100%。表4.2-19为第四排水沟各调查因子超标情况统计。

表4.2-19 中卫市第四排水沟各调查因子超标情况统计

注:本表格按年均值和最大值分别统计超标情况。

自2008年5月以来,中卫市加强对第四排水沟的综合治理,第四排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得到一定改善。其中,中卫市建设局负责中卫污水处理厂和通达果汁厂污水管道的并网;中卫市政产业集团公司负责将排入第四排水沟中的生活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中卫市环保局负责取缔美利纸业8号和11号两个排污口,责令其对剩余9个排口进行封闭,并限期改造排水系统,并实行在线监控系统;中卫市水务局负责对第四排水沟西段进行改造,隔离农田灌溉退水进入第四排水沟的通道。此外,中卫市规划局对中卫市第四排水沟两岸农田秸秆、粪土等垃圾进行彻底清理。但是总体看来,中卫市第四排水沟水质仍不容乐观。

4.2.4.2 吴忠市

(1)南干沟 是青铜峡市区域内的主要排水沟之一,起源于青铜峡沃沙村,经秦渠乡进入黄河。南干沟主要承泄沿线3.07万亩排水和城市排水,现状沟道全长约16 km。本次调查年份为2005—2013年,调查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表4.2-20为吴忠市南干沟水质监测结果情况。

表4.2-20 吴忠市南干沟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数据来源:吴忠市环境监测站,本表格数据采用最大值、年均值计入。

表4.2-20监测结果显示吴忠市南干沟水质情况恶劣,调查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5项因子不论从年内最大值还是年均值都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限值的要求,现水质状况呈劣Ⅴ类。

其中,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率均为100%,其最大值分别为186 mg/L(2010年)、3 460 mg/L(2007年)、875 mg/L(2009年)、92.6 mg/L(2012年)、667 mg/L(2006年),分别超标123倍、114.3倍、144.8倍、307.6倍、65.7倍。排名前三位的污染物分别是总磷、生化需氧量与氨氮。

(2)清水沟 源于吴忠市高闸镇,流经吴忠市高闸、马莲渠、上桥、东塔寺、古城等乡镇,最后从古城镇华三村注入黄河,全长约18.5 km。本次调查年份为2005—2013年,调查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表4.2-21为吴忠市清水沟水质监测结果情况。

表4.2-21 吴忠市清水沟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mg/L

数据来源:吴忠市环境监测站,本表格数据采用最大值、年均值计入。

表4.2-21监测结果显示吴忠市清水沟污染严重水质情况恶劣。本次调查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5项因子不论从年内最大值还是年均值都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限值的要求,现水质状况呈劣Ⅴ类。

其中,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率均为100%,其最大值分别为29.8 mg/L(2006年)、2 403 mg/L(2010年)、958 mg/L(2010年)、10.0 mg/L(2011年)、842 mg/L(2005年),分别超标18.87倍、79.1倍、158.67倍、32.33倍、83.20倍。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污染物分别是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化学需氧量指数。

(3)罗家河 该河是一条位于青铜峡市区东侧与吴忠市之间,自南向北穿过该市大坝、陈袁滩、小坝、叶升4个镇的干沟。本次调查年份为2012—2013年,调查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表4.2-22为吴忠市罗家河水质监测结果情况。

表4.2-22 吴忠市罗家河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数据来源:吴忠市环境监测站,本表格数据采用最大值、年均值计入。

表4.2-2监测结果显示吴忠市罗家河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5项因子两年内年均值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限值的要求,现水质状况呈Ⅴ类水体。另外,2012—2013年,罗家河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的年际最大值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限值。

4.2.4.3 银川市

(1)灵武东沟 本次调查年份为2005—2013年,调查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表4.2-23为银川市灵武东沟水质监测结果情况。

表4.2-23 灵武东沟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本表格数据采用最大值、年均值计入。

监测结果显示灵武东沟水质总体较差,自2005—2013年,调查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5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但自2011年起,灵武东沟的水质出现好转趋势,灵武东沟总体呈劣Ⅴ类水体。

表4.2-24为灵武东沟因子超标情况统计。

表4.2-24 灵武东沟因子超标情况统计

注:“-”表示未超标。

(2)永二干沟 建于1971年,是一条农田退水沟,起自永宁县望远镇王家广湖,流经望远工业园、兴庆区通贵乡,最后注入黄河,全长22 km。本次调查年份为2012—2013年,调查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表4.2-25为银川市永二干沟水质监测结果情况。

表4.2-25 永二干沟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数据来源: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本表格数据采用最大值、年均值计入。

监测结果显示永二干沟水质恶劣,自2012—2013年,调查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5因子不论从最大值亦是年均值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限值的要求。永二干沟总体呈劣Ⅴ类水体。

表4.2-26为永二干沟超标情况统计。

表4.2-26 永二干沟超标情况统计

(3)银新干沟 流经银川市的一条主要干沟,全长46.4 km,由西向东纵贯银川地区主要工业园和居民生活区后直接注入黄河。本次调查年份为2005—2013年,调查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表4.2-27为银川市银新干沟水质监测结果情况。

表4.2-27 银新干沟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数据来源: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本表格数据采用最大值、年均值计入。

监测结果显示银新干沟水质恶劣,自2005年至2013年,调查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5因子无论从年际最大值还是年均值都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限值的要求。银新干沟呈劣Ⅴ类水体。表4.2-28为银新干沟调查因子超标情况统计。

表4.2-28 银新干沟调查因子超标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

(4)四二干沟 是一条流经西夏区和金凤区的农田灌溉退水沟,同时兼顾城市防洪防涝作用。本次调查年份为2011~2013年,调查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表4.2-29为银川市四二干沟水质监测结果情况。

表4.2-29 四二干沟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数据来源: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本表格数据采用最大值、年均值计入。

监测结果显示四二干沟水质情况较差,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四二干沟水质从2011年和2012年的Ⅴ类水体降至2013年的劣Ⅴ类水体。自2011至2013年,调查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4项因子在年际最大值和平均值都有出现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标准限值的情况。其中,在2011年实测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年际最大值出现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2.18倍、1.67倍、1.18倍、0.34倍、0.05倍;在2012年实测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年际最大值出现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2倍、0.17倍、0.2倍、1.37倍;在2013年实测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在年际最大值出现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3.31倍、0.17倍、0.15倍、3.15倍。

(5)中干沟 1974年开沟,全长16.5 km,承担着永宁县生活、工业排水任务。本次调查年份为2013年,调查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表4.2-30为银川市中干沟水质监测结果情况。

表4.2-30 中干沟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数据来源: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本表格数据采用最大值、年均值计入。

监测结果显示四二干沟水质较差。在2013年,调查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4因子不论从年际最大值还是年均值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限值的要求。年内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4因子最大值超标倍数分别为8.97倍、8.8倍、13.9倍、19.94倍;年内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4因子年均值超标倍数分别为2.78倍、3.67倍、4.95倍、6.78倍。中干沟总体呈劣Ⅴ类水体。

(6)第二排水沟 该排水沟接纳全市10%污水量,主要源于银川市东部地区企业和居民的生活和工业污水。近年来,由于沿线工业企业和居民生活区增多,周边又没有污水集纳和处理设施,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第二排水沟,加之上游农田退水逐年减少,沟中水质常年为劣Ⅴ类水质,特别是枯水期,沟中污泥浊水散发出的恶臭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生活。

表4.2-31为第二排水沟沟水质监测结果情况。

表4.2-31 第二排水沟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数据来源: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本表格数据采用最大值、年均值计入,2013年数据为5~12月,2014年数据为1~9月。

监测结果显示第二排水沟水质较差。在2013—2014年,调查的氨氮、生化需氧量、总磷3因子不论从年际最大值还是年均值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限值的要求。2013年内氨氮、生化需氧量、总磷3因子年均值超标倍数分别为2.67倍、0.21倍、0.43倍;2014年内氨氮、生化需氧量、总磷3因子年均值超标倍数分别为2.13倍、0.02倍、0.53倍。第二排水沟总体呈劣Ⅴ类水体。

4.2.4.4 石嘴山市

石嘴山市的入黄排水沟为第三排水沟和第五排水沟,最终二条排水沟汇合后进入黄河干流。

第三排水沟主要功能一是承担银川市金凤区、贺兰县、石嘴山市平罗区和惠农区及国有农场145万亩农田的排水任务,是银北罐区沟线最长、负担排水面积最大的沟道;二是承担贺兰山东麓山洪排泄任务;三是接纳贺兰县暖泉工业区、平罗县及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惠农区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及少量农田退水。第五排水沟起始断面为贺兰立岗,止于石嘴山,全长87.1 km,最后第三、五排水沟交汇后注入黄河。表4.2-32为石嘴山市第三、五排水沟水质监测结果情况。

表4.2-32 第三、五排水沟汇水口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续表

数据来源: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本表格数据采用最大值、年均值计入。

监测结果显示石嘴山市第三、五排水沟汇水口水质恶劣。自2005至2013年,本次调查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5因子无论从年际最大值还是年均值均有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限值的情况,各因子的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4.4倍、7.53倍、2.67倍、31.47倍、4.1倍,第三、五排水沟总体呈劣Ⅴ类水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