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微观知识组织变迁

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微观知识组织变迁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微观知识组织经历了由积件到学习对象,再到知识元,最后到学习元的过程。随着教育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及教学模式的变革,知识元的概念也逐渐被引入教学领域中。知识元是知识的最小单位,通过对知识元进行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知识单元。同时,知识元也是知识结构的最小构成元素,在知识结构中可以由知识元直接组装成新的知识单元。

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微观知识组织变迁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微观知识组织经历了由积件到学习对象,再到知识元,最后到学习元的过程。

1.积件

积件(Integrable Ware)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针对传统课件固有的封闭性和僵化性等弱点提出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概念。积件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行组合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积件思想中把某堂课的内容分解成“积木”式的独立教学软件。这种教学软件可以是一个演示过程、一段历史回顾、一个问题讲解或对一个事物的描述等,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要自由组合这些小软件来生成适合的课件。

积件思想对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理念产生过较为广泛的影响。但目前对于积件的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实践操作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主要是积件自身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弊端,不适合推广。其弊端主要表现在:①积件的组合方式是通过专有的积件库来实现的,但积件库本身不具备工程或技术上的规范,因此无法进行通用;②积件并没有标准化的元数据定义及包装格式的定义,因而无法在异构系统间进行交换;③积件本身只是作为一个类似素材小课件,没有办法和大的教学系统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10]

2.学习对象

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是任何具有可重用特征并能用来支持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数字化、可重用性以及对学习过程的支持等。一般来说,学习对象具有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适应性(Adaptability)、可承受性(Affordability)、持久性(Durability)、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和可重用性(Reusability)等特征。在这些特征中,可重用性最具代表性。学习对象一般由学习内容、学习练习和学习评估等要素构成,在可重用技术的帮助下,学习对象可以通过组合而形成更大的结构,如学习模块、学习单元课程等。同时可通过更新资源库中的学习对象进行重用来迅速组织新的课程,通过更新某些过时的学习对象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学习对象技术使学习资源的微观结构从静态走向了动态,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共享途径从小范围的静态课件资源共享演变为动态、开放的跨系统间的资源共享[11]。(www.xing528.com)

3.知识元

知识元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知识服务领域,知识元作为知识的最小控制单位,通过将其从文献中抽取出来,组织成基于知识元链接的检索系统,从而形成知识的增值,推进用户对知识的获取和使用。随着教育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及教学模式的变革,知识元的概念也逐渐被引入教学领域中。一般而言,知识元是指能够准确表达知识内容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知识单元。知识元是对某一知识的完整性描述,它可以表现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某一事物的形成过程或结论。知识元是知识的最小单位,通过对知识元进行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知识单元。同时,知识元也是知识结构的最小构成元素,在知识结构中可以由知识元直接组装成新的知识单元。从对知识元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知识元所具有的基本特征:①知识元是显性知识的最小可控单位;②知识元具有一定的结构;③众多知识元可以通过一定的语义进行组合,从而提升知识的价值[12]

4.学习元

学习元是由余胜泉教授团队提出的一种具有可重用性、能支持学习过程信息采集和学习认知网络共享,并且能自我进化发展的微型化、智能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从更通俗的角度来说,学习元是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附加一定的语义描述信息、生成性信息、格式信息、学习活动和知识网络服务(Knowledge Network Service,KNS)而形成的新型学习资源。学习元具有微型学习目标,既能够独立存在,又可以与其他学习元进行关联并构建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知识网络。学习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学习对象的进化和发展,它在保持学习对象的可访问性、适应性等多种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如生成性、开放性、联通性、社会性、内聚性等。

学习元的概念和应用解决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观角度的共享和重用问题,同时还借鉴了Web 2.0崇尚自由、开放、协作、平等的理念。在此背景下,学习元开放的结构允许所有的学习者和用户协同编辑学习资源,学习内容本身所附带的学习活动能够引导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与互动中建构起对知识的全面理解[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