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卫之音:人类音乐历史中的重要章节

郑卫之音:人类音乐历史中的重要章节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经·国风》共160篇,《郑风》、《卫风》合为31篇,约占五分之一。郑卫之音的音调如何,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根据这些歌辞大多为重章叠句,可看出它们主要是分节歌的形式。郑卫之音深受西周时诸侯们的喜欢。正由于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居于极特殊的地位,郑卫之音始终成为靡靡之音的代名词。

郑卫之音:人类音乐历史中的重要章节

郑卫之音是周代郑、卫、宋、齐、魏、秦、王、陈、豳等十五国的民谣,尤以周中心地域的郑、卫、宋、齐等为代表,流行于黄河流域,被士大夫简称为“郑卫之音”,以此来代表北方的民歌。这些民谣的歌辞,现保存在《诗经》的《国风》之中。

古人将民间音乐称为“风”,因为它与民风有关。周人有“采风”制度,《诗经·国风》就是采集而来的各诸侯国的民间歌曲的歌辞。《诗经·国风》共160篇,《郑风》、《卫风》合为31篇,约占五分之一。各国“风”诗,多是短小歌谣,《郑风》、《卫风》中却有一些大段的分节歌,可以想见其音乐结构的繁复变化。从这些歌辞来看,周代民歌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题材涉及面广,有一些反映民俗生活,有表现人们互赠礼物,如《郑风·溱侑》;也有表达痛恨剥削阶级的,如《魏风·伐檀》;有思念亲人的,如《王风·君子于役》;更多的是表达爱情的,如《邶风·静女》《鄘风·桑中》等。《十五国风》几乎全部是民歌,可以说是《诗经》中最宝贵、最有价值的部分,从各个侧面揭示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愿望和感情。

郑卫之音的音调如何,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根据这些歌辞大多为重章叠句,可看出它们主要是分节歌的形式。郑卫之音的有些歌辞,各章字句不完全一样,但选词造句基本相同,这可能必是一个基本曲调的变化发展。也有的歌辞是在一个短小引子曲后面用一个曲调反复唱多段歌辞,还有歌辞前面用一个曲调反复歌唱,再转入尾声结束的,此外也有简单的二段体歌曲。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曾归纳出,《国风》和《小雅》中有十种不同的歌曲形式。(www.xing528.com)

郑卫之音在演唱时大都无乐器伴奏,但也有用缶、埙、篪等乐器来伴奏的。这些民歌在进入宫廷演唱时,其伴奏乐器日益丰富起来,有时会用竽、瑟、悬鼓等乐器伴奏。现存《诗经》曲谱,多是宋、元、明、清四代版本,尤以宋乾道年间赵彦肃传谱的《风雅十二诗谱》和清代乾隆年间的《诗经乐谱全书》影响最大。

郑卫之音深受西周时诸侯们的喜欢。《礼记·乐记》记载精通音乐的魏文侯曾对孔子门徒子夏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比魏文侯稍晚的齐宣王则说得更坦率:“寡人今日呼郑卫炎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巨俗之乐耳”。他们的评价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对僵化凝固的雅乐的厌弃,和对活泼、清新的俗乐的热爱。相反,维护并力求恢复雅乐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则“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系统反映儒家音乐思想的《礼记·乐记》也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正由于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居于极特殊的地位,郑卫之音始终成为靡靡之音的代名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