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时期少数民族音乐的新发展

南宋时期少数民族音乐的新发展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宋时期,汉族人民也普遍喜欢渤海、契丹、女真的民间音乐。在宋代,南方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也有新发展。南宋时,岭南瑶族有名为“踏摇”的民间歌舞,每年十月,瑶族青年分为男、女两个舞队“联袂而舞”。北宋末年,中原地区有一批汉族乐工因躲避战乱,来到广西平南县,“教土人合乐”,传授了北宋宫廷中的“旧教坊乐”,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欢迎。

南宋时期少数民族音乐的新发展

两宋时期,汉族人民也普遍喜欢渤海、契丹、女真的民间音乐。北宋宣和年间,汴梁的街巷鄙人和士大夫们“多歌著曲”,如《四国朝》、《异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这些乐曲中不少是利用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音乐的素材创作的。南宋时,据《中兴会要》记载临安市民仍然“唱《鹧鸪》,手拨葫芦琴”,有些官吏、士大夫爱好“胡声”,特别是“诸军”(各级军官)爱好“番乐”成风。

宋元之际,北方达达和回鹘的音乐已在内地流行。鞑靼有一种器乐合奏,用胡琴、筝、琵琶、浑不似(火不思)等乐器演奏,其乐曲分为大曲与小曲两类,大曲有《达罕》、《哈八儿图》筹,小曲有《马哈》、《阿下水花》等。汉族地区也常演奏回鹘的一些乐曲,如《马黑某当当》、《清泉当当》等。这两种器乐合奏在明清时期演变为弦索,对明清器乐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宋代,南方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也有新发展。如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流传一种歌舞音乐,演奏的乐曲称为“水曲”,表演时,先由一人吹瓢笙(即葫芦笙),声音“如蚊蚋声”,然后由几十人“联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南宋时,岭南瑶族有名为“踏摇”的民间歌舞,每年十月,瑶族青年分为男、女两个舞队“联袂而舞”。瑶族人民中还流行器乐合奏,所用乐器有芦沙、铳鼓、胡芦笙、竹笛四种。(www.xing528.com)

北宋末年,中原地区有一批汉族乐工因躲避战乱,来到广西平南县,“教土人合乐”,传授了北宋宫廷中的“旧教坊乐”,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欢迎。内地一些著名的诗人也曾来到南方,写下歌咏少数民族的音乐歌舞演出的诗篇,如苏轼在《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诗中写道:“披云见天眼,回首失海潦。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可见黎族人民的歌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