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研究:探索诗意江南与地理江南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研究:探索诗意江南与地理江南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诗意的江南里?《忆江南·江南好》的其二先提杭州。不少人认为,江南究其地理位置而言,应属长江以南地区。但长江以南幅员辽阔,江南的位置界定便有不确定性。从《史记》这一段历史记载来看,九嶷山属于江南,所以江南应该包括湖南省南部地区。江南道处于长江以南,自湖南西部以东直至海滨。江南东道治所苏州,辖境包含今江苏省苏南、上海、浙江全境、福建全境及安徽徽州。[5]在唐代,浙东、浙西属于江南地理范畴无疑。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研究:探索诗意江南与地理江南

诗人喜欢运用“江南”这个词语,只要描写到南方的风物,往往以江南称之。江南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与水乡联系在一起,白墙青瓦,烟雨朦胧。

白居易的诗《忆江南·江南好》写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但是,江南到底在哪里?在诗意的江南里?这个问题也如江南的烟雨一样,人们并不认真去探究。这样一来,江南的确切地理位置,反倒模糊不清了。

古今诗歌里的江南,应是水乡无疑。无论是浪花在旭日的映照下,如火焰般闪烁,还是一江春水绿得发蓝,江南与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忆江南·江南好》的其二、其三中,白居易继而描述: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先后出任杭州刺史与苏州刺史。《忆江南·江南好》的其二先提杭州。其三所谓的吴宫,据《吴郡甫里志》所载,是指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别宫,位于苏州市甪直镇北吴淞江畔。唐陆龟蒙有《问吴宫辞·并序》云:“甫里之乡日吴宫,在长洲茂苑东南五十里,非夫差所幸之别馆耶。”其中提到的长洲茂苑又名长洲苑[1],在今江苏苏州市吴江区西南。

唐代诗人卫万写的《吴宫怨》,有吴宫位置的描述:

君不见吴王宫阁临江起,不卷珠帘见江水。晓气晴来双阙间,潮声夜落千门里。句践城中非旧春,姑苏台上起黄尘。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诗的第一句就点明了吴宫临江而筑,宫中人隔着珠帘就能见到吴淞江的滔滔江水。

故此,可以推算出白居易诗中的吴宫意指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白居易看来,杭州与苏州是江南的典型代表。

显然,杭州与苏州都在长江以南。江南的“江”,就是古时对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简称。不少人认为,江南究其地理位置而言,应属长江以南地区。但长江以南幅员辽阔,江南的位置界定便有不确定性。

李伯重[2]在《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中说,在较早的古代文献中,“江南”的含义常是与“中原”“西域”“塞北”“岭南”等地理名词相对的,只是用来表现特定的方位,并不指有明确界限的地域。(www.xing528.com)

一般认为江南的确切位置很难界定,这其实也是学术上存在问题的映射。但考察有文献记载的对“江南”的界定,可以发现,《史记·五帝本纪》有最早对于“江南”的记载: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意思是:舜在二十岁的时候以孝道闻名,因此,尧在舜三十岁的时候重用了他。舜到了五十岁时开始代行天子之事。舜五十八岁时尧去世,六十一岁那年取代尧登上帝位。登基三十九年后,在南方巡狩时,在苍梧之野驾崩。于是,葬在江南的九疑,即今天的九嶷山,也就是零陵。

《史记·五帝本纪》所提及的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该山有九峰,故名之。《山海经》载:“九峰相似,游者疑焉。”说的是九座山峰非常相似,游人常常难以分辨。《水经注·湘水》有语:“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日九疑山。”其中,“九疑山”或作“九嶷山”。传说舜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来寻觅,因为九峰相仿,无法寻觅,终未得见。从《史记》这一段历史记载来看,九嶷山属于江南,所以江南应该包括湖南省南部地区。

秦汉时期,“江南”的含义进一步得到明确。《史记·秦本纪》中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关于秦黔中郡郡域范围,争议颇多。谭其骧认为应当包括今湖北清江流域,湖南沅水、澧水流域,以及重庆黔江流域。赵炳清认为应当包括今江西峡江两岸地区,湖北清江流域,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湘江中下游地区、湘东北地区,以及重庆乌江流域。易富贤分析认为,黔中郡的东界应该是在包括从溆浦东侧到城步之间的全部雪峰山主体;南界应该是现在湖南的城步、通道,广西的龙胜、三江,贵州的从江、榕江西至重庆忠县东部;西北部边界应该在重庆忠县以东、彭水以西。[3]也就是说,黔中郡的范围非常大,从我们今天的地理位置来看,应该包括湖南西南部、广西东北部、贵州东南部及重庆部分地区。

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后汉书·刘表传》载:“时,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虎、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乃降。江南悉平。”

《后汉书·刘表传》提及的襄阳城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以此推论,此时,“江南”的区域进一步扩展到湖南省的西部地区及湖北省西北部地区。

可见,到汉代为止,以历史文献推断,江南的区域范围包括了湖南南部、西部、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广西东北部,贵州东南部,以及重庆部分地区。

据冯贤亮[4]的考证,较为明确的江南概念应当是从唐代开始的。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全国被分为十个道,包括: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同时废郡为州,每道管辖数个州。

江南道处于长江以南,自湖南西部以东直至海滨。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朝廷将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三部分。江南西道治所洪州,辖境包含今江西、湖南大部及湖北、安徽南部地区(除徽州)。江南东道治所苏州,辖境包含今江苏省苏南上海、浙江全境、福建全境及安徽徽州。黔中道治所黔州(现为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境包含今四川大部和贵州大部。

唐代中期,又将江南东道细分为浙西、浙东、宣歙、福建四个观察使辖区。韩愈在文章中说:“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5]在唐代,浙东、浙西属于江南地理范畴无疑。实际上,浙西地区包括苏州(含明清时的松江、嘉兴二府)、湖州常州全境及润州(现在的镇江)、杭州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提及的江南大多指这些地方。

从元代起,江南不再被用作行政区域名称。明代的南京在清朝初改称江南省。姜涛考证,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大学士洪承畴拟定出江南改京为省的具体方案,并得到清廷的首肯[6]清代改京为省后,其地位的重要并不因之而稍减。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曾说:“江南为各省之首区,疆域开广,形势蟠踞,负山海而控楚豫,襟长江而带大河,其声名文物财赋物产皆甲天下。”南京改为江南省之后,又分拆为江苏、安徽两省。依照姜涛看法,这是一个始于顺治、终于干隆的漫长动态过程。其正式的分拆时间是康熙六年(1667年)。[7]

到了明清时期,江南的位置界定有所缩小并进一步明确。学者通过对明清市镇的历史研究,所定义的江南位置虽然范围各不相同,但基本上指向唐代界定的浙西地区。

刘石吉在其《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指出,江南包括长江以南属于江苏省的江宁、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和太仓直隶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府地区。其中并没有包括安徽地区。[8]

樊树志在《明清江南市镇探微》一书中,对江南市镇的分析仅涉苏、松、杭、嘉、湖五府,但统计市镇分布的附表,则广泛涉及应天、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金华、太平、宁国池州、徽州诸地,涵盖了今天江、浙、沪、皖四省市。他将安徽纳入其中,其范围更广一些。[9]

吴松弟在《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一书中对江南的界定更宽泛。他认为江南位于长江以南,约相当于今浙江、上海两省市和安徽、江苏两省的南部。这些地区在两宋均属两浙路及江东路(北宋除饶、信、江三州,南宋除饶、信州和南康军),元代属于江浙行省北部的杭州、湖州、安庆、徽州(除婺源州)、宁国、广德、太平、集庆、镇江、常州、平江、嘉兴、建德、绍兴、庆元、婺州、衢州、台州、温州、处州等及松江府和江阴州,都在其中。[10]

冯贤亮在全面研究古今中外对江南概念的界定基础上,指出江南地区是指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明清时期的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五府与太仓直隶州的全部,以及镇江府的大部和杭州府的余杭、海宁二县。[11]此定义与李伯重对江南的界定大体类似,李伯重认为江南应该涵括苏、松、常、镇、宁、杭、嘉、湖,相当于唐宋的浙西路地区。

近代江南地理位置,由于经济、社会、行政区划和人文地理的嬗变和发展,特别是上海开埠后,发生较大的变化。刘森林在《江南市镇:建筑艺术人文》一书中认为,清朝和民国时期江南经济的中心已从太湖东侧大运河沿线渐次转移和扩大至沿海平原一带。[12]上海自1853年开埠后,凭借金融之都、商贸之市、水陆之汇、工业之城和人文之地的独特条件迅速崛起,使得原先的苏南、浙北和浙西等地渐成为其辐射区域和腹地。随着江南中心版图的变化,南部浙东宁绍地区逐渐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其努力融入江南核心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开始跻身较为发达的区域。江南具体范围如下:西迄今江苏省常州市,北至无锡市,南至绍兴市,包括上海市域,江苏省常州市域、无锡市域、苏州市域,浙江省湖州市域、嘉兴市域、杭州市北部、东部和绍兴市北部区域。江南市镇包括在近代苏、松、常、杭、嘉、湖、绍七府之内,以苏、松、常、嘉、湖为主,杭、绍为副。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3期“江南专辑”,分别对各类学科的江南界定做了分析,指出:自然地理的江南并非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而是指江南丘陵区,即湘江、赣江中上游地区;气象学的江南,往往指的是梅雨覆盖的地区;方言习俗的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六大方言区,其中江浙一带吴语区最有代表性。[13]这期“江南专辑”最后对各种不同学科的江南界定加以重合,认为江南应属于太湖与西湖流域,也就是苏杭周边地区。这个界定与刘森林的界定大体相同。

综上所述,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人文区域,也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社会政治区域。笔者认为,如果把学者与专家对江南区域的界定再做整合分析,便可得出江南明确范围:它包括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与西湖流域,大体相当于唐宋的浙西路地区,具体包括:上海市域;江苏省常州市域,无锡市域,苏州市域;浙江省湖州市域,嘉兴市域,杭州市北部、东部,绍兴市北部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