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虞守愚:凿井惠及万安,善政荣升江西监察御史

虞守愚:凿井惠及万安,善政荣升江西监察御史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虞守愚的凿井之举惠及万安子孙后代。回到县衙后,虞守愚带头捐俸,并找来万安富民彭南龄,动员他出资维修学宫。虞守愚随即将维修学宫之事书面报告提学监司和郡守,得以批准。不久,虞守愚选择黄道吉日开工维修学宫,并选派朱廷望和周轸两位公平正义的官员督工。虞守愚爱民如子,善政多端。嘉靖七年,适逢届满考核,虞守愚荣升江西道监察御史。消息传开,万安百姓不分老幼集于衙门,呼号挽留。于是朝廷再次下诏,虞守愚才得以上任。

虞守愚:凿井惠及万安,善政荣升江西监察御史

虞守愚(1483—1569),字惟明,号东崖,义乌华溪村人。自幼勤奋好学,做人循规蹈矩。明正德八年(1513年),虞守愚以《礼记》领乡荐。嘉靖二年(1523年),中三甲进士,授湖北嘉鱼县令;嘉靖四年(1525年),改任江西万安知县。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地处赣江边的万安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客人必经此地。此时,万安县城仅有四口水井,已经不能满足城内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许多百姓须绕道经城门到远处的赣江河滩去挑水,很是不便,遇上洪水季节,河水浑浊还不能饮用,“吃水难”问题十分突出。虞守愚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组织人员勘察地形,探测水源,查验水质,在县城南北合适地段新凿水井三口,让人们能够就近取水,缓解了县城居民喝水难的问题。从此,万安县城共有七口水井,直到解放初期,县城百姓还依靠这七口水井解决生活用水问题。虞守愚的凿井之举惠及万安子孙后代。

虞守愚一生嗜好读书,是浙江历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政务之余,他经常与县学诸生谈经义、论人物,以劝学教化为己任。一天,他来到位于县治东北的学宫云兴书院(原老锅炉厂厂址)视察,见学宫年久失修,破旧凋敝,就对随行的人说:“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予以维修,将来不但耽搁学子的学业,还将成倍地增加修缮成本。”回到县衙后,虞守愚带头捐俸,并找来万安富民彭南龄,动员他出资维修学宫。彭南龄认为捐资助学历来是仁义慈善之举,加上有知县主动召见,面子十足,于是欣然答应捐赠白银二百两。虞守愚随即将维修学宫之事书面报告提学监司和郡守,得以批准。不久,虞守愚选择黄道吉日开工维修学宫,并选派朱廷望和周轸两位公平正义的官员督工。一班人马修门窗的修门窗,换梁柱的换梁柱,盖瓦片的盖瓦片,粉墙壁的粉墙壁,刷油漆的刷油漆,经过十个月的努力,将学宫修葺一新,通往学宫的道路也拓宽了,百姓无不交口称赞。(www.xing528.com)

虞守愚爱民如子,善政多端。在万安任知县三年,平诉讼、均赋税、兴集市、修城墙、建义塚,做任何事情“皆委之能者”,使万安之政蔚然一新,其突出的政绩和卓越的才能不但受到广大绅民的赞扬,还受到上司甚至朝廷的赏识。嘉靖七年(1528年),适逢届满考核,虞守愚荣升江西道监察御史。消息传开,万安百姓不分老幼集于衙门,呼号挽留。朝廷知道这一情况后指出:“考绩而留之者,一邑之私不侯;考绩而征之者,天下之尚贤也!”意思是,挽留官员不让他上任,是一个地方注重私利的表现;官员政绩突出被朝廷提拔重用,是崇尚贤能的表现。于是朝廷再次下诏,虞守愚才得以上任。成行之日,万安绅士和民众依依不舍地提鸡携蛋,夹道送行。时县籍名宦、曾任刑部左侍郎的刘玉受众人之托,撰写《虞侯荣征赠行序》,以表敬意。《序》中写道,“侯之为政,度越于寻常”“侯告道者,诚而已矣”,评价虞守愚为政之道在于诚,并对此大加赞赏。《序》中还写道:“诚者,存储心为忠,出诸口为信,加诸人为实惠,措诸天下为实功,一以贯之之道也。”

(张应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