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会馆研究报告-宁波会馆研究

宁波会馆研究报告-宁波会馆研究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药业会馆又称药皇殿,全称“药皇圣帝殿”,是一座纪念神农氏的殿堂。这座建筑一直保存到今天,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华楼巷98号,宁波市天一广场西北侧,2001年海曙区人民政府公布宁波药业会馆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一度成为全国中药转运集散中心、东南药材中心。药皇殿作为近代宁波南北药材流通、名医坐堂、同业集会议事场所,香火鼎盛。

宁波会馆研究报告-宁波会馆研究

宁波药业会馆又称药皇殿,全称“药皇圣帝殿”,是一座纪念神农氏的殿堂。药皇殿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太守陈一夔及商士曹天锡、屠孝澄捐资赡田的帮助下奠定规模,可惜该建筑雍正九年(1731)毁于大火。次年,新太守曹秉仁,与商士曹天锡、曹奇锡商量,重修药皇殿,他们试图在旧有规模上再添新意。整个修缮过程历时9年,在乾隆六年(1741)才正式竣工。道光五年(1825),药皇殿扩大规模,“尽妍而极巧”,落成之日,增荣益观。这座建筑一直保存到今天,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华楼巷98号,宁波市天一广场西北侧,2001年海曙区人民政府公布宁波药业会馆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城内这座药皇殿有一通嘉庆十二年(1807)立的药皇殿祀碑,上书:“甬江航海通衢,货殖都会,商皆设有会馆,以扼其宗,则纲举而目张。兹药皇圣帝殿,吾药材众商之会馆也。”清咸丰同治年间,宁波中药业发展较快,盛极一时。聚兴、懋昌、源长、慎德堂等50余家药行会聚药皇殿门口的砌街(药行街前身),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杭州胡庆余堂等老字号也派员长驻此地办货。宁波一度成为全国中药转运集散中心、东南药材中心。民国十八年(1929),因中药商铺聚集而改名为药行街,沿用至今。药皇殿作为近代宁波南北药材流通、名医坐堂、同业集会议事场所,香火鼎盛。药皇殿的附属建筑即连山会馆,在神殿之侧有门可通,乃是药商行会组织,内设有药业子弟学校,并有“临安会”民间志愿救火团体,还有“养生所”供病残药业职工休养以及处理死亡后事。此处还有“同善会”“同庆会”等民间慈善团体,民国三十二年(1943)有会员578人。

药皇殿现今尚存的主体建筑的大殿,占地约1600平方米。在建造天一广场时对药皇殿进行了修缮,保留了殿内许多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等图案,并重塑了药皇神农氏像。现存建筑包括前后三个殿堂及西厢房。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朝南砖刻门楼,四围有高达8米的清水砖墙,仅开一道石库门,正面的仿木结构雕刻墙檐斗拱保存完好,巧施刀凿的门额刻“峻极于天”四个大字。走进药皇殿,迎面红漆贴金牛腿柱拱支撑起硬山式三间二层的前殿,这里原是药商们的待客议事之所。后殿是昔日供奉药皇的神殿,中央高坐披发赤脚的药皇塑像,28根柱子承托这座气势宏大的殿堂,殿堂中心的4条金刚柱,由长12米、直径1.58米的巨木构筑,下置硕大的石础和覆盆。殿内外木雕、砖刻、石雕、梁枋、雀替、门楣、古碑、匾额依然光彩。方形石柱上的楹联刻“百卉正名道宏太始天无策,三愤稽古治焕人皇政典书”。炎帝药皇千古不朽的业绩,在这座现代与古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木构建筑中娓娓道来。药皇殿另存清代碑刻5块,记载相关历史,在《甬城现存历代碑碣志》一书中可以全部找到。(www.xing528.com)

继药皇殿和药业会馆建立之后的宁波城内,乾隆三十五年(1770)寿全斋药行开张,道光十年(1830)又有香山堂开张,咸丰元年(1851)冯存仁堂开张,光绪七年(1881)赵翰香居开张。此后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的杭州胡庆余堂和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上海童涵春堂与蔡同德堂等无不长年派驻员工在宁波药皇殿坐庄理货,上海的四大国药店创立者清一色全是宁波帮人士。除宁波外,这些药行还遍及朝鲜、日本等,同时注重本地药源的开发,从元代时的31种、清代初年的68种、清晚期的112种,增加至民国时期的252种。

曾经辉煌的药皇殿,终因历史风雨不免失色。据上一辈回忆,抗日战争以后,殿内的戏台不再做戏,神像也不知所终,仅作名医坐堂和药业会馆,如住在应家弄的国医成瑞祥,就是在药皇殿坐诊十余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