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哲学通史古代科学哲学:论天三家的科学性质

中国哲学通史古代科学哲学:论天三家的科学性质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论天三家就是指对于天的三种看法或学说,分别是盖天说、浑天说以及宣夜说,这也可以看作是有关宇宙理论的三个学派。而这也就注定了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即论天三家的学说具有更多的科学性质而非哲学特征。所以当时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或哲学家都参与了讨论和争论,例如王充主张盖天说,而桓谭、扬雄、张衡等则主张浑天说。

中国哲学通史古代科学哲学:论天三家的科学性质

汉代更多地从知识而非哲学角度来探讨宇宙问题的是论天三家。所谓论天三家就是指对于天的三种看法或学说,分别是盖天说、浑天说以及宣夜说,这也可以看作是有关宇宙理论的三个学派。一般认为三家学说的思想渊源均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或更早的时期,但也有学者倾向于认为盖天说形成最早,可能起源于周代,而浑天说与宣夜说分别产生或出现于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与《淮南子》特别是《易纬》的宇宙演化理论有所不同,论天三家所关心和争论的主要是宇宙的结构问题,这是因为关于宇宙结构问题的讨论不像宇宙起源问题那样玄思,它可以得到相应观察和测算的支持。而这也就注定了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即论天三家的学说具有更多的科学性质而非哲学特征。但由于宇宙结构问题毕竟属于重大问题,它有着“哲学”的“胎记”,也有着“哲学”的“品味”,因此三家的争论同样吸引了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参与其中。

三家中尤以盖天、浑天二说及其之间的争论影响最大。

盖天说最初可能源于古人对天地相对关系的直观观察,但从产生后实际上不断经历变化,其主张大致可以概括为“天如车盖”、“天如斗笠”或“天圆地方”这样一些说法。先秦时期,《吕氏春秋》的《圜道》和《有始览》中都有盖天说的思想。在汉代,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东汉蔡邕也将盖天说称作“周髀说”。盖天说发展到《周髀算经》这里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周髀算经》中,有关盖天说理论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勾股测量法以及七衡六间说,《周髀算经》也因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天文数据。尽管这些数据都有错误,但有的方法却是合理的,如立八尺表测量日影确定节气日期的方法就是正确的,后世不少历法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推算二至的准确时刻,而这些正是盖天说得以生存的原因。又由于此类原因,盖天说也得到一些思想家的支持,如东汉王充就力主盖天说。当然,盖天说无论就理论而言,还是就数据来说,都有许多粗疏和不够精密之处,这也正是浑天说的立足和发展之处。

浑天说认为天体好像鸡蛋,地居天之内犹如蛋黄。换言之,在浑天说看来,大地是球形的,天包裹着地,也因此有一部分一定在地底下。与此相关,日月众星则环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其实,在战国时代惠施“天与地卑”、“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的命题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种学说的萌芽或雏形。显然,这一学说比起盖天说来说要更加进步。浑天说主要是在西汉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经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等天文学家的努力,这一学说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与此同时,这一学说也得到了思想家的支持,如桓谭、扬雄二人就都是浑天说宇宙理论的主张者,特别是扬雄,其在与盖天说理论的交锋中专门提出了“难盖天八事”,对浑天说胜过盖天说有重要贡献。浑天说理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张衡。张衡认为“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关于张衡的思想与理论,后面将作专门考察。但浑天说也有值得疑问之处,这也为盖天说提供了生存空间。(www.xing528.com)

而以上这两种学说的要点也可以概括为:盖天说不主张天半绕地下,浑天说则主张天半绕地下。其实无论是盖天说,还是浑天说,其在争论中都是有所发展的。

宣夜说的基本看法是:所谓天只是气和日月众星,其并没有具体形质。宣夜说的这一看法由东汉前期的郗萌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明确的表述,其见载于《晋书·天文志上》。郗萌说:“天了无质”,但“高远无极”。天看上去“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但“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郗萌进一步指出:“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应当说,宣夜说的这样一种观点更加接近于事实,并且其中包含了宇宙无限的思想,在当时最为先进。不过,由于这样一种看法还有较多的思辨性,在当时缺乏可观测性,因此其影响远不如盖天和浑天二家。同时,宣夜说对当时人们所关注的某些重要天象也无法做出恰当解释,例如既然众星悬浮,为什么都由东向西移?又为什么不会坠落?事实上,在当时的科学条件下,尽管宣夜说的见解高明而前瞻,但对某些现象还无法加以实证,这也就最终导致学说虽更加正确却无法为人普遍接受。同时,它也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正确的未必就是能够存在的,能够存在的一定有诸多条件的支持,思想与理论也不例外

无论如何,由于论天三家的学说直接关系到宇宙的起源和结构问题,因此这是几乎所有关心宇宙问题的科学家、哲学家或思想家都必须涉及的,也就是说它对于科学与哲学来说都具有根本或基础的意义。所以当时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或哲学家都参与了讨论和争论,例如王充主张盖天说,而桓谭、扬雄、张衡等则主张浑天说。通过论辩,参与的各种理论都力图证明自己的解释更接近于经验事实。显然,这里不单纯是科学问题,而也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论据。同时科学又引领着这一讨论,因为观测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就此而言,宇宙理论又是验明“科学”正身之所。进而,可以看到,从老子在天文学与天道观的基础上始提出宇宙理论问题,到论天三家理论的完整呈现,历时七八百年,其间哲学与科学交替引领着这一问题的深入和展开,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科学与哲学互动的经典范例。并且,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很少有神创论的影子,这是与哲学无神论和较纯粹的科学关心或知识取向密不可分的,这同样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哲学与科学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经典范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