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亲属制度的研究及其社会学意义

亲属制度的研究及其社会学意义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亲属制度是反映人们的亲属关系以及代表这些亲属关系的称谓的一种社会规范,通常又称为“亲属称谓制度”或“亲属名称制度”。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是第一个注意到亲属称谓的社会学意义的人,亲属称谓研究也是由他首创的。摩尔根认为,亲属制度的基础是家庭(家族)形态,家庭(家族)在不断地变化,而亲属制度却表现出滞后的特点。(一)亲属制度研究的意义人类学对亲属称谓、亲属关系、亲属制度非常感兴趣。

亲属制度的研究及其社会学意义

亲属制度是反映人们的亲属关系以及代表这些亲属关系的称谓的一种社会规范,通常又称为“亲属称谓制度”或“亲属名称制度”。对于亲属制度的研究,古今中外的人类学家都很重视,只是出发点和深入的程度各有不同。

美国人类学摩尔根是第一个注意到亲属称谓的社会学意义的人,亲属称谓研究也是由他首创的。摩尔根认为,亲属制度的基础是家庭(家族)形态,家庭(家族)在不断地变化,而亲属制度却表现出滞后的特点。因此,考察亲属制度可以找出已经消失的古老的家庭形态。

(一)亲属制度研究的意义

人类学对亲属称谓、亲属关系、亲属制度非常感兴趣。为什么呢?是因为好奇吗?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许多学科都感兴趣的话题。文化人类学也不例外。为什么有些人之间关系很亲密,而另一些人之间没有关系,互不来往?我们可在什么情况下预知某些人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其他人呢?一般而言,就要看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比如血缘关系经济关系。在原始社会当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的,而在后来的社会形态当中,经济关系成了主要的关系,但并不等于说血缘关系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就不重要了。

那么,文化人类学家是如何研究不同人之间的态度呢?他们是用地位和义务来描述这种态度的。所谓地位,是一个人与他人产生相互行为时所处的位置,比如在婚姻中,有丈夫和妻子的地位;在办公室里,有上级和下级的地位。每一种地位都有相应的义务。通过分析不同人的地位和义务,可以发现制约人们行动的各种规则或规范,也就是文化人类学所说的制度。

研究亲属称谓可以知道亲属关系,研究亲属关系可以发现亲属制度。而亲属制度是社会结构中最为基本的一种组织原则。

(二)亲属分类的原则(www.xing528.com)

人们怎样划分亲属?是按生物学原则去划分的吗?有血缘关系的人才叫亲属吗?不是的。亲属关系是文化的产物,它虽然以生物学原则为起点,但二者并不完全相等。我们知道,不仅有“血亲”和“姻亲”,而且还有一种“过继”的亲属关系,当然这种关系也归入“血亲”的一类中。

一个人的血亲和姻亲关系非常多,不可能都使用同一种称呼,因此要将亲属分成若干类,首先必须要有原则。

有关亲属分类的原则,文化人类学界说法不一。不过,克鲁伯(A.L.Kroeber)发表的一篇论文很重要,题目是《亲属关系的分类系统》。他提出了八大原则,目前仍然可以作为参考:辈份原则、年龄原则、直系旁系有别的原则、性别原则、称呼者本身性别的原则、中介亲属性别差异的原则、婚姻的原则、亲属关系人存殁的原则。

(三)亲属制度的功能

恩格斯指出:“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当时人们赖以结合的基础是血缘关系,人类群体既是血缘团体,也是生产集团,包含生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萌芽在内。亲属制度不仅是一种称谓,而且体现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团体内人们相互承担的义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类亲属制度的具体功能有:①社会功能,即调整婚姻关系,比如继嗣群(即以亲属关系组合成的群体)之内禁止通婚(“乱伦禁忌”);②经济功能,即在生产中发挥着作用,比如某继嗣群统一土地的使用和管理;③政治功能,即在原始社会或氏族社会中,族权往往与政权合而为一;④宗教功能,即维系着亲属的精神世界,比如每一个继嗣群或家族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先和神灵。

(四)关于亲属制度的理论

有关亲属制度的理论,主要有继嗣理论和交换理论。继嗣理论是一种纵向地看待亲属制度的理论。这种理论把亲属关系看作是由祖先和后代传承关系,考察的主要是血亲关系。交换理论是一种从两性之间的关系的角度看待亲属制度的理论,考察的主要是姻亲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