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孜威震江南,揭露贪官救灾

刘孜威震江南,揭露贪官救灾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孜在进士考试中的策论很有见地。为保证国家安定,关键时刻刘孜立了大功。刘孜兢兢业业,勤政爱民,卓有政绩。刘孜调查后,发现地方官员不放赈救灾,为的是与黑粮商暗中勾结,哄抬粮价,以谋私利。刘孜办事精明,很快发现不少官员借天灾中饱私囊,方式很简单,就是不把朝廷减免岁赋的公文告诉老百姓,仍然照常征收各种税赋,有的甚至还有加码。刘孜铁腕发力,果断查办了这些贪官污吏,江南百姓一片欢呼。

刘孜威震江南,揭露贪官救灾

赣中南有条遂川江,又称泉江,从遂川县发源,流入万安县境。在一处河湾边,有一个秀丽的村庄,它就是邓林村,村里出了个如雷贯耳的人物——刘孜。

刘孜像

刘孜,字显孜。明代正统至成化年间著名监察御史、刑部尚书。他为官廉洁谨慎,治事精密,持法严厉,政声显著。

早在南宋时期,刘姓从庐陵分迁到邓林开基创业。到明代,已形成几十户数百人聚居的大村了。刘姓祖辈重视耕读,在村中设有义学,延请名师教育子弟。英宗朝正统十年(1445年),刘孜考中进士,一时全村喜气洋洋。

刘孜在进士考试中的策论很有见地。出于忧国忧民之心,他直言时弊,并大胆建言治国方略,得到考官和皇上的嘉许。中仕后,他立即被委任为御史。明代御史是执行监察、建言任务的官员,一要忠诚,二要不怕得罪人,敢于监督官员和大胆建言献策。能当御史,是朝廷的信任。

当时东北疆土经常受到辽金等国侵扰,朝廷派重兵抵御。但官员中有对外敌是战是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争论不休。朝廷对此很是忧虑,就派刘孜出按辽东(今辽宁东部),予以督军。不几年,英宗(朱祁镇)去世,代宗(朱祁钰)即位,改年号为景泰。有人见换了新皇上,又重提放弃抵抗,并有人提到大明京城本来在南京,是成祖(朱棣)皇帝把京城迁到北京的,离北疆战区太近了,很危险,迁都是错误的,要求把京城迁回南京。刘孜坚决反对。他上疏提出,“南迁所议,动摇军心民心,南迁议者当斩”。此语一出,满朝肃然。这正合新皇帝的心意:一个国家怎么能不抵抗外敌入侵呢?怎么能放弃国土呢?国都迁来迁去成何体统?皇上支持刘孜的奏章,人心军心得以稳定。为保证国家安定,关键时刻刘孜立了大功。(www.xing528.com)

不久,朝廷提拔刘孜出任山东按察使。这是省一级官员了。刘孜兢兢业业,勤政爱民,卓有政绩。

天顺四年(1460年),吏部(中央政府主管官员的机构)主持全国官员考核。全国那么多按察使,“治行卓异”者唯有刘孜一人,于是刘孜又迁为左布政司。第二年,皇上任命刘孜为右副都御史(相当于今国家监察部副部长),巡抚江南十府。那时,本是天下粮仓的苏淞杭平原连年水旱灾害,朝廷颁令各地减免岁赋,但各地仍然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刘孜出巡后,发现各地灾情不轻,但地方官员死守粮仓不放赈。按当时规定,开仓放粮得经朝廷批准,各地层层上报,竟推来推去,总说上面未批下来。刘孜调查后,发现地方官员不放赈救灾,为的是与黑粮商暗中勾结,哄抬粮价,以谋私利。“你们这样办事,等朝廷批下来时,饥民也早饿死了。”刘孜怒不可遏。既是朝廷钦差,就勇敢地担当责任,他令各地一边尽快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一边往上报告,同时查办勾结黑粮商的官员。后来,他又发现数年灾害导致各地濒江官田久废,许多灾民无田可作。于是他上报奏章,建议朝廷颁发优惠政策,鼓励灾民开垦荒田以增加粮食。

刘孜办事精明,很快发现不少官员借天灾中饱私囊,方式很简单,就是不把朝廷减免岁赋的公文告诉老百姓,仍然照常征收各种税赋,有的甚至还有加码。刘孜铁腕发力,果断查办了这些贪官污吏,江南百姓一片欢呼。朝廷对刘孜甚为满意,“召拜南京刑部尚书”。

明史》有刘孜传。《中国人名大辞典》评价“孜居官廉慎,治事精密,号称能臣”。

(耿艳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