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识教育中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的重要性

通识教育中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阳教授在《中国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一文中将助教制度与小班讨论共同作为落实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2],认为是中国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保障。在通识课程中实施研究生助教制度,充分发挥助教在课程中的“助教、助学、助沟通”作用,是中国大学打造通识课程“金课”的有效路径之一。

通识教育中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的重要性

功利主义、学术资本主义的影响,科研重于教学的评价“指挥棒”使部分中国大学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也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中。与此同时,伴随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除少数高水平大学之外,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加快了扩招步伐,入学人数逐年增多,生师比高、班级规模扩大,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交流与互动。这些问题都是通识教育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导致从事通识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匮乏,通识教育一直强调的“启发学生反思”之目的难以实现。

近几年,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一批高校,在开展通识课程建设的同时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在提升课程质量、促进学生通识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甘阳教授在《中国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一文中将助教制度与小班讨论共同作为落实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2],认为是中国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保障。通识课程助教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协助教师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弥补通识教育师资匮乏的不足,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搭建平台,从而有效地促进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一个好的研究生助教,能够协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的延伸学习,促进通识课程成为“有深度”的课程,从而整体提升通识课程质量。(www.xing528.com)

目前,中国内地高等教育界倡导的打造“金课”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推行的通识教育“深碗课程”计划,都强调课程内涵建设。落实到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主要通过在拓宽通识课程广度的基础上加强课程深度、夯实学生能力培养、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等途径予以实现。在通识课程中实施研究生助教制度,充分发挥助教在课程中的“助教、助学、助沟通”作用,是中国大学打造通识课程“金课”的有效路径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