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大利亚主流报纸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研究成果

澳大利亚主流报纸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文的分析已知,《澳大利亚人报》对政治安全、经济贸易、社会体育等各方面的涉华报道均有所涉猎,并由于其综合报刊的特点,在各方面的报道数量分布相对于《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要平均。本章以《2009 年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发布及“热比娅”事件为例进行个案分析。事件发生后不久,墨尔本电影节放映介绍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的纪录片并邀请她出席,而澳大利亚政府则给予热比娅访澳签证。

澳大利亚主流报纸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研究成果

从上文的分析已知,《澳大利亚人报》对政治安全、经济贸易、社会体育等各方面的涉华报道均有所涉猎,并由于其综合报刊的特点,在各方面的报道数量分布相对于《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要平均。

本章以《2009 年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the Defence White Paper 2009)发布及“热比娅”(Rebiya Kadeer)事件为例进行个案分析。 《白皮书》的发布是政治安全领域的代表性事件,该事件在陆克文执政时期曾一度引发中澳两国关系的紧张。 为了准确了解在该事件中,中国国家形象及涉华报道的新闻框架如何被构建,需要运用框架理论来考察新闻报道如何选择并重组事实,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主观诠释。 只有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了解在新闻框架的影响下,受众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事件的哪些方面,会形成怎样的刻板印象,由此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产生什么影响。本章从“并列国家”“高频短语”及“媒体态度”三方面进行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并以重要性、新闻立场及中国情绪几个方面为基础对新闻框架进行分析。(www.xing528.com)

在民族宗教方面选择“热比娅”事件,以同样的理论方法,进行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与报道框架分析。 这里“热比娅”事件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包括“新疆7·5事件”“墨尔本电影节”及“澳政府给热比娅签证”等的系列事件。 2009年7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造成众多无辜群众和一名武警被害,大量群众和武警受伤,多部车辆被毁,多家商店被砸被抢,这一恶性事件被称为“新疆7·5事件”。 事件发生后不久,墨尔本电影节放映介绍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的纪录片并邀请她出席,而澳大利亚政府则给予热比娅访澳签证。 这一系列事件,都与热比娅密切相关,为了叙述的便利,故统称为“热比娅”事件,特此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