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济渠(汴河):南北沟通

通济渠(汴河):南北沟通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济渠到唐宋时期又称为汴渠或汴河[47],其发轫地在东都洛阳,渠由洛阳西苑引穀、洛水入河,当循东汉张纯所开的阳渠故道。这样一来,通济渠的开凿就使黄河与淮水相沟通,如果再续接上淮河与长江之间的邗沟以及后来开成的江南河,则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实现了南北的沟通。通济渠的开凿成功与邗沟的修复,使其成为斜贯西北与东南的一条交通动脉,为大江以南各地和中原往来的主要水路交通孔道。

通济渠(汴河):南北沟通

隋炀帝初即帝位,建洛阳为东都[45],同年即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四月,就动工开凿通济渠。八月渠成,炀帝便御龙舟去幸游江都[46]

通济渠到唐宋时期又称为汴渠或汴河[47],其发轫地在东都洛阳,渠由洛阳西苑引穀、洛水入河,当循东汉张纯所开的阳渠故道。通济渠入河之后,又由板渚(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北,旧汜水县东北黄河南岸)分河东南行,逶迤入淮,其所经流的地方,以现代地名顺序排列起来,就是荥阳、中牟、开封、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宿县、灵璧、泗县,最后在盱眙县北流入淮水。这样一来,通济渠的开凿就使黄河与淮水相沟通,如果再续接上淮河与长江之间的邗沟以及后来开成的江南河,则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实现了南北的沟通。

黄河与长江的沟通并不自炀帝始。以前的鸿沟系统就曾将黄河与淮水相接,邗沟虽几经改易,也一直保持淮水与长江的联系。更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着军事的目的,开凿了邗沟和菏水两条运河,就已将黄河与长江之水沟通起来。

隋炀帝开凿通济渠,除了便于幸游江南外,也是想把东南富庶之区与国都连接起来,特别是扬州等地的逐渐繁荣,对炀帝有着强烈的吸引力。(www.xing528.com)

通济渠的开凿成功与邗沟的修复,使其成为斜贯西北与东南的一条交通动脉,为大江以南各地和中原往来的主要水路交通孔道。唐代中期安史之乱以后,太行山东河北平原尽为藩镇所割据,唐朝政府仰赖的山东漕粮被迫转由江南供给,因此通济渠及邗沟也就愈显重要了。

不过,汴河与邗沟既作为东南富庶区的漕粮运道,也就成了唐王朝的一条生命线,尤其是汴河一段更为重要。一些藩镇们看到唐朝政府这样的弱点,就采取截断运道的手段进行挟制。安史乱后,唐朝中央与地方的争执,主要是争夺运道的控制权。割据于淮西和淄青的藩镇们就曾经使唐朝政府大伤脑筋。因为淮西(治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在今河南省东南部,淄青(治青州,今山东省东平县)在今山东省。这两个地区从东西两面夹持运道,极易控制运道的通塞[48]。另外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的汴州[49],治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的徐州[50],也都曾为跋扈的藩镇占据过,对运道的安全同样构成过威胁。因此唐朝政府对这些藩镇的行动常常防不胜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